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3 19:05:56瀏覽376|回應0|推薦0 | |
高房價使中國年青一代無法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立足,紛紛作逃離的打算。不少人對這一趨勢表示歡迎。他們認為,中國的大城市目前已經不堪重壓,年輕人不宜眼界太高,大學畢業後與其在“北上廣”當“蟻族”,不如退居二線城市發展。這也是市場對人力資源的一種合理調節。 市場調節真這麼靈驗嗎?筆者一貫認為,高房價會降低城市人口素質、傷害中國的競爭力。年輕人逃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現象說明,中國的未來已經被房價所劫持。 北京、上海和廣州這些“一線城市”,構成了中國經濟的神經指揮系統,具有非凡的戰略意義。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實際上形成了一種“二元經濟”的結構。“一線城市”的關鍵性國際功能也正體現在這裡。因為“一線城市”多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才集中,資訊發達,且最先與外面的世界接觸,進而在這種二元結構之間充當起橋梁。 這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社會現實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方面,這些城市的金融貿易中心與紐約、東京、倫敦、巴黎幾乎在一個平面運行,國際商業巨頭在這些城市間的穿梭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另一方面,這些城市的居民從內地雇用的保姆,有不少甚至還不理解擦桌子和擦地的抹布為什麼需要分開使用。沒有北京這些“一線城市”作仲介,中國內地經濟就會和世界市場脫節。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一線城市”最需要的是能夠適應變化、跟得上日新月異的經濟與技術轉型、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勞動力。比爾·蓋茨創建微軟時年方20歲,馬克·扎克伯格創建臉譜社交網站時還不到20歲。可見,即使在美國這種成熟的經濟中,年輕人也最具創新能力。 中國屬於新興經濟體,社會變化比美國劇烈得多。跟上,適應,並最終領導這種變化,則非要依靠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不可。比爾·蓋茨對世界貢獻最大時恐怕還是在他創業階段,而不是功成名就之際。用房價門檻把創業期和創業準備期的年輕人驅除出北京等“一線城市”,實際上就等於把最有創造力的一部分人從中國經濟的神經系統中清除。 逃離北上廣,是今時不少國內80後的流行語。「北上廣」是指北京、上海、廣州。曾經是不少鄉下仔嚮往的「北上廣」,為何今時要逃離? 在近6萬名網友的調查中,82%的網友支持「逃離北上廣」。為甚麼80後的年輕人會放棄嚮往的幸福地! 尋找幸福之旅並非坦途 摩西帶領一眾以色列人出埃及、出紅海,是為尋那牛奶與蜜糖的幸福地。這個尋覓幸福之旅並不是坦途的。摩西就被人罵過不少次,要不是終到了巴勒斯坦之地,相信不少以色列人會逃回到埃及。 唐詩人白居易,到長安之初,就感到長安的生活費用高,故改名「居易」,希望能應付到長安的高生活費。最終憑他識走位,所作之詞要婦孺皆曉,從而在長安成了名。白居易的職業即是今時的流行曲作曲家、作詞家,在長安當時那個夜夜笙歌的地方,流行曲一定受歡迎。白居易不單在長安住了下來,並且還有大宅。其宅之大,是在花園裏有個湖,湖中可以放隻船,可以在船上飲宴。這隻船怕也要 50呎才可在其上開party。白居易的屋佔地之廣,可以想像他由怕「長安居大不易」(白居易語),到長安居不是不易,何故? 答此問題前,還得看唐朝兩位詩人。一是杜甫,他寫的詩都是悲天憫人,在「朱門酒肉臭」的長安,是煞風景事,好比人家辦喜事,你偏日日吹喪曲。雖有社會良知,但真正好難搵食,最終是要離開長安。對杜甫言,長安真的大不易,不單長安不易居,就算到了鄉間,杜甫也是不易居,並兼常要捱餓。到有次友人來訪,請他吃飯,終竟鯁死,可憐之餘更可悲。如杜甫是餓死,不是鯁死,怕還會更使人同情,因為餓死是對貧富不勻的時代指控。 李白被稱之為詩仙,是因其個性不羈。他祖籍隴西,出生於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到長安來搵食,雖有才華,但能到長安者,又怎不都是有才華之士。李白雖有風光時刻,曾使楊貴妃為其斟酒,太監高力士為其脫靴,但由於他未肯/能融入長安的文化,故也只有一時風光,最終還是要日日飲酒。傳說他醉到要水中撈月,而被淹死。 李白醉死,故不用理長安居是否易。杜甫餓走長安,肯定是長安居大不易。而一早認為長安居大不易者,就可以在長安住大、住好,原因是白居易能融入長安的城市生活模式,並掌握到長安的搵食模式。反之李白與杜甫,其才華怎會在白居易之下,但之所以會飲恨長安,是因為他們在長安搵不到食,掌握不到長安搵食的法門。 有人謂在美國,要看美女與帥哥,到荷李活,要找聰明才智之士,到華爾街。此話的確不假,因為幾千年的城市化,都是將最捱得、最打得、最尖兵的人,都集中到城市去,因為在城市,才有最易集到的資源、金錢,去供有能者去調遣、運用,從而再賺到更多的錢。之所以講錢,是因為自古以來,城市的功能之一,就是要賺錢。 年輕人要懂得適者生存 中國地產界有位仁兄叫任志強,他被人冠以「任大炮」的花名,原因是他講的話嚇死人,他曾在一次電視節目上這樣講過(大意)︰ 「80後的青年憑甚麼一出來工作就想在北京三環買房。北京三環的人均年收入為3萬多,如果你只得1萬多的年收入,你哪有資格住三環,不可以到二綫城市去?農民工也知道這兒找不到生活,就轉到別的城市去,這些不夠競爭力的青年人不也應要考慮學學?」 任大炮這段話,也真嚇人,他絕不同情那些買不到房子的80後青年人。他認為是你要適應城市生活,而不是城市生活適應你。 任志強的話又使筆者想起1995年在紐約的一段事。當年筆者得到美國政府資助,到美國一遊。在離開紐約時請導遊在中央火車站的蠔吧吃頓飯。飯中那位導遊感慨地說,他這份導遊差也是part-time,因為當時美國陷不景氣,失業人多。他大學畢業兩年仍無工作,一直靠家鄉老父滙錢到紐約來接濟他。每個月頭就跑到中央火車站的郵局等老父的滙款。有次等了多天仍等不到,郵局的老伯可憐他,給了他2美元去買麵包。今時坐在這個蠔吧吃20多美元的蠔餐,難免百感交集。吃完這頓飯,他還要坐兩小時火車才回到家。他太太是位香港去的人,我未見過,但也外賣包焗蠔讓他拿回家。他當然十分多謝。他謂,當時有不少同學都因紐約難生活下去,都回鄉下跟父母住,他則仍堅守。希望今時他已有好日子過。 這些古今中外的例子都說出,城市,並不是個易居的地方。過去兩百多年,環球急速城市化,除了帶來就業難的問題外,城市化亦帶來不少環境問題,生活質素的問題。在歐美,今時已興起了反城市化風,尤其是每次經濟滑坡時,不少原想到城市闖天下的夢想家,都會因夢碎而返鄉下。古今中外都見如是。 今時世博的主題是︰「城市,未來美滿生活地。」怎樣使到城市成為築夢樂園?怎樣再不出現逃離「北上廣」?又或者先不要出現湧往「北上廣」?對香港和香港的青年人又有甚麼可留意的地方?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06/03/5005s2873804.htm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