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數據顯示,二月中國雖連續四個月減持美債,但依舊保持美國最大債權國的地位,專家指出,中國突破三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規模過於龐大,造成國內通膨上漲、擾亂經濟穩定的壓力。
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報告(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指出,海外投資人二月淨買入美國國債一四七億美元,中國在一月淨賣出美債五十四億美元之後,二月再減持六億美元為一.一五兆美元,美國第二大債權國日本增持美國國債,二月持債金額由八八五九億美元增為八九○三億美元。
中國官方上週表示,第一季外匯存底增加一九七○億美元為三.○五兆美元,規模居世界第一,為排名第二的日本的二倍,顯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中國連年的貿易盈餘加上為了抑制人民幣漲幅大量買入美元,使外匯存底在過去十年成長了十六倍。
路透分析指出,中國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是包袱、不是幸福,渣打銀行分析師王志浩指出,這明顯超出市場所需太多了,這對經濟造成傷害。在中國為物價、房價飆漲而大傷腦筋的同時,外匯存底創新高的確不是一個好消息,每當外匯存底增加一美元,中國國內就相對應發行約人民幣六.五元,資金氾濫使官員控制創下三十二個月高點的五.四%通膨率成為不可能的任務,王志浩補充說︰「外匯存底每增加一元都推高了通膨」。
拚出口 犧牲物價不值得
學者指出,為了促進出口,中國犧牲物價穩定並不值得,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李杰表示,中國必須刺激國內消費,以因應海外市場成長緩慢的情況,但外匯存底成長與這個目標背道而馳,他說,只是為了保護出口商,讓經濟承受高通膨的代價實在太大。
儘管中國官員辯稱人民幣沒有被低估,專家認為,完全由市場自由決定的匯率機制才是降低龐大外匯存底、對抗輸入性通膨的根本之道,瑞銀分析師汪濤指出:「我們並不需要超高外匯存底,這是匯率機制造成的,應該要改變經濟結構,增加消費、降低儲蓄率」。每當外匯存底增加一美元,台灣就相對應發行約新台幣29元,2011.03台灣外匯存底3926.3億美元,台幣每升值一元,央行就損失3926.3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