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9 00:38:21瀏覽5411|回應16|推薦105 | |
俺的日文啟蒙甚早。據說才四、五歲不長記性那時節,老奶奶就用積木教過我認假名字。因為五十音翻來覆去背得滾瓜爛熟,一度還被誤以為是個語言天才。當然那點天份隨著入學開光,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學齡前的記性像海綿,吸得快一擰就乾;長大以後記憶像刻版,持久、卻沒那麼容易留痕跡。 直到大學畢業前夕,日文和我都再沒什麼緣份。大四下學期聽說有一門日文課超營養,只要期末考現身,寫得出五十音來,學分就輕鬆入袋。於是乎考前找出兒時的積木,發揮早已遺忘的語言天份,啊依嗚欸歐一番,就和老師莎喲娜啦了。 入社會求職的時候,厚著臉皮把修過一學期日文(其實更像是潛意識裡的童年返照)記上一筆,算是替自己加分。那時應徵的都是技術工作,人家對程式語言的功力,比嘴皮功夫在意得多。想都沒想到,有人會記得履歷表上那條小尾巴,而且現世報來得那麼快。 那是我的第一個老闆,有天突然交下重大任務,緊急為一個日商台灣代理寫段資料轉換程式。這案子後來持續加溫,逐步把日本人的機器軟硬體本土化,最後幾乎取而代之。不過剛開始,日方並不熱衷,給的資料既少,又未經整理。當然,他們手邊的資料直接丟出來,全是日文。 見我面有難色,老闆斜眼一挑,說:「你不是學過日文嗎?」那時候跟老闆已經熟到可以嘻皮笑臉,於是把只學過五十音的事從實招來。老闆也沒在乎,把一落影印紙交給我。反正全公司上下沒人懂日文,倘若我搞不定,這案子就算砸了。日本人不可能給更多。 當晚戰戰兢兢挑燈夜讀。矇矇矓矓間,別說,還真看得懂哩。感謝上帝,那不是日文,是用假名字注音的英文!戰後日本外來語氾濫,是上日文課時就聽說的。由美國主導發展的電腦資訊科技,日本人更是照單全收,英文改成片假名,就當做日文用起來。很多專業術語,你只要搖頭晃腦,用日式洋涇濱英語的腔調唸兩遍,便不難發現它的英文本尊。 Computer Program Operating System Memory Mouse 發現密碼有破解之道,一整夜興奮得睡不著,趕著將幾十頁天書譯成咱們看得懂的文字,第二天就向老闆同事簡報。老闆大加讚賞:「原來你果然學過日文!」大庭廣眾之下,其中關竅我也沒好意思當場點破,暫且呼攏過去。接下來分頭辦事,一星期後,就把人家要的東西交了出去。 台灣代理喜出望外,連日本原廠也大吃一驚。那支程式雖小,卻是兩種不相容電腦的溝通橋樑,日方原本不認為我們做得出來。殊不知技術能力我方早已具備,只差不瞭解他們的格式而已。原本並不覺得語言是障礙,因為代理商通日文的人很多。但他們忘了一點:這些專有名詞,對那些能說滑溜日語的業務來說,卻是完全不知所云,充其量只能唸出來,意義根本無從理解。結果好死不死,落到我這個只會五十音的半瓶醋手上,居然打通任督二脈,豁然開朗。 事後代理商積極推動本土化,逐步用台製軟硬體取代原廠。日方驚覺我們的技術實力遠超過想像,自此之後從他們那邊就再也拿不到半張便條紙。那也沒關係,隨著PC產業起飛,各方面技術一一到位,兩三年後台製品紛紛出籠。雖然在專業市場無法撼動日系產品的地位,但親民的價格卻打入大眾化的藍海。我們為代理商打造的山寨版也占有一席之地,儘管打著原廠招牌(搞市場的認為這樣利潤比較好),事實上除了剛開始那份資料以外,沒有從原廠得到任何技術援助。而我的日文程度,雖然此後不時和日本人打交道,卻半點長進也沒有。因為對技術人員來說,顯然英文才是共同語言哪。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