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律神經失調的中醫治療
2013/08/15 14:47:32瀏覽48|回應0|推薦0

 許多由西醫轉介過來中醫治療的患者,通常都有以下4~5項神經系統的異常

神經

系統

症狀

病 證

大腦

頭暈、頭痛、失眠、疲倦

精神官能症

口腔

口乾舌燥、咽乾、嘴破

口內潰瘍

耳鼻喉

耳鳴、重聽、有痰喉嗽、

喉嚨異物感

慢性鼻咽炎、

慢性支氣管炎

精神

焦慮、憂鬱、悲觀

焦慮症、憂鬱症

心臟

心悸、胸痛、血壓不穩定

高血壓、心臟病

肺部

呼吸不順、易喘、胸悶或痛

過度換氣症候群

消化道

腹脹、腹痛、胃酸逆流、

便秘、腹瀉

腸躁症、胃潰瘍、

長期便秘

泌尿道

頻尿、尿急、尿道灼熱

膀胱急躁症

生殖

月經異常、性功能障礙

不孕症

皮膚

皮膚癢、易出油、掉髮、

皮膚脫屑、皮膚紅腫

蕁麻疹、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

肌肉

關節

四肢麻木、關節痛、

頸肩背肌肉酸痛

肌纖膜疼痛症候群

肌肉不明神經痛、

 

自律神經失調的中醫治療

壹、         前言:

一、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臨床上有一位28歲的男性患者,因為工作關係,1~2天不能睡,工作很忙碌、又過度勞累,引起忽然冒冷汗、覺得全身發熱、頭昏沈、頭痛、嘔心想吐、心跳太快、胸悶刺痛、呼吸不順、吸不到空氣,這個就是由於疲累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

二、這就是身體的冷熱調節出了問題,以及類似操勞過度所形成的結果,這就是短期的自律神經失調,服中藥之後,經過一段1~2天時間就會好了,長期自律神經失調症的患者,就不易恢復了

三、許多患者自行服止痛藥抑制症狀,止痛藥越吃越重、吃到最後止痛藥也失效了,開始服用史蒂諾司、百憂解、麥角鹼、安眠藥、鎮定劑,卻也拖了1~2年,卻超過短期治癒期了,症狀已經不再單純,影響了五臟六腑的運作,未服西藥,就嚴重復發。

四、因為初期並未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看診,沒得到良好的醫療,這類的患者,在西醫診斷中,因為找不出病因,天天飽受病症折磨,最後日漸憔悴,體力逐漸衰弱,無法繼續工作。

五、因為,每天生活的品質差,狀況不好,最後,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症,而併發了憂鬱症,這時就要中、西醫合併長期治療,才能改善了。

 

六、某些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西藥,就像長期酗酒、吸毒、賭博一樣,有成癮性,一但上癮,要停用西藥幾乎是難上加難,於是,許多患者不能戒斷,只好賠上自己的健康。

 

貳、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一、頭:頭暈、偏頭痛。

二、眼:視線模糊、或者眼前發黑。

三、耳:耳鳴、或者聽力減退。

四、喉嚨:發癢、異常咳嗽(類似感冒症狀)。

五、手:發麻、發抖、發冷。

六、腳:下肢麻木、膝腿酸軟無力。

七、肌肉、關節:肩膀及全身肌肉酸痛、多處神經痛、背部及腰部緊繃疼痛。

八、呼吸器官:呼吸困難、呼吸肌肉緊繃酸痛、類似鼻塞而無法呼吸、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

九、心臟:心跳加速、心跳強勁、心臟無力感、胸悶、胸部壓迫感。

十、血管循環:血壓起伏變動、頭昏眼花、手腳冰冷、臉部潮紅燥熱、姿勢改變就暈眩、偏頭痛。

十一、            消化器官:噁心、嘔吐、胃部發熱、胃部痙攣、腹脹、腹部疼痛、便秘或腹瀉、腸胃蠕動異常、便意感頻繁。

十二、            膀胱:膀胱神經敏感、尿意感頻繁、頻尿、殘尿感、尿床。

十三、            皮膚:多汗、不出汗、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發燙、發冷。

十四、            精神症狀:焦躁易怒、莫名奇妙的恐慌不安感、感到寂寞孤獨、莫名悲傷、記憶力減退。

十五、            全身症狀:全身倦怠、異常疲勞、全身無力、缺乏食慾、失眠、淺眠或多夢、白天賴床睏倦。

參、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

一、熬夜打電動、看電視、日夜顛倒、睡眠不正常等,造成生活不規律,因為破壞自律神經節奏。

二、情緒的壓抑、過度的壓力、抑制慾望及感情、孤獨感、或無法滿足幸福感時:如升學壓力、失業、失戀、離婚、親友傷亡、車禍或意外傷害、生病和睡眠不足、或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都容易有自律神經可能失調。

三、一旦內在或外在環境的壓力或變化過大過久,或者個體所容許的內在穩定環境範圍過小,長時間不愉快感的刺激、精神負擔過大、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就失去平衡,讓交感神經持續興奮。

四、賀爾蒙有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功能,受到強大壓力時,引起荷爾蒙分泌不正常,導致自律神經紊亂。

五、常見的症狀: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眼前發黑、頭暈、頭痛、頸肩僵硬緊繃、昏倒、手腳無力、麻木感、腰痠背痛、失眠盜汗、腹瀉或便秘、排尿困難或尿失禁、性功能異常、情緒不穩定、體溫過低或過高等現象。

六、這些失調現象如未能適當調整,有可能造成惡性循環,終至內在環境失序、內分泌失調及其他器官系統的病變。 

肆、         中醫治療:

一、自律神經失調,多半類似中醫的臟躁、驚悸、奔豚、百合病,而中醫認為的病因,多半是與內傷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的失調為主。

二、在長期壓力或是情志變化之下,臟腑會受過度情志變動所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憂思傷脾、悲傷肺、恐驚傷腎等等,而這些受傷的臟器又會併發其它症狀。

三、中醫分型:

(一)氣虛症:指全身或某些臟腑的功能衰退所表現的證候。

1、症狀:面色晃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語音低微,疲倦乏力,自汗。

2、治則: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二)血虛症:指全身或某些臟腑組織器官,因血液供應不足失其滋養所表現的證候。

1、症狀:面色蒼白或萎黃,唇甲淡白,頭暈目眩,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手足發麻。

2、補血調經。

(三)陰虛症:血虛再進一步症狀。

1、形體消瘦,咽乾舌燥,頭暈耳鳴,視力減退,健忘失眠,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午後潮熱,顴紅盜汗。

2、清養肺胃、生津潤燥。

(四)陽虛症:氣虛再進一步症狀。

1、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軟冷痛,虛喘耳鳴,小便清長,夜尿多行,黎明泄瀉,舌質淡嫩,苔白。

2、溫養下焦、補益腎陽。

(五)燥熱體質:

1、症狀:口渴欲飲、喜冷飲、潮熱煩燥、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而糙、脈數。

2、瀉火解毒。

(六)痰濕體質:

1、症狀:素體濕盛、肥胖多痰、口中粘膩、胸腔痞滿、頭昏目眩、肢節疼痛、帶下量多、頭重如裹、咽中有異物感。

2、行氣散鬱,降逆化痰。

伍、            預防方式:

一、適度的運動,平常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二、每天應有充足的睡眠

三、聽音樂,可達成減壓作用。

四、特殊的呼吸法如氣功、靜坐、瑜珈等,

五、按摩或針灸亦有相當程度之幫助。

六、除了症狀性治療外,應該諮詢專業合格的中醫師,診斷找出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並服中藥加以去除,才是根本之道。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