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18 13:24:05瀏覽2266|回應10|推薦79 | |
2015/5/27. 在寧夏旅行中,每天心懷期待,一早登上了遊覽車也會用愉悅的心情來觀賞窗外的風景,也期盼來到下一個景點,這趟旅程拉車的行程很長,身體也有些疲累,往返寧夏的各地之間,多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行程漸漸的接近尾端,目的地是西夏王陵和青銅峽一0八塔。 遊過了水洞溝及中華黃河壇我也從歷史的長河畫卷中走出,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山麓下,這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佈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 三十分鐘的車程就到西夏王陵,站在西夏王陵的門口,有種感受到帝王的氣息,陵園的範圍很大,我們先進入西夏博物館中參觀西夏的文物,博物館塞上風格外觀的建築,館方的導遊很盡責的帶我們逐個的參觀,講解的也很詳細,館中的珍藏也很豐富,展出大量的西夏王陵出土的文物,這些西夏時期的出土文物,距今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我對館中一些出土的日常用品比較有興趣,也是一些普通人生活用的物品,這些物品是一般平民百性使用過,不豪華卻很蔗民,這些物品的再現也讓我多少也瞭解了一些西夏的歷史,同時也有一些珍貴的老照片和圖畫,這些珍貴的照片是博物館建設時期的老照片,更有一些宗教題材的畫作,而從這些畫作中也瞭解到西夏是個崇尚佛教的一個王朝。
參觀完了博物館,已近中午,太陽很烈,導遊手指連綿的賀蘭山背景中,一片無垠的田野上一個又一個金字塔形高大的黃土建築,就是西夏王陵區,在艷陽下顯得格外雄偉,天熱大家裹足不前,站在廣場前也只有聽導遊解說,西夏王陵在這裡靜臥了千年之久,這裡景區很大,最大最著名的三號陵,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這個當年雄居塞上,三分天下的古老王國,為脫離中原的文化牽制還創建了自己的文字,可惜被蒙古鐵騎全部消滅,這個古老國度從此消失,只留下賀蘭山下的幾座陵台而已。 以下文字內容是參考網路資料,編寫,格友如對西夏歷史沒有興趣可略過, 西夏王朝,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王朝,它有自己的民族語言,有自己的文字,它曾雄踞一方,建立自己的政權347年(西元881年——1227年),立國近200年,在中國歷史上,一度曾與宋、遼(金)分庭抗禮,但非常奇怪而神秘的是卻沒有正史的記載,也未曾在歷史課本中出現,它隱藏在歷史深處,它到底是怎樣崛起和消亡的呢?自然讓人感到神秘莫測。 儘管西夏王朝是神秘的,但我們仍能在日後出土的一些文物中探尋到它的蹤跡,西夏王朝的建立者,是我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黨項羌族」,他們原來一直居住青海東南部,過著「不事稼穡,土無五穀」「衣皮毛,食牲畜」的遊牧生活,後來在唐朝的支持下,遷居到內地,歷經唐朝和梁、唐、晉、漢、周五代200多年的苦心經營,在今陝西北部和甘肅慶陽一帶定居並不斷發展壯大起來。 在北宋太平興國七年(西元982年),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祖父黨項部落的首領李繼千就抗宋自立,逐漸強大,迫使宋朝廷授予他定難軍節度夏州、銀州、綏州、宥州、靜州等州觀察處置押藩使,基本上涵蓋了今寧夏地區,為西夏王朝奠定了基礎,後來李元昊的父親李德明又開拓河西,戰勝回鶻,取得甘州、瓜州、涼州,奠定了西夏的版圖。 到李元昊時期,西夏更加強大,他於1038年在興慶府(今銀川市)稱帝建國,經歷了10代皇帝,在歷史上存在了189年,西夏國的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最鼎盛的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國南部廣大地區,西夏人建立了朝廷,西夏人也創造了自己的文字,西夏的皇帝陵也獨樹一幟地矗立在了賀蘭山下,銀川市郊,以其特有的風格流傳後世。 李元昊在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中的首領中,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雄,在武功方面,李元昊在稱帝之後的數年裡,對宋軍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在1044年于河曲之戰中,擊敗了率領10萬精兵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完全奠定了宋、夏、遼三分天下的格局。而且,此時西夏的總兵力達到了約50萬,為西夏王朝近200年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和所有的統治者一樣,西夏王朝的統治者在生前大修宮室殿堂,盡享榮華富貴,想像著死後在陰間地府仍然要享受奢華的生活,於是就和中原地區的歷代皇帝一樣大修陵墓,也就有了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西夏王陵。 其實,西夏王朝的滅亡並不神秘,在13世紀,那位在馬背上彎弓射雕的成吉思汗結束了蒙古草原上長期分裂的局面,迅速崛起,並日漸強大,開始對外擴張和擄掠,在攻佔金國和南宋之前,首先進攻西夏。在22年間先後6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4次親征,西元1227年,成吉思汗包圍夏都興慶府長達半年之久,但卻遭到了西夏人的拼死抵抗,蒙古軍隊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成吉思汗降旨「每飲則言,殄滅無遺?以死之,以滅之。」經過一番血雨腥風的戰鬥,蒙古大軍集中兵力終於攻下了興慶府,他們為了報復西夏人的頑強抵抗,四處搶掠,大肆屠殺,鐵騎所到之處,白骨遍野,經歷了189年的西夏王朝滅亡了。曾經稱雄幾百年的黨項族,或者被殺,或者隱名埋姓四散而逃,他們神秘地消失了,而且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座座高大的西夏王陵經過蒙古軍隊肆意毀壞,陵寢宮室變成了殘磚碎瓦,只留下一座座用黃土堆壘的陵台在寒風砂礫的侵蝕下,似乎有意地隱藏自己的劫難和神秘,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在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西夏王陵也許不願再甘於寂寞,終於有了出頭之日,1972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某部,要在賀蘭山下修築一個小型軍用機場,幾個戰士在挖掘工程地基時,意外地挖出了十幾件古老的陶製品,它們當中有幾個破碎的陶罐,還有一些形狀較為規則的方磚,方磚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方塊字,可是,戰士們誰也不認識誰也看不懂這些奇怪的文字,而這就是當年流行於北方近200年的西夏文啊!部隊首長看過後,命令戰士們馬上停止工程挖掘,將這一情況迅速報告給了寧夏博物館,寧夏博物館的考古人員來到這距銀川市40公里的的工程現場,對現場的保護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時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10天之後,一個古老的墓室終於在坑道下重見天日。墓室中發現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奪天工的工筆壁畫,同時還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藝品及方磚陶製品,方磚上佈滿了一個個方塊文字及花紋……考古隊員在這片荒漠中跋涉不已,發現了一個又一個金字塔形的高大黃土建築,每座黃土建築周圍,均環繞著方形的城牆等輔助性建築,像一座座神秘的城堡,當時,考古人員在這裡共發現了15座陵墓,並按順序編了號。它們終於認定這些雄偉的建築正是西夏皇家陵墓,西夏王陵也終於重見天日。 帶著滿的臉神奇離開王陵的景區,出景區返銀川市用午餐,午餐後前往二個小時車程外的青銅峽一0八塔,在車行途中導遊解說,對於塔群的建造歷史到現在也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處象徵性的祭祀塔群,但對108數位的解釋以及祭祀的物件,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考古學者對於青銅峽108塔建造時間,也有不同看法,但根據塔的造型及結構的分析,這些塔的形制和北京元代的妙應寺舍利塔相似,因此起先懷疑是元明時期的建築物,1987年文物工作者在某些塔的底下發現過書有西夏文題記的千佛圖帛畫,因此將塔的建造時間又推至西夏王朝,但也不能說一定就是西夏時代建造。 參觀了這二處景點後,用過晚餐回到中衛市的飯店已近晚上八時,明天將再拉車有近六百多公里,返回呼和浩特,回到飯店我想起上午我們遊覽的是西夏王陵,導遊形容這景點說:「遠看一堆土,近看土一堆」,其實我個人認為因天熱放棄到王陵附近走走有點可惜,但後來一想,回到台灣上網找上資料,用求知的態度來感受一個王朝是如何的興起,又是如何沒落的,從帝王身上感受那種人性的貪婪與弱點.....人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環境,他的思維與決定是不同的,在李元昊身上又一次得到了印證,歷史的功過,誰是?誰非?又有說能說的清楚呢? 西夏王陵的大門,醒目的四個西夏的文字, 西夏王陵的展覽館,博物館風格別致,既有現代建築的氣勢,又與陵區遺址相呼應,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建築風格,博物館內展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西夏文物,讓我領略到西夏王國昔日的輝煌與燦爛,但諸多的歷史之謎,也更讓我無法破解。 對西夏王朝的印象就是神秘,而且充滿故事,它的消失讓人不解,遊完了也始終破解不了它所留下的迷惑。 西夏王朝建立於十一世紀初,黨項族李元昊於1038年所建立。 出土的西夏鐵衣,西夏文物中非常稀少也相當珍貴,西夏文物對西夏文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 展示的一些古畫,有許多具有佛教的色彩。 從這些畫作中,可以看得出西夏是很崇尚佛教文化的,無論是帝王將相,平民百姓都尚佛。 也有一些生活情形的雕塑作品,很有趣的民俗,也呈現出數千年前的西夏生活場景。 絢麗的佛教作品,留下贊嘆! 西夏最顯著的文化就是創造出了西夏文字,約6000餘字,它有漢字的筆形,但西夏的文字字體繁雜,卻仍有楷、篆、行、草等多種字體,照片中的西夏文字,無人瞭解意思,有如一卷天書。 很有特色的西夏文化,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這些出土的日常生活用品,可再現千年前的民俗民風。 這些不經意被發現的錢幣、配飾、印章,參觀時也會勾起幽思遐想。 鎏金銅牛,1970年出土,模製澆鑄成型,內空心,腦中殘留鐵砂內模,出土時鎏金已脫落,冶金、雕塑工藝精良,形象逼真。 那歷史年代裡中所發生的事情,也許很理解,而當我面對著這些充滿蠻荒而神秘的岩畫,看到這簡單而抽象的圖案時也不免不然心動! 岩石的圖案,凝固了項黨民族的歷史,黃河千古氣息,而西夏這個王朝雕刻,似乎跨越了歷史的時空,展現在現代人的眼前。 凝固在石頭上的簡單線條,當時的人們己可從簡單指象的圖案表現出生命的一種傳承吧! 西夏文在世界上被視為「絕學的魔鬼文字」,給這個消失在寧夏的王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如今西夏文字已經失傳了,沒有人能看懂西夏文,只有很少研究學者能看懂極少部分的文字而已。 文字的凝結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表現,西夏文字,是西夏國王元昊命大臣野利仁仿漢字製成,這也是西夏文化最偉大的成就,看著這些似懂非懂、似曾相識又難以解讀的文字,不禁生出對少數西夏民族的大智慧而感慨萬分,更何況西夏文字比漢字更繁複,更有意趣呢? 這些雕刻的作品及留下的文字粗獷質樸,雖然這個王朝留下的歷史還是一個謎團。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儘管曾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和800餘年風雨滄桑的磨蝕,但它的外形雖毀,骨架猶存,那宏偉的規模,嚴謹的佈局,殘留的陵丘,在塞上強烈的陽光照射下,依然顯得金光熠熠,彰顯著西夏王朝特有的霸氣和時代風貌。 王陵背靠賀蘭山,面向廣袤的平原,儘管只剩下一個個土墩,但仍給人肅穆、蒼涼的感覺。 西夏王陵的三號陵是西夏九座王陵中占地最大和保護最好的一座,考古專家認定為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泰陵」,看那高大的陵台默默無聲矗立在廣袤的賀蘭山前,依然展示著神秘王朝的昔日輝煌。 西夏王陵,一個輝煌的王朝如今只剩下幾個黃土堆,在賀蘭山的山腳下,往日的悲歌,好像都煙消雲散了。 從遊覽車上看這座西夏王陵綿延東西西公里,縱橫南北八公里,範圍擴及到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園陵內,有八座王陵及附屬陪葬墓七十多座,我很奇怪,每座王陵都捨棄賀蘭山石頭不用,全以夯土築成,問了展覽館的解說人員,也無解。 青銅峽108塔以 1,3,3,5,5,7,9,11,13,15,17,19 奇數排成 12 列,總數 108。 藏式佛塔,石塊堆砌,表面呈原石色彩,塔尖單圓代表福祿俱全,雙圓代表圓圓滿滿。 漫步在這充滿生機的湖岸,一邊是黃河,一邊遠處的賀蘭山,漫步在青銅峽的一0八塔下看到幾朵薔薇,給這片土地留下鮮艷的色彩! 遠觀賀蘭山,一座有傲氣有霸氣的山脈,這列賀蘭山,經歷了千載西域史,燦爛了華夏的史篇。 行走寧夏回族自各地區,吃頓羊肉火鍋,是這個地區的古老吃法,也很誘人,羊肉沒有腥味,燙至七分熟醮醬人口很棒!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