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0 00:57:32瀏覽1307|回應0|推薦11 | ||||||||||||||||||||||||
請將以下兩組文句「忙碌的工商社會下…..」、「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快,我們也變得越來越……」繼續接續下去……。 在忙碌的工商社會下,我們變得越來越忙碌了。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快,我們也變得越來越不瞭解自己在忙什麼了。我們只是覺得好忙好忙好忙,好像一連串的好忙都沒辦解釋我們的忙,當我們想要解釋我們為何而忙,我們卻無言以對地只是一個「茫」。 「忙」變成一種共通性的代名詞,似乎只要加上「忙」字就代表某種積極的充實;可是「忙」也變成一種病態,因為我們總是無法理解「真忙」和「假忙」的差別,「瞎忙」和「全盲」又有何不同? 於是,用「忙」來寫作文,就會出現「陀螺」的普遍比喻。 不過陀螺轉了一輩子,卻沒有轉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人們瞎忙了一陣子,卻沒有忙出自己想要的成就。 你對忙有相同的體悟嗎? 忙和茫的差異,乃至由茫到盲的界線,只在於我們沒有用對力氣在對的事物上,也就是我們沒有在每天數以萬計的決定中,做出正確的抉擇!面對抉擇會讓我們猶豫不決,導致錯失良機、瞎忙一場的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想清楚」這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何分出事情的輕重性,嘉嘉老師在無數本成功的書籍中發現了一個最常介紹的方法,便是製作「對照清單」(如下圖)。依據清單左右兩邊對照的項目多寡和輕重性,釐清自己對該事件的重視程度,而後決定如此是否要完成它。這份清單可用於事件、對象、金錢等各方面,也讓無數人因此受惠。
「對照清單」的作法較為仔細,這對尚未經過深刻思考的事件可以提供靜下心來思索的機會。然而,對於嘉嘉而言,這樣的清單模式不夠簡潔有力;因此,我個人常以另外三項問題來思考:一、這件事情是否一定要完成?二、事情有無時效性?三、完成有什麼好處? 這三個問題通常是判斷行動執行與否的標準,經由這些思考可讓效果更明顯,行動更有力,一旦將「輕重緩急分出來」,發現「逃不開」就可以開始積極地「跑起來」了!
以下是我思考是否應「在繁重的壓力下,力拼兩年碩士畢業」的練習:
面對伙伴們詢問「應先考教甄或先讀研究所」的問題,我也是用這方種方法思考,只是加入了二者比較。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