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3 08:26:35瀏覽8287|回應10|推薦12 | |
陳光標又要撒錢了。據說這回是到美國華爾街,對象是當地的窮人,而且還要帶著「威風鑼鼓團」去,好像要一邊派錢、一邊敲鑼打鼓的樣子。
「我撒的不是錢,是一種理念,一種愛心,」陳光標曾正義凜然地說,慈善不應分國界與信仰愛心,要「交到需要的老百姓手上」,「讓確實需要的人得到幫助」。
說得好。一來,直接把錢給需要的人,有什麼不對?透過官僚組織,誰不知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透過別的慈善團體,要怎麼確實掌握錢的流向?還不如與需要錢的人直接「面交」。再說,敲鑼打鼓地高調捐錢,有何不可?從巴菲特到郭台銘,哪個捐錢不開記者會、不高調宣揚自己的理念?
至於撒錢傷不傷尊嚴,也沒那麼嚴重。別說陳光標沒真動手撒,就算真撒,多年來多少企業為搞促銷,又是丟紅包,又拋美鈔,讓消費者狼狽地搶成一團,誰又在乎過尊嚴了?而如果撒錢能像陳光標所說的,「喚醒富翁們的道德良知,明白手上的財富到底要幹甚麼」,讓更多窮人受惠,撒又何妨?
再加上,也許陳光標真正打的算盤,是要用撒錢所引發的爭議,激起社會關注慈善課題。瞧瞧這陣子,媒體報導給他帶來多少的免費曝光,就不難理解這點。畢竟,搞慈善是要花錢行銷的,在美國許多團體花在宣揚慈善所花的錢,甚至超過慈善本身。能用點爭議換來免費曝光,何樂而不為?
問題就出在,這樣的曝光真能宣揚慈善,喚醒富翁,讓更多窮人受惠嗎?
當然不能。首先,捐獻這種事,得像沈富雄說過的──送的人感動,拿的人感激,才會是美事一樁。假如送的人大出鋒頭,拿的人感覺不舒服,面交就會成了面辱。要把善款不面辱地面交,可選擇的方式很多──例如派人前去家中探視,在事後而非事前告知媒體,又何必要選個會讓人不舒服方式呢?
其次,要找媒體來,也不是不行。只是幾個月來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曝光的結果並沒有引起多少公開的迴響,台灣至今還沒聽過有哪位大富翁出來說,因為看了陳光標而「明白手上的財富到底要幹甚麼」。何況,假如陳光標的敲鑼打鼓意在製造爭議、搏版面──就像那些老愛炒作新聞換取知名度的藝人──那就更等而下之了,因為這麼做,等於蓄意騙取大眾的注意,也壓根無助於陳光標口中所要宣揚的理念。
富翁們要做善事,看似理所當為,可以隨心所欲,實際上卻是門大學問。做不好,花了錢還照樣討來罵名的大有人在。例如影視大亨泰德透納,二十年前來大方地捐款給聯合國與多個環保團體,但是最近公開呼籲全世界「一胎化,救地球」,還是被罵得半死;再如房地產大亨川普,多年來所捐出數以百萬美元計的善款,也沒有為他帶來多少形象上的加分。而且,富翁們也很少能成功地揪團一起做善事。巴菲特與比爾蓋茲把巨額財產捐掉,雖然贏得掌聲,但這兩大富翁所發起的「生前捐獻運動」,反應卻一點也說不上熱烈。
其實,願意解囊的富翁大有人在,攤開富比世的有錢人排行榜,幾乎個個身兼慈善家。但研究發現,無論這些人是純粹為了享受當好人的快感,或是真心想改善不幸者的生活,捐獻與否,很少受到旁人左右,而是憑著「自己的價值觀」。這也就是為什麼,富翁捐獻方式與方向有千百種──有人辦學開醫院,也有人砸錢研究外星人與黑猩猩。
慈善的成功與否,從不在於金額的高低,更不在於捐獻人數的多寡,而是捐獻之後,對社會到底帶來多少影響?至今為止,陳光標的捐款固然幫助了有需要的人,但爭議如此之高的做法,卻怎麼看都不像能「喚醒道德良知」,更別說有多少富翁願意跟著他,如此公然揮灑手上的財富了。
真想號召富翁做善事,真想為社會樹立好典範,還是別鬧了吧。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