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1 19:18:55瀏覽365|回應0|推薦0 | |
《早报·天下事》版本周三刊登台湾学者陈一新从北京发来的文章披露,对马英九早前指出台湾与大陆是一种特别的关系、而不是国与国关系的说法,大陆对台智库学者咸认为是马英九上任以来对两岸关系与外交休兵最完整的论述,是其国安团队具有高度智慧的结晶,对李登辉“国与国特殊关系”以及陈水扁“一边一国”说法是一种拨乱反正,为台北的活络模式与外交休兵提出了更能让北京接受的理由。
这是迄今为止,海外媒体刊登涉及北京对台系统及智库学者对马英九“特别关系论”最新鲜的评论观点。陈文披露,在台北维持邦交国方面,目前两岸已达成三项共识,即不主动挖对方外交墙脚,不以金钱为诱饵,以及预先通报
北京有意释放某种信息?
陈一新接触的大陆学者均属接近层峰,建言者或许是不约而同的共识,不排除是借机释放某种信息,如所言属实,则表明北京对马英九最新的两岸关系定位论述,态度是积极的,至于作者其他的延伸解读,主观判断成分居多,暂不作进一步的探究和评论。
或许只是巧合,同一天,台湾媒体相继报道美国战略暨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葛来仪、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桑德兹共同提交的两岸关系考察报告,以及由布鲁金斯研究院中国部门主任贝德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共同执笔的题为:“乔治亚(格鲁吉亚)战争,台湾学到什么?”专论,两份美国智库提交的报告均对台湾国际空间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
葛来仪的报告希望北京应积极响应台湾人民对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的愿望,马英九应继续就两岸和解寻求内部共识;贝德及包道格的报告则提醒台北,须从美国处理格鲁吉亚危机过程获得启示,如果手中没有大棒子,说话最好客气一点。两份报告对马英九主政之后宣示的“不统,不独,不武”立场均予以正面肯定,并强调,两岸彼此互信的建立,是双方务实面对和处理的必要前提。
陈一新披露的信息如若确实,则意味着北京对台决策当局正在研究如何处理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而台北目前的两岸关系政策立场和态度,也获得华盛顿相当程度的认可。
我们暂且不论葛来仪、包道格们的考察报告是否完全代表白宫的政策意志,但对于目前趋于和缓的两岸关系,美国是乐见的,无论是共和党继续执政,还是民主党入主白宫,美国的两岸关系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轴,不会出现逆转和改变。问题在于双方在不同层级释放出善意之后,后续的步子将如何走,第一步亦将如何迈出。
葛来仪的报告建议北京在不触及主权问题的情况下,给予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社会的更多机会;尤其应鼓励北京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2009年5月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以及扩大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活动;这似乎是华盛顿近年来不断公开或私下游说北京的主要命题。
传连战将出席APEC峰会
但其实,今年稍后举行的APEC高峰会,台北将由谁代表马英九与会,才是最近距离的观察点。
两岸关系的改善,首先从建立互信入手,搁置争议的意义在于目前双方的争议点仍处于“无解”的状态,但“无解“不等于永远找不到化解僵局的可能性。其次,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不断增加,而过往台北的政治自闭,已使台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在东亚经济整合过程中失去了诸多主动进取的良机。在外交领域里和北京的“零和”对决,台北只能被动消耗日渐减少的资源。而国际政治现实也无法形成对台北外交突破有利的氛围。马英九主动提出“外交休兵”,也是基于现实情境而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在此之前,台北传出将由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担任马英九的特使,出席今年10月在秘鲁举行的APEC峰会,但迄今为止,台北方面只是表示9月底前确认人选,连战是否出席,仍未做最后的评估和决定。
如果连战能代表马英九出席APEC峰会,则是两岸“外交休兵”迈出的一小步。而其后的观察点是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北京是否将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允许台北以一个大陆能够接受的名义参与WHO大会。而这一个进展和突破,其意义远甚于连战出席APEC峰会。而本届联合国大会,台北友邦循例提案,北京循例予以否决,看来似乎更像是虚应故事而已。
一切都未进入操作状态
北京愿意在“无解”的前提之下,搁置争议,探寻外交领域“休兵”共处的任何可能性,是胡锦涛主政之下的对台决策核心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预示着北京愿意在一个更加宽泛的“一个中国”定义之下,和台北一起探讨共处的各种“参与”可能性。
以两岸关系的持续和缓以及马英九继续执政为“代价”,换取台湾的国际空间和两岸的“外交休兵”,这或许就是所谓“赎买”政策的落实和具体化?台北的外交部长欧鸿炼认为,大陆目前在国际场合上释出的信息仍很混乱,有时强硬、有时却又释出善意,他的判断是,“这显示大陆内部可能还未定调,还在研讨的阶段”。
无法进一步判断陈一新文章透露信息的准确度,但可以据此观察北京应新形势的思维框架与端倪。北京学者提出的“个案处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应是两岸双方在国际空间如何共存的一个基本原则。当然,人们也知道,在政治互信尚未真正建立,台湾政治尚未走上新常态,在北京对台决策系统、军方以及外交系统尚未获得协调和整合之前,一切仍停留在可行性之上。进入可操作性状态,还需要诸多努力。
新的临界点已经呈现,无先例可援引和参照的博弈即将开始。 附:香港大公报9月19日陈孔立观点:
北京「点头」台也未可「参联」 2008-9-19 ──专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本报海西新闻中心记者 罗施贤 台湾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提案闯关失败,岛内有人认为,原因在于北京没有对马英九的务实释出相应的善意。不过,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陈孔立教授却认为,台湾参与联合国的重点并不是北京「点头」。
陈孔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参与联合国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每个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里,都规定其参与成员必须是主权国家,而台湾不是主权国家。所以,在修改相关章程之前,台湾的参联案本就难以逾越这一重要的限制。
可见,台湾能否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是一个主权认定问题,关键不在于北京要不要「释放善意」,而是如何面对台湾「非主权国家」的实质。《联合国宪章》二七五八号决议已经解决中国在联合国以及所属专门机构的代表权问题,「一个中国」既是立场也是现实,所以北京自然无法支持台湾参与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与的国际组织。
陈孔立认为,台湾以怎样的形式参与部分非主权国家也能参与的国际组织,则应与大陆进行深入的协商,然后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两岸两会目前优先协商经贸问题,对于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共识,所以尽管马英九的参联案提得务实、温和,但条件依然没有成熟。在两岸取得共识之前贸然提出参联案,极易触及「一中」原则,必然会遭到北京方面的反对。
对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提案受挫,台湾「外交部长」欧鸿炼表示「并不意外」,同时表示了明年「会锁定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案」,他对此「审慎乐观」。那么,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真就「审慎乐观」么,或者只需北京同意就行?
其实,国际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卫生大会(WHA)有所不同,WHO要求其成员必须是主权国家,所以台湾无法加入。WHA设有观察员,观察员分两种:一种是拥有主权、但目前其它条件还不成熟的国家,比如巴勒斯坦、梵蒂冈等;另一种是国际组织,比如红十字会。
所以,台湾提出想成为WHA的观察员之后,美国也表示支持。但是陈孔立指出,虽然容许非主权国家成为WHA观察员,但目前都是一些国际组织,没有类似台湾这样的先例,可能也不是很容易。可见,就算想成为WHA的观察员也不见得北京「点头」就行。【本报福州十八日电】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