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1 11:43:45瀏覽469|回應3|推薦1 | ||||
杨立宪在《中国评论》九月号上发表题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提与路径”的文章,他表示,适当处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可以分为第一步和第二步,当然首先应该在两岸间建立必须的默契,并对两岸给出适当的定位。 全文如下: 应建立“两岸一中”默契 “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毫不动摇的坚持”,也为“中华民国宪法”所确认,故以“一中原则”为核心的“九二共识”理所当然成为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 但不可否认,两岸在如何表述“一中”原则上存在着争议。一九九二年两岸两会在进行事务性商谈中达成“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但台方强调“对于一中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坚持“一中各表”,大陆则强调“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中的政治含义”,由此形成各说各话的局面,最终在李登辉、陈水扁推行分裂路线下,两岸关系日渐紧张,政治互信荡然无存,“中国”一词在岛内被妖魔化。 二○○五年连战大陆行后,国民党重新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路线,为两岸重建互信奠定基础。吴伯雄当选国民党主席、特别是马英九主政后,继承了胡连会谈的政治遗产,开启了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大门。但很显然,目前国民党及马英九当局对重提“一中原则”有顾虑,生怕被扣上“不爱台”和“联共卖台”的大帽子,因而,提“九二共识”必提“一中各表”,“两岸一中”被“两岸一族”所代替。 对此,大陆可以理解,并提出“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主张,双方应有“两岸一中”的默契;台湾无论如何表述“九二共识”或“一中”内涵,均不应否认“两岸同属中国领土”,不应寻求改变“两岸一中”的法理现状。如此,两岸的政治互信才会逐渐增强,才会顺利展开复谈和对话,进而展开良性互动。 以“一国两区”定位两岸关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动荡不安,根本问题在于定位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国民党当局当年在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制订“国家统一纲领”时提出“一国两区”、“一国两政治实体”的定位,但是由于两岸政治互信不足,加之各种因素的干扰,大陆对此类定位的态度比较保留。后来李登辉推动分裂路线、提出“两国论”,背离了“国统纲领”的精神;陈水扁执政力推“台独”路线,更严重背离了“两岸一国”的认知与定位。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回顾当年这段历史,可知“一国两区”的定位有其弹性、务实的一面,在众多有关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提法中比较中性,最易为双方所接受。 所谓“一国两区”,即指台湾与大陆分属于中国领土上两个不同的治权管辖,或谓在一个主权的法律框架下,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分别治理的地区。该提法回避了谁大谁小,谁是中央谁是地方等敏感问题,为两岸关系创造了一个政治上的模糊地带,提供了双方可回旋的空间。 在“一国两区”的定位下,两岸之间互不为外国,同时也互不为管辖权范围,彼此可以“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互称。这有利于两岸进行平等协商,促进和平发展。
加大两岸交流力度 近二十多年来,两岸交流成效巨大,为两岸关系的突破奠定了基础,成为促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毋庸讳言,这种交流并不正常,始终处于官冷民热、政冷经热、台冷陆热、忽冷忽热的不平衡状态。实践证明,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首先促进两岸全方位交流及交流的正常化。国民党重新执政,预示着两岸关系将进入大交流时期。在现阶段,基于两岸关系刚刚“解冻”,我们不可能期待过高,但必须以此为努力方向。 对于未来的两岸交流,笔者认为:政治上,除两岸已经进行的国共两党和海基海协两会交流外,还应开放大陆各参政党与台湾各党派的交流,大陆各省区市县与台湾县市之间的交流,两岸司法交流等;因民进党尚未放弃“台独”党纲,大陆不可能与其进行正常交流,但可以个人名义进行接触沟通,以增进相互瞭解。 经济上,应加快直接三通的步伐与开放的尺度,朝建立两岸共同市场迈进。 文化上,在现有基础上逐步争取突破,例如新闻交流,开放陆生赴台求学,两岸合作办学校办医院,人力资源分享等。 社会上,可扩大进行社团、社区、机构单位之间的对口交流。 适当处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 解决好两岸的国际冲突,安排好统一之前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对于两岸关系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作为第一步,两岸应在“九二共识”、“一国两区”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结束敌对状态,同时实现“外交休兵”----暂时维持两岸各自的“邦交国”现状(非两岸邦交国除外),不再互挖对方墙角,台湾不挑战大陆在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中代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合法性。 作为第二步,大陆应协助台湾弹性参与某些以功能性为主的国际组织的活动,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允许台在大陆的邦交国中设置办事机构等。 至于参与的名称,可以通过两岸平等协商来解决;参与的程度可视性质分为有限参与和完全参与两种;参与的方式既可以是“观察员”,也可以在时机成熟时与大陆共同组团----成员以大陆代表为主,以台湾代表为辅,涉及中国整体利益的事宜由两岸代表共同协商决定,涉及台湾地区利益的事宜由台湾代表决定或采一票否决。 这样做,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台湾同胞参与国际活动的愿望,也可避免在国际上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并解除台湾同胞担心会被“出卖”、“吞并”的顾虑。惟此方案可能在两岸各自内部产生重大影响,并涉及修改国际组织规则及改国号,复杂性及实行难度非常高,若时机不成熟,难以采行。 探讨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