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養狗嗎?
2022/08/27 12:55:10瀏覽861|回應0|推薦7


你養狗嗎?我想和你聊聊

 

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遭遇到千萬物種。人類和凶猛野獸,諸如老虎,獅子,野狼,有過激烈生存之戰,基本上,人類勝利了。勝利的主因是,人類直立行走,騰出雙手,運用工具,會操作投擲砍殺的武器;退掉了毛髮,利於流汗散熱,能夠持續長跑追逐獵物。另外,人類學會了團體運作,分工圍獵;也學會了馴化其它生物。於是牛馬羊豬,雞鴨魚蟹,或為人類服務,或為人類食物,或兩者兼之。百萬種生物之中,唯有兩種生物,狗和貓,成為人類的「寵物」。人類不殺,不吃之外,反而「慣它,寵它」。有意思啊!為什麼?今天專門就「狗仔」,我們聊聊。為什麼很多人對狗的「寵」法,是錯誤的而不自知?我想和你,聊聊。關於狗,它是如何到了我們的家裡?生物界,學界,古老傳說,以及我個人經驗,我總結如下的說法。

 

說法一:狗聽話,正確。狗是從「狼」演化而來。狼,是有組織意識,階級觀念的物種。狼群中有「狼王」。狗群中,即使是流浪狗之間,一定有一隻是「狗王」。在人類家中,主人,通常是男主人,每天的餵食者,就是狗心中的主子,領袖。狗是隨時盯看主人,等待,接收主人的信號。作主人,一定要對狗「發號司令」。給狗指令時,一定要明確。主人和狗,是主僕關係,不能混淆。狗的驕縱受寵,是基於主人的「特許」。例如你下達指令後,才准許狗跳到沙發上,甚至是床上(原則上這是禁止的行為)。絕對不可以讓狗來決定事情,而讓主人遷就狗。例如,遛狗時,讓狗前行,引導主人,這是「大忌」。不能這樣,非常危險。當狗長大後,你遛狗時萬一它突然猛衝向前(比方見到其它的狗,異性的狗),可能會讓主人失去平衡而摔倒。

 

說法二:狗友善,正確。狗很可愛,很親人,對小孩子沒有攻擊性,這些觀點基本正確。原因是,從遠古以來,所有會突發野性,對嬰孩兒童造成危險的狗,都無法「被存活」。早就被人類淘汰掉了。幾萬年來的演進,狗已經有「對人無害」的基因,否則無法繁衍後代。

 

說法三:狗「搖尾乞憐」,正確。但是在「搖尾乞憐」之前,還有一個演化過程,那就是「搖尾乞食」。許多生物學家認為,狼群中,最體弱,已經生病傷殘的,不適生存的狼,會被狼群拋棄,成為「孤狼」。孤狼存活之道,就是尾隨人類的移居,撿拾人類食物殘渣,甚至是人類的糞便。為了親近人類,孤狼會搖尾巴,表示無害和「善意」,以取得人類的食物。「狗吃屎」,正確,但狼是不吃屎,也不會無故對人類搖尾巴的。孤狼最終可能被遠古人類視為「無害」甚至能狂吠,示警,而和人類產生「共生」關係,被人類收養,馴化。

 

說法三:狗仗人勢,正確。狗有狼的階級意識,基因中就有服從「領袖」的習性。狗的眼中,主人就是「王」,是「神」。當主人在身旁時,有了靠山,狗表現得格外勇猛,吠吼格外誇張。

 

說法四:狗貪吃,食慾沒有底線,正確。狗,繼承了狼的基因,隨時都在「飢餓」,「獵捕」的狀態。狼,吃完這餐,下一餐在哪裡?不知道。因此,一旦見到食物,就會猛吃。所以絕對應該「定時,定量」餵食你的狗。而「食物」就是你控制,訓練狗的必備工具。工具要「善用」,不可「濫用」。把狗養到「超重」,甚至「癡肥」,造成行動緩慢,這是主人對狗的「另類虐待」。健康的狗,有狗應該具有的基本外貌:敏捷,端正,體型均勻,走路自信,昂首闊步,不會夾著尾巴。

 

說法五:狗的性慾,很難控制,正確。公狗聞到母狗發情的味道時,幾乎進入「癡迷」狀態,會想盡辦法,親近母狗。在此時期會有一群有同樣想法的激情公狗,群聚。然後爭風吃醋,相互鬥毆,勝者,才能一親母狗芳澤。這是狗的天性。在此時段,主人不需要強制阻止。我在非洲馬拉威時,養過一隻黑色拉不拉多犬,它高大威猛,忠厚,可愛,服從性很高,從未「夜不歸營」。然而,有一次,附近有母狗發情,它竟然夜裡在鐵絲網圍籬之下,挖出一個洞,鑽出去,一夜未歸。第二天清晨,它悄悄地回到家,縮成一團躲在儲藏室一角,彷彿是犯了錯的小孩。我仔細察看,發現它全身很多傷口。我推想:這傢伙昨晚越獄潛逃,出外尋芳。打群架之後,贏得母狗芳心,勝了情敵,負傷而歸。經此一戰,我瞭解,這是「狗性」,作主人,順其自然就好。

 

總結了以上狗的「天性」,我想談談如何根據「狗性」,訓練你的狗。在狗的世界,它最關心的,只有三件大事:主人的一舉一動;入侵者;其它的狗。狗時時刻刻都希望和主人在一起玩耍,取悅主人,也獲得主人的寵愛。然而主人不可能每天抽出很多時間和狗相處。因此,基於這個狗性,主人應該儘早訓練以下幾件事:

 

(一)儘早教導你的狗「習慣你不在家」,訓練狗「獨處」,而不會「亂咬東西」,瘋狂「拆家」。You tube頻道有一些這類的短片,可以參考,基本上就是讓狗習慣你不在家。從分開一小時,兩小時,逐步拉長時間,到它習慣你「早出晚歸」的生活作息。

(二)主人的一舉一動,最「扣狗心弦」的就是每天的「餵食」。我對我的狗,原則上,每天餵食一次。食物,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餵食之前,一定要狗,或狗群,一個個全部坐立,聽候主人的命令。狗的注意力不耐久,最適宜的是「五分鐘集中訓練」。在此時間訓練五分鐘,諸如:點名(叫狗的名字),坐下,握手,叫,小聲叫,大聲叫,趴下,等等基本動作。每次餵食都要練習,聽口令,做動作。接著要訓練狗「不准對人護食」,也就是在狗低頭吃飯時,主人或家人靠近它,即使你伸出手碰狗餐盤,它也不會露兇相,作勢咬人。狗有「護食」天性。他在吃飯時,怕被搶食,做出要咬人的樣子,這個習性不好,主人要訓練它,絕對不敢「咬餵飯人的手」。這個要逐步訓練。網路上有許多訓練狗的視頻。我個人經驗是,我的狗對我非常敬畏,膽敢對我露出兇相,我立刻大聲暍止「NO!」,甚至敲一下狗腦袋,一定要讓狗知道「主人是真正老大」。

(三)狗有「地域」觀念,它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領地。它會終生守護家園。陌生人進了院子,進了家,就是侵入了領地,它會吠叫。要視情況給狗「機會教育」。叫得對,給鼓勵,小塊肉乾一片。來者若是朋友,就示意狗「不要叫」,在狗面前和來者聊一下天,讓狗熟悉來者氣味,這樣狗很快就知道區分「敵友」,下次來訪,狗仔就不會吠叫,甚至會搖尾巴。主人要藉由朋友親人的來訪時機,訓練狗熟悉主人「氣味相投」的的朋友圈。

(四)除了主人,領域,狗仔另外最關心的是「其它的狗」。所以藉由每次牽著狗繩,遛狗或到戶外玩耍時機,要給狗培養「社交經驗」。狗仔之間相遇時,經常會出現互相叫囂,或「互聞屁股」。主人要訓練狗,對其它的狗「和平相處」,「禮貌相待」,對路上行人友善。狗不聽話,就順勢提高狗繩,叫它立刻坐下。狗走得太快,或四處聞嗅,主人就以「提高狗繩」限制它的行動。要把狗訓練到「走在主人旁邊,速度和主人同步,限定在一公尺之內,主人停下,狗就停下」。

(五) 

以上四點,是根據「狗性」實施的「每天例行」訓練。隨時隨地可以「發號司令」,非常簡單。而「食物」和「狗繩」就是兩大利器。在餵食之前,「誘之以利」,它願意聽口令,做動作。狗繩,功能如同「戒尺」,雞毛撢子,不聽話,就提高繩子,讓狗感到不舒服。

 

在狗對主人「絕對服從」的習慣養成後,可以訓練一些「進階」的動作,比方說,翻滾,跳躍,接飛盤,丟球撿球(大小如網球),主人手比個手槍,「碰」一聲,狗就倒地,裝死。主人和狗之間的互動,會有很多樂趣。你會意想不到,狗非常聰明,善體人意。它很樂意配合主人做動作,取悅主人。

 

另外一件很基本,很重要的訓練是「大小便」,盡量做到「定時定點」。家有院子比較容易。公寓裡比較費心,最好是幼犬就訓練,通常兩週之內可以完成訓練。大致的方法有三類:(一)把狗限制在浴室或小房間一兩週,室內撲滿報紙,讓它忍不住,然後大小便。報紙留著狗的氣味,不要換新的,然後每天減少鋪在地面的報紙,面積逐漸縮小。最後狗會習慣在半張報紙的空間大小便。這時把這張「狗味濃」的報紙。放在沙盤上,逐漸養成狗仔「定點」大小便。(二)相同的道理,但是道具是「狗籠」,把狗籠之內隔成兩個區塊,睡覺和大小便。狗不會在自己睡覺的地方大小便,忍不住時,一定會到另一區。大約一兩週,狗就習慣了在「特定點」大小便。(三)每天早晨遛狗,順便當「鏟屎官」,接住,或鏟住狗屎。狗是很能忍的動物。它可以忍到每天定時大便。通常是對半歲以上,比較成熟的狗,施予這樣的訓練。幾週之後,就成了習慣。

 

網路上有許多著名的訓狗師,Cesar Millan是其中之一。他在You Tube有許多如何瞭解狗的習性和如何訓練狗的短片。值得觀看。

 

我洋洋灑灑寫了這些我個人的養狗,訓狗經驗。原因就是:我愛狗,我訓練狗,但是我對許多養狗人不瞭解「狗性」感到滿可惜。我看到主人為狗穿衣服,穿雨衣,穿鞋子,夏天剪毛,美容,之類的動作,感到不解。Why? 狗是已經演化了幾百萬年的動物,它對大自然的適應,無須人類干預。我覺得這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我對「人與狗」的最後解釋:狗與人,是「主僕」關係。絕對不可以「惡僕欺主」。它是人類最可信賴的朋友,樂於為主人做任何事情。它的天性,狗性,就是需要「主人」,它須要領袖,主人就是領袖,主人要對狗「下達指令」而且是明確的指令。因為它的基因就有「狼」的階級服從意識。聽過「如同喪家之犬」嗎?狗沒有主人,喪家之犬,是很悲慘的。所以,結論來了:我想問你兩個問題:你瞭解你的狗嗎?你是個合格的主人,狗的領袖嗎?

我在馬拉威養的拉不拉多黑狗,Brutus,非常忠誠,是孩子的玩伴。

四隻狗,我向島民買的,都是不同品種,來我家時大多是兩個月大的幼犬。完全沒有紀律,見到食物就搶食。一週後,就有規矩了。

點名時刻。我點到名字的狗,我命令它「bark」,它就喊叫,我就賞它一小塊肉乾。

各自吃飯,不准搶飯。

孩子和狗一起興奮地跳躍。

玩耍,是狗最快樂,天真的時刻。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wan&aid=17695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