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3 19:55:41瀏覽404|回應0|推薦0 | |
曾幾何時,家是一個永遠深刻烙印在中國人心中的溫馨情結。一說搬家,自然指的是更換房子;而提到分家,也注定是在同一屋簷下的日子走到了盡頭;假如說某某某無家可歸,就甭提房子了,肯定要被劃撥進一無所有的流浪漢陣營。 所以,在很多人眼中,家就是房子,房子就是家。 然而,他們忽略了,家與房子並不相同。家是人類特有的感情歸宿與心靈慰藉,更多體現在意識層面上,而房子則是真真切切有棱有角的實際物體! 若是可以實現無條件地置換,創作出“烽火連三月,'房'書抵萬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房'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只怕老祖宗聽了,也要怒髮衝冠翻身坐起! 當然了,你也可以用詩歌反駁,“我想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意境多麼浪漫多麼唯美啊!有家如斯,的確是善莫大焉。 可問題在於,如果這個童話般的房子是你啃老三十載的全部積蓄外加自己二十年還貸的枷鎖,才勉強購置的“蝸居”,只怕這童話就該用痛苦來形容了。 畢竟你我都是凡夫俗子,食人間煙火,吃五穀雜糧,目睹眼下一路飆漲如火箭竄天的房價,也不可能活得那般超然。 家中的那排書架,儲藏著爺爺的國學底蘊;家中的那件花棉襖,包裹著媽媽青春的記憶;家裡的那排骨燒豆角,刺激著兒女千里之外的味蕾……家是一種文化,家是一種時光,家是一種情懷,而這一切都需要固定的房子作為承載。所以,也難怪中國人對房子如此鍾情——買房置地,傳宗接代,這就是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 而在黃頭髮藍眼睛的西方人看來,這種對房子的執拗很是可怕,尤其是收入比與租售比都遠遠超過國際標準數倍的今天!為什麼啃老族“扛起炸藥包直奔碉堡”,為什麼房奴“在烈焰焚燒下巋然不動”,這些並不富足的購房者都是董存瑞和邱少雲嗎? 或許,當初他們的祖先誕生在必須游牧的伊甸園吧,所以這些後代也就習慣了東奔西走四海為家的生活!就目前的樓市而言,儘管不盡如人意之處太多,但是每個中國人的血脈裡,仍然流淌著不同於其他民族的倫理因子。 不妨換個維度來看,正因為“家”之飄渺,“房”之沉重,才使得人們把對房子的擁有當做了“家”的前提! 租與買,房客與房奴看似一字之差,但在現實世界中卻總是天差地別——沒有隸屬於自己的房子,往往就意味著沒有安居樂業之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系列龐大工程就算上馬也很難踏實。又或者說,無論持哪種“住”房選擇,神通廣大的我們,都不大可能翻出“家文化”的五指山! 畸高的房價,透支了社會的財富,裹挾了民眾的意志,“買房就像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我們就像茶葉,終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所以,我們在痛楚糾結之餘不禁追問:房價為何從單純的千元建築成本飆升到動輒上萬甚至數十萬元?房地產業的台前幕後到底隱藏著多少吸血鬼? “漲”聲響起來的同時,又有哪些“忽悠”言論始終伴隨左右? 專家學者的謊言和地產大鱷的良知孰多孰少? 丈母娘何時成了決定房價的要素,而窮人當真無“福”消受房子這樣的商品?房奴在啃老之後,如何從容哺育後代? 至於那些連房奴都做不成的“夾心層”,又該何去何從? GDP的非常完美與CPI的特別尷尬,我們該相信誰? 80後注定是被辛苦的一代嗎? 為什麼每次政府調控最終都以“空調”收場? 房價如有下降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所幸,2010年中國的兩會如期召開,房價被關注的程度遠超以往。 在這個必然“change”(變革)的端點,中國中央政府錚然亮劍,直指房地產的敏感性和高危性。委員們紛紛獻計,各項調控政策屢屢出台,從土地到資金悉數嚴格管理,總理更是在2個小時裡34此提及“房”字,其整飭決心可見一斑——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為蝸居無休止地忙碌,無暇顧及精神享受,這樣的生活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如果一個民族為了所謂的支柱產業而置民生問題於不顧,甚至犧牲了素養和靈魂,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前途? 如果一個社會也是沉浸在短視和利益的風氣之下畸形發展,這個社會還算不算是和諧社會? 飆漲,誰在幕後充當推手 房子作為一個市場化的商品,必須通過市場的槓桿來調節,因此,飆漲畸高的房價不大可能立竿見影地回歸民生,但“兩會”的精神必然讓房地產及其相關領域有所行動!聯想那些決意逃離“北上廣”的青年才俊,再對比自嘲“亞歷山大”的中產階級;審視一番已然持續低迷的成交量,再憧憬一下如箭在弦的物業稅徵收……你還相信房價永漲不跌的神話嗎?所以,我們大膽斷言,眼下的高房價已是強弩之末,2010年必現拐點! !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是一種對發展規律的清醒認識。請不要忽略,房地產泡沫一旦破裂,必將給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損失。 而作為渴望安居樂業的普通百姓,此刻除了“不拋棄,不放棄”之外,更應該增收節支,努力賺錢,讓自己早日結束與房價馬拉鬆的賽跑,這才是現實中的現實。 飆漲,誰在幕後充當推手 一個暴利壟斷的怪胎 週末,三五知己先打球後飲酒,好不愜意。推杯換盞之際,忽然有位兄台冒出一個不合時宜的問題:“你們認為,房價現在處在什麼階段?”一時間,大家面面相覷。 解鈴還須繫鈴人,最終還是他自問自答:“應該是一個連開發商自己都覺得再漲不好意思、都忐忑不安的階段吧!” 為什麼每每提及開發商,大家都習慣將之妖魔化,好像他們個個都青面獠牙、血盆大口。其實也難怪人民群眾對開發商橫眉冷對,嗤之以鼻,他們的所作所為也的確達到了“千夫指”的“高度”。 在中國,開發商更像是一個“以土地、資金、房屋建設活動、成品房屋等為倒賣對象”的怪胎——他們不設計房子,類似工作由設計院承擔;他們不建造房子,施工的活兒早轉給包工頭完成;他們不銷售房子,有更專業的營銷團隊日夜賣命;他們不管理房子,業主有事自然找物業公司處理;甚至跟房子相關的錢他們也懶得掏,無非是期房預售和拖欠施工款項!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宋代詩人梅堯臣提前給開發商定了性! 那麼,這些“一無是處”的傢伙到底會幹什麼呢?沒錯,他們最大的本領就是“空手套白狼”! 從銀行搞來了旁人貸不到的款,從政府手中搞到了旁人不許拿的地,所謂國民經濟支柱的房地產業,有了這兩樣東風那還不萬事大吉?難怪有人撰文犀利地指出“他們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倒賣商、皮包商和中間商”! 改革春風吹滿地,三十年來中國還沒有哪一個行業像房地產業這樣盛產億萬富翁。在每年的胡潤百富排行榜上,地產富豪都赫然名列前茅,數量更是連年佔據半壁江山。 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就是“承受的風險大,運作的資金多,賺上一點錢是應該的”,有或者“碰巧趕上了中國城市化和房地產商品化的高潮,天上掉下個大餡餅,想躲都躲不開,一切都是辛苦所得加幸運所得……” 可是在“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中,房地產業始終都是衛冕冠軍,而且暴利絕對值和公眾評價惡譽度年年都是五顆星。當前,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率在10%上下徘徊並成下降之勢,可是善於巧取豪奪的中國開發商們早已成了“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其竟然利潤率高達百分之幾十甚至幾百,搞房地產勝過開金礦!要知道,世界房地產業的利潤幾乎都穩定在5%以內。 世界上的壟斷形式大抵分三種:其一是技術型壟斷,就是能幹一些別人幹不了;第二種是行業壟斷,即外面的人進不來,裡頭的事我說了算;第三種是資源壟斷,掌控住那些數量不多又不可再生的東西。由此看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讓開發商身上多多少少都具備了壟斷的本事。 根據中國社科院投資與市場研究室的調查數據,在整個房地產產業鏈中,開發商攫取了90%的利潤! ! 在更多時候,壟斷也就代表了擁有漲價權! 為了最大限度地牟取暴利,提高房價自然是最直接的辦法。可是憑空談“壟斷”,誰人甘願乖乖就範? 為了滿足日益膨脹的貪婪慾望,開發商可謂使出渾身解數,他們將土地的稀缺性故意放大,而銷售的真實情況卻被刻意隱瞞。 飢餓銷售和囤積居奇就是其中使用最多的手段。 所謂的飢餓銷售,就是開發商提前很長時間就把廣告鋪天蓋地地投放出去,大肆動用美輪美奐的詞藻來散播虛假信息,緊接著他們故意推遲開盤日期或者只拿出一小部分房源上市。例如,將50套房子依照位置、戶型、樓層、朝向等指標分成若干檔次,從差到好分批次出手,價格浮動更是顯得游刃有餘。 這也是推動房價上漲的最直接因素。 至於囤積居奇,就是在掏空消費者的錢包之前,率先打起了心理戰。許多樓盤前都出現了“人聲鼎沸”“通宵排隊”等供不應求熱銷的場景,這其實都是由開發商一手導演的鬧劇——僱傭農民工排隊,聘請老大媽簽合同,甚至與中介聯手“自買自賣”。一些不明真相的購房者眼看著“自己”的房子瞬間就被搶走,難免在衝動與盲從下受騙上當。 這也就意味著,杜絕類似信息不對稱性的產生,就可以防止價格的操縱,有效拉低房價。 所以,我們有幸見識到了一個嶄新的詞組——捂盤惜售!可開發商蓋房子不就為了賣嗎? 幹嘛非要“按在掌心捨不得出手呢?據坊間傳聞,曾經有開發商咬牙切齒地將自己的樓盤定價為5500元/平方米,就為了狠狠撈上一筆。可是由於相關手續辦理不順,足足拖沓了一年多才有定論。就是這個“意外”,讓他們趕上了房價最紅火的時節,結果這個樓盤“不得不”漲價到9800/平方米……有了這樣的經驗教訓,哪個開發商還願意早點完成銷售呢?由此也誕生出諸多的“無人樓”和“黑燈樓”,上演了許多現代版的“空城計”。 對於此類歪門邪道,中國中央政府相當重視,《國六條》實施細則將“捂盤惜售、囤積房源、惡意炒作和哄抬物價”等行為並列,明確表示“要加大整治處理力度。情節惡劣,性質嚴重的,依法合規給予經濟處罰”。 當然了,上述助推房價的“惡行”都是房產商的小伎倆,而在財大氣粗的地產商眼中,這簡直是吃飽了撐的!房子對他們而言,非但是懶得賣,甚至都不屑建! 乾脆在繁華都市的重點區域搞一塊地,任其雜草叢生荒蕪不堪,專等著行情來臨轉手,大發橫財! 有數據顯示,1998—2008年間,中國用於房地產開發的土地購置面積達31?3億平方米,但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土地開發量僅佔購置總量的62%,即近40%的土地被發展商囤積。 據SOHO董事長潘石屹爆料,在北京有三分之一的開發商只當土地“倒爺”,向來不考慮什麼萬丈高樓平地起。 這是為什麼呢,利用土地增值的時間差賺錢容易! 隨著房價的節節攀升,無論“房產”開發商還是“地產”開發商無一不賺得盤滿缽滿,眉開眼笑,可老百姓卻在一旁抓心撓肝苦不堪言——買房子就得抓緊呀,下一秒就算不漲價那也被別人搶先了!畢竟,房子要蓋在地上,而城裡的地是越來越少嘍! 可以預見,如果開發商把手中囤積的大量土地全部開發,就可以增加市場供應量,緩解用地緊張和供不應求的狀況,從而抑制房價的非正常快速上漲。 但在壟斷中攫取暴利的開發商怎肯就範?曾有專業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正因為開發商在佔有土地或空置房屋方面沒有稅收方面的壓力,才使得他們肆無忌憚,變本加厲。 正當開發商還躺在鈔票堆裡打著如意算盤的時候,2009年10月,中國國務院發布了一則《關於集約用地的通知》,針對開發商,首次明確規定了相對嚴格的“閒置費”標準,尤其是對閒置滿兩年的土地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如此一劑猛藥,不但會削弱開發商拿地炒地的衝動,同時還會促使樓房建設的進度。 老百姓在歡欣鼓舞的同時也在現實中等待,到底何時能夠真正看到高房價急剎車? 面對政策的調控和民眾的聲討,開發商自然免不了聲嘶力竭地的辯駁:我們作為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追求利潤當然是使命之一,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是無可厚非的! 貌似有理有據,實則謬矣!眾所周知,買賣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是等價交換! 試問,作為民生必需品的房子,從價格到價值,當真配得上遙不可及的天文數字嗎? 當真需要“父、子、孫”三代的辛苦勞碌隱忍犧牲才能擁有嗎? 如果說十六到十八世紀,西方殖民者用玻璃製品向美洲土著人換取金銀珠寶,是一種充滿骯髒與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那麼現在的開發商用畸高飆漲的房價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錢,又何嘗不是一場赤裸裸的掠奪?! http://book.qq.com/s/book/0/20/20727/index.shtml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