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01 10:37:29瀏覽4288|回應9|推薦83 | |
2015/5/24. 寧夏,大陸的西北地區,位於黃河的中上游地區及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游完了有江南嫵媚情調的沙湖及觀賞了黃河壇的大氣建築,也感受到了黃河的逶迤,初識了天下黃河富寧夏及黃河百害雖富一套所創造出的美景,而緊接著的行程就是探訪寧夏的大漠山川,靠賀蘭山脈所演繹出的北國風光,我想不論是大漠風光或是蘆葦蕩漾的沙湖美景,寧夏這片土地的一些神奇韻味的美麗風光,都讓我回味無窮。 一早從銀川出發,先參觀了一座位於市區的南關清真寺後遊覽車沿著銀川青海高速公路行駛,駛離市區一路上景色漸漸變得荒涼起來,進入眼簾的滿是黃土丘陵和戈壁沙漠,導遊說經過的這片土地就是黃土高原,這景象與剛離開銀川市區有著明顯的對比,心想這片黃土高原荒涼的戈壁上的景點,能給我們怎樣的震憾。 而今天我們將造訪的是水洞溝,位於銀川市靈武區臨河鎮明長城腳下,一處曾有遠古先民的駐足地,也是經過考古挖掘後的一處文化遺產,當然也是一處風景獨特的景區,轉眼,我們已經到了水洞溝景區的大門,門前的停車場裡已經停滿了不少車輛,遊客們也不少,大陸的景區各處都要購買門票,在購買門票的空檔,我環顧四週,依然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戈壁荒灘和交錯縱橫的溝壑,進入景區後遠處仍然是一條綿延數十裡的挖掘後的遺址,跟著導遊進入景區,水洞溝內的景點比較分散,而且大部分處在水平線以下的峽谷溝壑中,導遊強調說這也正是水洞溝的魅力所在。 水洞溝為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也是一處地質公園,也曾獲得「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的銀牌獎,水洞溝是最早發現舊石吋時代文化遺址,這距今已有三萬年等距離,這裡還有保存比較完整的長城立體軍事防禦系統,而「明長城」距今也有五百年的時光,看看五百年的明長城遺址已顯得很遙遠了,更何況是三萬年前的水洞溝遺址,既使靠想像也無法在腦海中播繪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景像,所以水洞溝絕對是一處可以用眼看、用手觸摸的地方。 南關清真寺,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中主要的清真寺,建築年代也較久遠,綠色圓頂很顯目,是當地穆斯林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 進入水洞溝從遠古通向文明的一條時光隧道。 水洞溝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4308平方公尺,外形仿水洞溝出土的石器。 展示舊石器的一些出土文物及構築三萬年前的生活場景。 這裡的地質環境非常獨特,一條由東向西的小河,把水洞溝遺址切割為南北兩部分。 水洞溝村是一個古地地穴式的聚落遺址。 「張三小店」它原本就是一個極為普通的農家小院,小院裡零零星星擺放著一些早已廢棄的古老的農用工具,這座名為「張三小店」是因為上世紀20年代初考古人員曾先後在水洞溝進行考古發掘時居住於此而得名。 我們進入參觀房間內陳列著一些從當地發掘出來的舊石器和一些遠古時期的動物骨骼化石,另外還陳列著一些古人類用骨頭或蛋殼製作的飾物,我充滿好奇對那些遠古先民們便用過的生產工具,對現代人來說是那麼的遙遠感覺有點熟悉卻又陌生。 神功造化鑄奇觀,遠古烽煙萬代傳,地老天荒今夕嘆,風雕水刻幻魔翻。 若非地下藏物證,焉知史前山河秀。 山嶺遍布是沙丘,沙漠之舟埠上走。 明長城的遺跡,守城障當年多少戰士擁矛護疆土,將軍拔劍逐胡兵。 明長城,荒古令人心動,古樸引人入勝。 駱駝行走沙漠間,帶著遊人探訪古長城。 長城一另邊就是關外,當時長城兩側發生的歷史故事淒美,是電視劇的好素材。 這裡當時也曾經有過戰爭與和平的對話。 峽谷在水的長年沖刷下變得如刀切一般直上直下,崖壁上的地質層結構非常清晰。 五百年前水洞溝是邊關要塞,明長城、烽燧、藏兵洞、墩台,構成了一條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藏兵洞」是明代駐軍屯兵用的戰術坑道,裡面如同一座巨大的地下迷宮,蜿蜒曲折於懸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洞中分支頗多,左轉進右轉出。 洞中除通道外,還有辦公室、會議室、彈藥庫,糧食儲藏室以及可供人吃飯睡覺的灶房等;除此之外還設有機關暗道和陷阱;室內通風良好,功能極其完善,足以看出當年軍事家的戰略眼光和先民們的智慧,當然,我們也能想像到當年屯兵在這裡的官兵生活的艱苦,洞內陰暗行走匆匆無法拍照有點可惜。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此處的奇絕景觀,充滿了玄遠、雄渾,奇特的曠古神韻。 明長城始建於明代成化十年(1474),極目蒼穹,處處有驚喜,步步有亮點。 此處生活條件差,也不適合居住,卻處處有人們生存的痕跡,遊水洞溝後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水洞溝奇特的地貌,險、峻,吸引不少電影來此取景,照片中是電影「英雄誌」的劇照。 崖判斷壁觀古地,石器文化道千秋。 踏在地面上的磚塊,猶如穿越五百年前的時空隧道。 「藏兵洞」的出口在一座名為「紅山堡」的古城堡內,它是當年屯兵的邊塞城池,空曠的城池裡瓦礫瓷片遍佈,野草叢生,城牆外表雖經風蝕傷痕累累,但黃泥摻拌砂石的土層仍然保存完好,這裡曾經有過戰爭,也有過和平,也有可能有商業交易,可惜的是現在的商業氣息過濃,遍布攤商在此販售紀念品,破壞了當地的自然景觀。 我登上古老的城牆放眼眺望,北邊的沙漠,就是內蒙嘍!南邊的水洞溝景區地貌盡收眼底。 紅山堡始建於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城堡的入口門牆,一磚、一哨、一堡,都凝聚著千世滄桑和不朽傳奇。 當年建立城堡的長城防禦體系,可駐兵防守亦可防止韃靼和瓦刺游牧民族入侵。 景區的交通工具很多樣,我們乘駱駝車又換乘「驢車」,一路晃晃悠悠地在遍佈蘆葦的灘地緩緩前行,趕驢的都是當地的農民,他們邊啍著小調邊趕驢,他們的鄉音太重,想問問他們的生活狀況,卻無法溝通。 驢車上的鈴聲漫漫,帶著我們悠然駛向遠古..... 狹窄的峽谷中,怪壁峭立,溝壑縱橫,黃土崖壁由於經長年的風雨侵蝕,形成了造型千奇百怪。 長城腳下水溝洞,一泓清泉入黃流。 野鴨游戈,岸上野草青青,母鴨帶著小鴨來水中嬉戲。 水洞溝遺跡所在的溝谷中,有一座「紅山城」,是28公里外的一處地下泉水湧出,這泉水流淌了上千年,因有水有洞有挖掘長城時留下的深溝,所以取名為水洞溝。 水洞溝的遺址所在的溝谷中,長滿蘆葦,蘆花飄香,古稱蘆花谷。 這張照片是水洞溝的宣傳照片,一池湖水彎彎曲曲,幾艘遊船來來往往。 一早陽光還是非常的強烈,蒼茫的荒野被陽光照著一片沙漠的單調黃色,而水洞溝渲在眼下,穿越五百年近距離的體驗峽谷兵城。 蘆葦蕩蕩峽谷中,一條蔥翠若青龍。 那久遠而發生的事情,我未曾在歷史課本上讀過,但走在這蠻荒的峽谷中,也不免怦然心動,山谷、城堡上那凝固的線條飽含著辛苦的生命樂章,迴盪在山谷中,跨越了歷史和時空的侷限,讓我感受到了當時生命的頑強意志,給我太多無限的想像,從三萬年到五百年我帶著一連串的驚歎和迷惑也留下了太多不解之謎離開了水洞溝。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