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从[“臺灣安全嗎” 大陸七省旅遊局官員取消訪臺]想到的
2008/10/23 10:58:00瀏覽507|回應0|推薦2

      臺灣觀光協會會長張學勞證實,原本計劃下周來臺參加海峽兩岸臺北旅展的七名大陸省旅遊局官員昨日突然來電取消行程。且因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遭襲擊,昨日有數十通大陸旅行社人員打來電話詢問臺灣旅遊安全性,來臺參展的大陸團代表甚至要臺灣觀光協會保證安全。 

  中國時報報道,“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聯合會昨日發布旅遊警訊通知,譴責以粗暴行為對待張銘清,理事長姚大光氣憤地說,四川大地震時,一千四百多名臺灣旅客困在九寨溝,若非國臺辦及海協會協助,臺灣旅客怎可能在那麽短時間內以包機方式撤離?當時張銘清親自坐鎮成都,協助及慰問臺灣旅客,現在我們卻用這種態度對待他。 

  姚大光指出,目前尚無旅行社接獲大陸旅客退團的消息,但旅行業界相當擔憂該事件會影響好不容易開放的陸客來臺。 

  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今年第三度舉辦,由於是陸客開放來臺觀光後大陸首次參展,昨日臺灣觀光協會卻被通知,七名各省旅遊局副局長取消來臺參展計劃。 

  觀光協會會長張學勞表示,大陸來臺參展代表簽證都已辦妥,突然取消行程,原因不明。上周才和“交通部”觀光局長賴瑟珍登陸行銷臺灣的張學勞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張銘清被打的那一拳,不會將好不容易建立的兩岸觀光橋梁打斷了。

(一)中国民主政治需要加快推进 但决不能学台湾

   华夏子孙务必牢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祖训

  四個多月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帶領的大陸訪問團返臺向馬英九報告大陸之行,期間,吳伯雄告訴馬英九:以他個人感覺,大陸不可能對臺灣射導彈。聽聞此言,馬英九自負而炫耀式的表示:“這個就是我們的軟實力。” 

  軟實力!何等的時髦,何等的鏗鏘,大有臺灣就是華人世界文明典範之感。然而,當堂堂政府公職人員在光天化日之下當眾毆打一位年過六旬的老者,而為政者袖手旁觀,對危情置若罔聞之時,我們有理由重新思考臺灣的“軟實力。”
 
  長期以來,無論是臺灣的政治人物還是底層民眾在面對大陸時總有一種聊以自慰的政治優越感。每當大選結束後,臺灣總不忘標榜自己的“民主”、“人權”, 總不忘提醒海內外僑胞:臺灣就是華人世界的民主試驗田。這些舶來品不僅為島內政客津津樂道、引以為豪,也成為臺獨分子謀求獨立的藉口。

  然而,臺灣究竟是不是一個民主社會,想必不能只由島內政客來定論,還需要島內外各界人士的評判,更要根據臺灣民主的實踐來檢驗。綜觀臺灣的政治實踐,筆者認為,臺灣的“民主” 更像是群氓暴政,更像是中國歷史上結黨隱私、爾虞我詐等腐朽政治鬥爭形式的延續和惡化。在此等齷齪骯臟的政治文化熏陶下,出現王定宇之類的暴民,陳水扁之類的政客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一件件的醜聞爆發之後,世人應對臺灣的“軟實力”有新的認識,臺灣各界當對自己標榜的“軟實力”進行深入反思。 

從一而再再而三的事件看來,這樣的民主,是令人不齒和不屑的。臺灣學到了民主的皮毛,卻丟了正直善良的西瓜。惡質的民主還可以美名其曰轉型正義。且讓我來舉幾個例子。 

  一、民主就是可以煽動民粹,蔑視司法,占山為王嗎?君不見阿扁先生,貪贓枉法、背信棄義、卑鄙無恥卻以民主之名煽動民粹,全臺走趴趴取暖試圖對抗司法;君不見那些護扁者,不問是非,不問青紅皂白,就是要死挺到底,難道一日當上“總統”就可以終生無法無天了嗎?君不見那些扁朝高官和近親,占有或者利用公權力,公器私用,掩貪護腐,肆意操弄選舉,甚至為了勝選而改變選舉規則,顛覆人性良知!民主的選舉卻推舉出無恥的政客,構建出貪汙的政權,有什麽advantage可言?日本政客醜行被揭發就辭職甚至切腹;大陸再怎麽不民主,沒有哪個貪汙犯有臉跑回家鄉去取暖吧?成克傑、胡長清、鄭筱萸、陳良宇該死就死,該關就關。 

  二、民主的目的,就是要撕裂社會,非我族類不得生存?民主的可貴在於,“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君不見那些綠營人士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了嗎?你說不主動挑釁,確保四年和平,他硬是要掰成你買臺,未戰先降;你說要按議事規則辦事,她硬是要甩你一巴掌;你說要去臺灣學術交流,觀光旅遊,他們硬是要糾集一幫人把你打翻在地。只要不是幫獨派說話的,哪怕綠營個別沒有喪失良知的人物說點客觀的話,也要被罵成“中國琴”、“十一寇”。不同意獨派思想的人們,你就可以罵他“中國豬”?讓他“滾回中國去”?太平洋沒有加蓋,你就可以讓他“遊過去”?而借獨行貪的阿扁一騙再騙,民進黨卻可以一偏再偏。偏執到這樣的民主怎麽看都像是民粹,偏執到這樣的政客和其追隨者怎麽看都像是邪教徒。臺灣已經夠小了,難道還要分裂成南臺灣北臺灣? 

  三、民主的表現就是要唾罵,就是要侮辱?既然是民選,失敗了就要認。願賭服輸是基本原則。可是那些綠營人士,認了嗎?謝長廷大輸卻還有臉不屑地說怎麽輸給這樣的貨色?那只能說明你謝長廷這樣的貨色還不如馬英九這樣的貨色。“上杜下謝連莊”出口成臟,失德到了極點,臺上臺下卻歡聲鼓舞;即便是事關全民利益的股市,阿扁說股市還要往下掉,臺下死忠者居然鼓掌叫好。反對黨就是這樣為了反對而反對?民主就可以反對到顛倒黑白?不問道德是非,破口大罵? 

  四、民主就是一年到頭選舉,募款,派對,攻訐?美國那麽大號稱天下民主典範,怎麽沒有臺灣這麽頻繁地選舉?民代選完選總統,總統選完選縣市長,縣市長選完選另一部分縣市長,年年選,年年向企業募款。站臺派對很high嗎?年年競選廣告鋪天蓋地,口水唾罵漫天飛。風光的卻只是選舉人物,成也罷敗也罷,競選者大撈一把走人,哪管人民死活?選了那麽多年,怎麽就沒見幾個受全臺多數人尊重的父母官?多數人選出來官員很快就不受多數人愛戴,人心蠱惑,急功近利,導致政客們人人自危,不是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專業行政,而是一切從討好口水民意出發作秀行政。這樣高投入,低效益的選舉有什麽意義? 

  五、民主就是要刻意阻礙政策執行,延擾施政效率嗎?馬政府任何政策尚未出臺就開批,左也批右也批,中間也批。既然綠營政治人物那麽牛,執政八年怎麽搞到今天這般田地?經濟下滑,臺灣沈淪,政權丟失?優質的民主應該是良性監督,善意提攜,共度時艱的吧?這樣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民主除了制造阻力還能產生什麽效益? 
  這樣的惡質民主,不要也罷。不過他們樂此不疲,我們也樂於靜觀其變,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中國要的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實質的民主,為人民謀利益的民主。中國的民主政治無疑需要加快推進,但無論如何,決不能學臺灣。

  虽然,张铭清副会长遭遇了不公,但不因此一时一事而动摇我们对两岸关系光明前景的信心,大陆同胞当以“对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必过万重山”的豪迈气概来期待两岸关系的美好未来,两岸华夏子孙应务必牢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之祖训!

(二)從魏瑪共和國看當今的臺灣

  魏瑪共和國,即史稱1919年至1933年時期的德國政權,由其國家憲法是在魏瑪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會而得名。1933年,因希特勒的納粹黨上臺而結束。 

  魏瑪共和國一度支持著德國,但是隨著1929年爆發的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而走向滅亡,這其中有幾倏原因。 

  第一,經濟原因。西方歷史上,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所經歷的經濟問題是非常嚴重的,高失業率,惡性通貨膨脹,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巨額戰爭賠償。1929華爾街黑色星期四引發的大蕭倏,對於脆弱的共和國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第二,個人原因。1930年的興登堡元帥已顯老態,軟弱,在納粹黨的要求下,簽署“國會”縱火法案,任命希特勒為總理。 

  第三,內外界政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給驕傲的德國人以重挫,巨大的戰爭賠款讓他們覺得恥辱。而1929年的經濟危機,讓他們對掌握著他們經濟命脈的猶太人產生相當的不信任感,國內民眾對現任政府的公信力缺失嚴重。 

  再看當今臺灣:
 
  第一,經濟問題。馬英九政權在上臺之後的幾個月內,臺股重挫,而今美國又暴發了嚴重的次貸危機,臺灣經濟支柱--臺塑董事長王永慶先生去世,兩岸經濟交流也進展緩慢,各種經濟法案得不到很好的實施,大學生就業率走低,連馬英九自己都不得不說,他所說的633計劃要八年才能完成,馬上好成了空談。 

  第二,個人原因。馬英九因為清廉的形象,於今年以極高的選票當選為臺灣領導人。但是此君作風軟弱,遇事無能,極力想多方討好,卻又不想壞事扛身。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去演藝圈發展倒可有不錯的前途,但是做為一個領導人,這樣的行事風格,很難在臺灣這個政治民主亂象的地方有所作為。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就有待商議,不獨不統不戰不和,似乎能討多方喜歡,但是這樣一個沒有原則的政府在多方對抗時,只會是成為一個裏外不是人的形象,比如這次張先生在臺南被臺獨份子攻擊中,馬政權就顯得非常的尷尬,對臺獨,對大陸都不會拿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結果。 

  在陳水扁的貪腐問題上,馬政權以不幹涉司法為由,不敢做過多的表態,生怕被別人說成政治清算,這樣的一個前怕狼,後怕虎的政權,也真是難為臺灣二千三萬的老百姓了。 

  第三,各方政治鬥爭。臺灣現在面對大陸的挑戰,在應對上已經很難從容,於是乎,中國打壓說越演越烈,就連奶粉,SARS這些也成了中國的武器,他們似乎沒想過,大陸難道沒有受其害嗎?在民進黨眼中,似乎就只有,凡是大陸的,我們就反對的;凡是國民黨的,我們就反對的兩個凡是原則,大陸這邊的文化大革命,被他們有樣學樣去了。 

  魏瑪共和國於1933年希特勒的上臺而結束,“中華民國”呢?

(三)从泰国政治看台湾

  “泰國化”的政治有什麽特征?初步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有:一,在野政黨非理性化。二,政府組織虛無化。三,社會風氣暴力化。四,道德秩序混亂化。五,人民分裂必然化。六,利益沖突尖銳化。七,民主政治惡質化。

  臺灣政治是怎樣進入“泰國化”了呢?如一一對照,可發現兩者絲絲入扣。張銘清遭到襲擊,更進一步充分表明,“泰國化”的政治,已開始進入臺灣。馬英九政府正在滑向虛無化,社會的倫理道德進一步顛覆,民主與法制兩者正在脫離,在野黨力圖在臺北街頭上演曼谷的癱瘓政府的好戲。

  因為臺灣與世界經濟一樣,陷入了衰退困局,嚴重影響了民生,民怨沸騰,明年將更加惡劣。經濟大環境的不好,加速惡化臺灣的政治環境,進一步催促政治“泰國化”。目前看來,以下的四大因素,是執政黨忽視或者沒有能力處理的,而這些因素恰恰是政治“泰國化”的主要導因:

  一,臺灣的民進黨趨向泰國的民盟化。

  泰國的反政府組織民盟全稱為“人民民主聯盟”,2006年初,泰國國內一些反對時任總理他信的民間政治組織聯合組建民盟。這個政治組織最擅長的政治手段就是進行街頭革命,頻頻組織反政府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今年5月下旬以來,民盟不斷組織反政府集會示威活動,指責沙馬政府是他信政權的代理。事態演變越來越惡劣,後來,民盟在曼谷組織大規模示威,沖擊政府部門並占領總理府,支持者封鎖了泰國國會大院。泰國政治在民盟的幹擾下,一片烏煙瘴氣,政府終於癱瘓。

  民進黨失去政權之後,一度仿徨無措,但是,泰國的政治事件發生之後,民進黨高層極度興奮,並開始嘗試重返街頭政治,在做了小規模的嘗試之後,現在不惜一切動員力量組織1025大遊行,此舉如果成功,民進黨的政治運作方式必將趨向泰國的“民盟化”。今後,更多的、更非理性的、更具沖擊性的政治示威遊行將頻頻出現在臺灣街頭,馬政府必將焦頭爛額,有可能被癱瘓、被更換。

  二,民進黨支持者趨向泰國民盟支持者的暴力化。暴力介入政治,反對者、在野黨以非正常的手段來沖擊、幹擾、破壞及阻止政府政策的實施。

  在泰國民盟組織者的策劃、鼓動、教唆之下,民盟的支持者越來越瘋狂,越來越趨向暴力,開始是零星的,個別的毆打,最後是群體的、大規模的暴動。泰國警方與民盟支持者曾在曼谷發生嚴重的沖突,造成2人死亡,400多人受傷。9月2日,持有刀棍和其他自制武器的民盟支持者與反對者在曼谷的大街上追逐攻擊、廝殺,發生了16年來最嚴重的暴力沖突。

  張銘清在臺南被毆打的事件發生之後,陳水扁與民進黨的重要人物一再鼓噪打得好,民進黨主席含混表態,不知所雲,打人者、施暴者振振有詞地說打人有理。如此這般,民進黨支持者今後在動用暴力方面必然會更加猖獗,與泰國民盟支持者一樣,暴力將成為民進黨支持者的合法鬥爭武器。武器、流血、死亡,將成為反對黨的代名詞。民進黨成為名副其實的暴力黨,為時不遠。

  三,臺灣的民主政治趨向泰國的民主困境化。

  泰國陷入了“泰式民主的困境”,臺灣則陷入了“臺式民主的困境”。“泰式民主”的困境其主要特點是:國王一言九鼎,擁有絕對權威;執政黨(或執政聯盟)與反對派鬥爭異常激烈,雙方常陷入魚死網破式的對決,導致國家陷入周期性動蕩。軍方僅效忠於國王而非政府,在黨派鬥爭達到無法調和時,常扮演“收拾殘局者”,發動政變進行“政治洗牌”,經過過渡期後重新舉行大選。而新的民選政府往往又會陷入新一輪惡性爭鬥,導致新的政變。這一現象就是所謂的“泰式民主的困境”。

  臺灣沒有“國王”。但是有比“國王”影響更大的“臺獨”,軍方暫時也未介入政治鬥爭,但是,軍方的不介入卻如介入,不支持統一,但是包容臺獨,導致執政者的無能化。此外,其他方面,特別是政黨惡鬥是一樣的,是不可調和的。“魚死網破式的對決”方式,更導致臺灣政局無法平靜。張銘清在臺南被毆打,實乃民進黨在遏制馬政府對大陸開放政策而采取的“魚死網破式的對決”的案例之一!馬政府的開放政策,可能會在民進黨的殊死一搏中退卻、殘缺、最後失敗。

  四,臺灣的族群矛盾趨向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死結化。

  沖突對峙,無法調和。這是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的寫照。如資料介紹:泰國人口約6300萬,其中約70%的是農民和城市草根階層。無論他信,還是沙馬均面向這部分民眾大力推行惠民政策,在經濟理念上強調刺激消費、鼓勵出口、大力吸引外資的經濟開放政策。這些選民成為他信和沙馬贏得大選的關鍵性支持力量。而占人口約30%的中產階級、知識階層以及地方世襲領主等,則對他信勢力一味“討好”基層選民、損害中上階層的利益不滿,他們有的受到“惠民政策”的沖擊,利益受損;有的則在政治上不滿他信、沙馬,認為他信和沙馬“利用小恩小惠收買草根階層,純粹出於選票考慮”。在人數上,他們處於少數,因此在每次大選中均難撼動他信勢力;但在經濟上,他們控制的財富占該國經濟的80%以上,在政治、經濟和輿論上影響力更大,因此每次他們“組織起來”,總能對以多數票當選的政府形成巨大沖擊。 

  實事求是地說,臺灣目前不存在這樣的階級鬥爭,但是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族群的矛盾。陳水扁、民進黨下臺之後,繼續操弄族群矛盾,以擁有30%的中南部的支持者自居,繼續鼓動族群對峙、藍綠對峙、兩岸對峙,這也是陳水扁、民進黨唯一得以保存實力、鞏固地位的辦法,而且是見效的。可以作出結論,只要民進黨存在,臺灣的族群矛盾就不可能徹底解決。臺灣的族群矛盾必然會趨向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死結化,必將長期困擾及惡化臺灣的政黨政治、民主選舉、社會風氣。所以,即使馬英九、國民黨擁有70%的支持力量,擁有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主觀願望,在民進黨的沖擊之下,也未必能夠如願實現政治目標,甚至未必能夠保住政府的正常運作。危機四伏!

  張銘清副會長遭遇毆打的事件,應驚醒馬英九政府、國民黨以及臺灣的社會精英以及廣大的民眾,如果無法遏制臺灣政治的“泰國化”勢頭,臺灣將淪陷為萬劫不復之地。也應驚醒大陸,馬英九、國民黨執政,並不能獨立地解決臺灣問題、兩岸關系問題,如果臺灣政治不幸真的滑入“泰國化”,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必然會受到嚴重的阻撓。如何因應形勢變化,確保兩岸和平發展的趨勢不被打斷,大陸方面需采取更多的、更有力的、更有效的、更有利的對臺政策和措施,需要新思維、新方向!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xndlai&aid=232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