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2 11:58:42瀏覽4432|回應2|推薦23 | |
標題的這句話,怎麼聽都怪怪的。
前幾天,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接受總統頒發景星勳章,並發表簡短演說。「經過二十幾年努力,台積電已是全世界半導體三強之一,」他說,希望「社會、政府也能夠珍惜我們」。
張忠謀沒有解釋,所謂的「珍惜」是什麼意思。但無論他的答案是什麼,台積電應是全世界最不必開口索「珍惜」的企業。多年來,政府不只出錢,還給予各種優惠,處處照顧有加。張忠謀本人更是名利雙收,現在還獲頒勳章,哪裡不珍惜了?
何況,假如他同一天談話中所舉的例子,是他要求被珍惜的理由,更是啼笑皆非。例如他提到他的主要對手三星,「韓國對三星的照顧無所不及」,「連三星的老闆被判刑也被赦免。」他指的,應是多起弊案纏身的前三星總裁李健熙,因為背信與逃稅遭到判刑,兩年前卻獲得總統李明博赦免。
但韓國政府對三星的照顧,正是政商之間「裙帶資本主義」橫行的代表作,本來就飽受抨擊;而李健熙被赦免,更是政府縱放違法商人的歷史惡例,而不是珍惜企業的美好典範。假如張忠謀要的,是這樣的政商關係,甚至連犯罪都能逍遙法外的珍惜,又有多少人能點頭贊成?
張忠謀還特別提到,「台積電超過八成員工在台灣,超過九成投資也在台灣」。但看看全台數十萬家企業,台灣員工與本土投資占比更高的,比比皆是。又有哪家不必被珍惜呢?
像張忠謀這樣,明明公司又大又賺錢,卻仍感慨政府照顧不周的,大有人在。不久前,全球央行在討論巴賽爾協定時建議,提高全球大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就引來摩根銀行總裁狄蒙對美國政府的不滿。這項規定是「反美國」的,他說,任何美國總統、財政部長,都應該讓自己國家的金融業「又強又大」,政府不應棄守這個優勢。
有優勢,當然不能輕言棄守;政府照顧自己國家企業的利益,本來也天經地義。問題在於:該照顧哪些企業,該如何照顧法?
二戰以來,包括台灣在內,很多開發中國家都採納了「產業政策論」──政府應站在「制高點」上,找出未來有潛力、能創造就業、對國家經濟有好處的產業,然後訂出政策特別「照顧」,相信著只要這個產業好,國家經濟就好,人民生活就能改善。許多國家的產業政策,後來也的確發揮了效果,從韓國到台灣,全成了工業大國,經濟成長耀眼,國民所得提高。
但是今天,產業政策已在許多國家陷入失靈狀態。有些產業讓政府花了很多錢,卻依然扶不起來;有些產業扶起來了,卻在其他國家同業的競爭下陷入苦戰。更糟的是,就算這些產業好,今天也未必能嘉惠多少總體經濟,基層勞工的所得與生活,更沒有因此獲得改善。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過勞工部長的經濟學家瑞契(Robert Reich),原本認為美國也得有套產業政策,才足以與別的國家對抗,但後來修正了看法。因為他發現,產業政策不但涉及國家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問題(憑什麼少數產業享有優惠,而大多數產業卻沒有),那些獲得扶持的企業也未必會長期忠於國家,不是輕易地外移到他國,就是留下來向政府索討更多。何況,今天的政府有多少能力站到制高點上,替國家經濟找未來方向,也是個大問號。
相反的,他認為,與其珍惜動不動就跑的大企業,還不如把資源投入在比較少流動、也因此更能長期貢獻國家經濟的小勞工身上。例如,舉辦更多在職訓練,提供更廣泛的生涯輔導,協助擁有好創意──不限產業──的人創業,讓有能力的勞工能更上層樓。
換言之,要國家的經濟好,我們需要的不再是偏袒的產業政策,而是更廣泛實施的勞工政策;企業要迎戰未來,需要的也不是來自政府的珍惜,而是得從對員工創意與能力的重視開始。多年來,台積電──以及許多表現優異的科技業者──能在世界不斷更上層樓,靠的正是這樣的創意與能力,而不只是政府的協助。
未來也當如此,面對競爭環伺,誰說台積電的員工們不能用自己的努力與創新,而得靠政府的「珍惜」來打敗強敵呢?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