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06 10:04:46瀏覽15278|回應7|推薦24 | |
看選舉新聞,現在越來越像在讀財經版。
這幾個星期打得火熱的美國共和黨初選,成了富豪們出錢出力,競相表態的舞台。著名的老虎基金創辦人羅伯森,次貸危機中狠撈一票的避險基金大亨鮑爾森,全都大方砸錢力挺民調看好的羅姆尼;另一位候選人金瑞契的大金主、金沙賭場老闆艾德森,也頻頻在選舉中露臉。剛結束的台灣大選更不必說了,富豪們又是登廣告,又是上電視,深怕別人不知道似地大力推薦自己屬意的候選人。
富豪們的政治表態,通常會受到社會重視。一來,大家多少相信這些人事業成功,見多識廣,說的話有幾分道理;二來,他們也是有實際影響力的人,看看台灣選前選後,從七大工商團體到歐洲商會、美國商會所展現的高姿態,就不難理解。
但是,過去就算有著左右政策的實力,富豪們很少公然在選前就選邊站。畢竟,不管誰當選自己都得做生意,犯不著得罪人;因為自己的政治選擇,而為企業添麻煩──例如讓不同政治立場的員工不爽,或是引來不同主張的消費者反彈,划不來。
那為什麼今天的富豪不但出錢,而且寧可冒著添麻煩、得罪人的風險,公開表態?原因很多。有的是商業上的重新算計──表態的利益大於沉默,不表態的麻煩多過站出來相挺;有的可能看準了今天的政治人物需錢孔急,今天就算得罪你,但明天很容易就能與你「一筆獻金泯恩仇」;當然也有富豪很單純地認為,自己也是選民,也有政治理想,憑什麼不能有表達的自由?
富豪們當然享有政治表態的自由,任何恫嚇手段──例如發動抵制──都是違反民主精神的錯誤示範。人民應該關心的,絕不是富豪們表不表態、挺不挺誰,而是表態與力挺背後,富豪們到底在政治上扮演了什麼角色、擁有著多少影響力、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因為今天的富豪,已經跟上一代富豪不同。首先,他們不但遠比上一代富裕,所擁有的財富也更遙遙把一般人拋在後面。在美國,六成五的所得流到最高所得一%人的口袋裡;在台灣,富豪們──照馬總統前天所提供的繳稅數字來看──同樣賺走了國家所創造的大半財富。
這些財富,很多人都相信是全球化、金融創新與科技革命所帶來的。但Jacob S. Hacker和 Paul Pierson兩位學者有不同見解,他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政治。從雷根到歐巴馬,八○年代以來無論哪個黨執政,都在朝極富圈子靠攏。「原本該捍衛廣大中產階級利益的政府,卻被超級富豪綁架,」他們在《贏家通吃的政治》中指出,多年來的稅制與財經政策一再縱容不公平的所得分配,加速了富豪們財富的累積,也讓富豪們有更豐沛的財力回過頭來左右政治,呼風喚雨。
富豪們倘若能與人民休戚與共,財力豐沛、呼風喚雨也未必不可。但問題是,今天許多富豪的人生重心,再也不限於單一國家。從工廠到市場,從房產到理財,早就分散於世界不同角落。美國資深財經記者傅莉曼就發現,無論來自矽谷、台北、孟買或倫敦,這群「超級菁英」彼此的生活與思考越來越像,彷彿自成一國,跟自己同國的人民反而漸行漸遠,像來自兩個世界的人。
新興國家也好,先進國家也罷,今天都陷於這種「極富政治」的困境中難以自拔──富豪們的世界與一般人漸行漸遠、政治影響力卻越來越大。許多國家不分黨派,如今期許自己兩袖清風的政客越來越少,垂涎極富生活的官員越來越多,更給了富豪們極大的揮灑舞台。
當然,並不是所有富豪都不知反省。從巴菲特到張忠謀,這幾年都承認自己占了社會便宜;也有少數富豪默默捐出財產,重歸簡樸生活。但關鍵仍在人民,能否擺脫長期以來對極富世界的妄想,嚴肅面對極富政治所帶來的傷害與威脅。
否則,就算富豪們下回選舉不表態、不公開相挺,難道國家就能擺脫極富政治的糾纏?別傻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