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中職必讀40篇文言文:先秦七篇」重點分析
2009/01/24 09:04:33瀏覽9052|回應0|推薦12

針對這四十篇文言文,嘉嘉老師將幾個比較重要的重點作了個別性的歸納,希望可以提供同學複習時的參考。未來的文章也會就這四十篇文章進行統合性的分析。

一、先秦七篇

1、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左傳」的史學性質(編年史、春秋三傳與十三經之一),相關延伸:史學分類、史學比較。課文重點:燭之武以「誘之以利、說之以理、動之以情」等方式不費一兵一卒,便使秦國退軍,其課文架構和言說技巧頗為精彩,而課文內容精簡而生動,學生可作深入分析。

2、大同小康(禮記):

「禮記」的價值(三禮之一、十三經之一、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由禮記延伸而出的「大學」與「中庸」二篇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必讀經典。而「大同小康」為儒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品,和老子「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境界有所不同。相關延伸:三禮的性質和比較、大同與小康境界的不同、政治境界的比較等。

3、孫子選(孫子)

本課為孫子兵法中極重要的代表作,闡論致勝者不在於運用武力,而在於智取。瞭解這基本道理,就可以去理解兵法之書的獨特性和意義。

4、勸學(荀子)

荀子為儒家性惡學說的代表,由於對人性的了然,因此荀子特別強調後天教育和環境的重要,認為「禮」和教育是可以修正人性,讓人「化性起偽」的重要方式。本課在舉例方面頗為豐富,個別代表環境、學習累積等不同面向,因此在學習時也要透徹瞭解舉例的內容。此外,荀子亦是李斯和韓非的老師,由荀子基本思想一貫而出,就不難理解法家的意涵了。相關延伸:九流十家比較、關於學習的成語等。

5、諫逐客書(李斯)

李斯面對秦始皇要驅逐外來客卿的舉動,提出了本課的內容。在課文中首段便開門見山點出「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而後先列舉秦國四個皇帝運用客卿成功的事實,再以秦始皇喜愛的物件、美女、音樂對比不重客卿的事實,最後告訴秦始皇此非「跨海內,制諸侯」之術,在歷史、人事和霸業三方面緊扣秦始皇想要雄霸天下的野心,也突顯驅逐客卿的不智,使得秦始皇最後解除了逐客令。文中駢散互用,對偶與排比文句豐富精彩,和「燭之武退秦師」同樣是一篇生動的議論文。相關延伸:「書」文體、相關議論文的篇章、李斯相關典故(東門黃犬、制訂小篆等)。

6、漁父(屈原)

屈原為中國文人的典範,他代表了文人不願同流合污,為理想而奮鬥的基本典型。在後代文人的形象塑造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如後代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寧願過著躬耕自給的生活便是一例。這篇文章藉由屈原臨死前的漁父的問答,對比出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痛苦和堅持,而漁父所代表「淈泥揚波」則是一般人民面對考驗的基本反應,在通篇對話中,我們對於屈原的人格和風範便不得肅然起敬了。相關延伸:楚辭的國學常識和延伸(楚辭與詩經比較、楚辭與賦等)。

7、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

本課如小說般精彩,一開始馮諼三次彈劍而歌,給左右人貪得無饜的感覺,對照出孟嘗君的寬大。其後隨文章鋪展,馮諼為孟嘗君「市義」、「再登相位」、「立宗廟於薛」建立了「狡兔三窟」的穩定局面,讓讀者不得不為馮諼的智謀遠略感到無比佩服,同時也突顯了孟嘗君愛才惜才的寬大胸襟。相關延伸:「戰國策」的史學意義(國別史、與「國語」的比較),與孟嘗君、養士風氣相關的文章和評論等。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ajiateacher&aid=25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