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都市風廊 除空汙又降溫【聯合報 2014.11.25】
2014/11/25 02:29:07瀏覽1158|回應0|推薦0

 【聯合報╱孫振義/政大地政學系副教授、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台北市)】2014.11.25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87925.shtml

 北京在十一月舉辦APEC會議期間,執行了多重嚴格的空氣汙染控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以至於山東、山西和內蒙古等周邊地區機動車限行措施,以及北京全市所有工地停止施工。在大動作整頓空氣汙染下,造就了會議期間北京出現近年罕見的藍天,並被暱稱為「APEC藍」。

 不過,隨著會議的結束,北京天空再度灰濛濛。

 事實上,隨著都市化的發展與建築需求的擴增,都市中大量的建築物往往讓都市變得密不通風。此現象不但讓都市在夏日高溫季節時酷熱難消,更會降低穿越風量帶走空氣汙染的機會,衍生都市出現高建築密度、高溫化與低風速之特徵。

 在都市環境學相關的研究文獻中即曾發現,日本的東京灣以及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均因緊鄰海灣邊的建築物形成高而連續性的建築群,嚴重阻擋了陸地與海灣間的風流動性,而不利於都市內部的通風環境與熱逸散。為了防杜都市高溫化,政府當局已經設法透過法令讓港灣邊的建築物留設若干距離間隙,以便海風暢通流動。

 因此,建議具有類似環境條件的高雄市,在法令上應有類似的斟酌考量。

 另外一個經典案例是德國的斯圖加,其位處於山谷盆地地形中,在一九七○年代,因為周圍低風速特性及工業活動,使它的空氣品質惡化,並有嚴重的都市熱島效應問題。為了改善上述窘境,斯圖加利用自然風廊和茂密的植被綠化,作為減緩都市高溫化和空氣汙染問題的解決良方,並且輔以科學的量測數據與模擬方式證實這些方法的可行性。

 在台灣,同樣身為盆地都市的台北市與台中市正可據此為借鏡,有計畫地運用都市計畫手段,運用綠帶與藍帶作為劃設通風廊道之基礎,具體改善都市夏季高溫的問題。

 就中國大陸而言,為留住「APEC藍」,並且有效治理霧霾,北京正研究建設或打通六條「都市風道」,希冀透過自然引進之通風,能夠達到吹散霧霾與緩解熱島效應的效果。無獨有偶地,報載大陸其他都市諸如上海、杭州、武漢、南京、株洲、貴陽、紹興、福州等多個都市,亦將建設都市風道當成治理霧霾的重要手段。

 就學理而言,欲實踐都市風廊降溫並不困難!只要事先在都市中各適當位置配置氣象站以監測風速風向,並且據此數據作為電腦模擬之重要資料,最終便可以確立都市中劃設風廊的最適位置與數量。然而,在實踐操作上則需謹慎為之!最佳方式是透過公有地強制配合、以及都市更新等手段,在不更動現有街廓道路系統的狀態下,以都市計畫指定都市「風廊退縮區」之方式,配合容積移轉與都市更新容積獎勵,經年累月地逐步完成。

 都市高溫化一向是台灣各都市夏季的困擾,連帶也會造成空調用電高攀問題,而都市中的空氣汙染、霧霾,更是居民健康上的直接威脅。若能夠適當地運用幾條都市風廊,具體達成都市降溫與舒緩空氣汙染問題的目標,不正是與國家發展節能減碳、宜居城市方向吻合,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stinsun&aid=192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