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9 00:11:08瀏覽4925|回應5|推薦65 | |
世界最大代工廠近日成為新聞焦點,今天增至第13人。這事本來跟我沒什麼相干,又不是心理專業,也輪不到我來唬爛。只是上班途中聽廣播,不知其名的受訪者提到一個觀念:除了大批心理諮商人員進駐之外,必須訓練第一線主管能及時察覺並上報後送,否則幾十萬人的生產大軍,勢必不可能滴水不漏。這話倒勾起我塵封已久的回憶,藉這個機會記載下來。 十幾年前我在一家代工廠當工程師。因為某主管積勞成疾,病倒請長假(這種事台灣人大概不陌生),組織臨時異動,我奉派接任一個軟體開發小組的主管。代工廠所謂軟體開發,規模其實很小。除了自己機器的驅動程式之外,幾乎全是與客戶和第三方軟體整合。工作繁瑣,沒有成就感,經年累月處於期限的壓力中。加上一再有同仁病倒,軍心相當浮燥。 這位年輕同仁,一開始就引起我的注意。倒不是看出他要自殺,我沒這本事。當初聘用他的主管早已離職,不知道為什麼會錄取,但不適任則顯而易見。此人既非科班出身,又不具備本職學能。即使代工廠,多少仍然需要一點專門技術,因此進公司將近兩年,一直待在入門職位,無法升遷調動。所謂入門職位,是把所有自家和外來軟體包裝成一片光碟送測試,通過後就送工廠壓片,遞交生產線。 這項工作看起來不難,但正應了我剛剛那句話:繁瑣、沒有成就感,經年累月處於期限的壓力。包裝光碟位於整個開發工程的最末梢,通常相當逼近死亡線(deadline),一有狀況就要面對可能延誤的風險。無奈這位仁兄又經常出包,不時受到下游單位責難。我上任之初,還被下游品保的主管碎碎唸,教我特別釘牢這小子。 於是我花了一些功夫,和他一起檢視工作流程。其實問題很明顯,像包裝光碟這樣制式的作業流程,幾乎全是個人電腦就能處理的工作,竟然沒有自動化程序及資料庫來輔助,反而大部份靠人工。產出一片光碟需要一整天,他必須用肉眼核對無數細節,犯錯的機率自然高。 我當下開出藥方:建立資料庫,理清各種組合所需的元件以及組成方式;逐步把常規動作,用自動化程序代勞;最後把細緻差異化的部份,用簡單的人機介面呈現;目標是做到按幾個選項,就可以自動生成一片光碟。能做到這點,你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幅提昇,可以蹺腳泡茶,也比較有機會派任其他工作。 他當時聽得眼睛發亮,但我顯然高估其實力。一兩個月之後,狀況並沒有改善,事實上我交待的任務,進展極其有限。幾次談話中,發現他是真的不會做。我自己剛從研究單位調到生產單位當主管,壓力也非常大。又被品保主管叨唸幾回,臉上無光,暗下決心,倘若一個月內不見起色,就必須斷然處置。 可能他也察覺我臉色有異,態度益趨消沈。有天一早進辦公室,一位同事跑來咬耳朵。原來前晚加班沒見到小伙子,大家以為他收工了。沒想到這位同事爬到屋頂抽煙,赫然發現他站在女兒牆上吞雲吐霧。同事嚇壞了,懷疑他要跳樓,強自鎮定,和他閒話家常,聊了好一會兒,把他帶下來灌酒,現在大概還宿醉未醒。同事說一定得讓我做主管的知道,特來通報。 老實說我也驚出一身冷汗。下午這小子剛上班,馬上就召他單獨面談。小子說他不是要自殺(最好不是啦),只是心情鬱悶出去透透氣。主要是感覺能力不足以勝任,技術和同儕相距過大,常被責備看輕。老闆(就是我啦)雖然指出一條明路,自己卻無法完成,反而多出一道壓力,不知如何是好,才到屋頂去冥想。 當下我只好安撫他的情緒,答應他儘量給予協助和必要訓練,幫他渡過這個關口。至於交待的任務,就由我們共同完成,他也可以從中學習。小子聽我這麼說,寬心不少,往後的工作態度又積極起來。可是積極是一回事,馬畢竟不會飛,專業那方面,他委實缺乏慧根。作為主管的我,心裡仍舊不免盤算,如何在不走極端的狀況下,解決這件事。 不久常來串門子的PM跟我抱怨,他想找一位助手,但公司預算緊縮,不給員額。人資說優先內調,外聘得要特裁。咦,機會上門了。我慢慢試探他對我家小朋友的看法。其實身為PM,他和負責出片的小伙子常打照面,也很清楚他在我們這裡的問題。做PM不見得需要太高的專業能力,有一顆積極熱情的心就夠了;沒經驗不打緊,他自己也是從零開始。人家既如此爽快,我便說假如對方也有意願,就送你們做堆。 替PM牽猴的過程中,一度疑似想自殺的小伙子顯得躍躍欲試。畢竟跳離這個令他倍受煎熬的技術苦海,是渴望已久的解脫吧。我知道這位PM看起來一團和氣,實際上要求非常嚴格,也向小伙子提點了一下。他表示願意接受挑戰,於是乎好事便成了。 至於他留下的工作,暫時由我接手。一個月後完成自動化雛型,效率和正確度立時改觀,試車第一天就達到產出五片的水準,把瓶頸移到下游品保單位,換他們被電。再一個月補充兵上線接棒(生產單位說話比較大聲,要人有人),在他手中把系統徹底自動化。從此以後,製作母片這件事不再成為部門和整條產品線的負擔。 而那位小伙子,雖然後來我因生涯規劃離職,聽說他在大PM嚴格磨鍊之下出師,成為小PM,做得有聲有色。消息傳來備感安慰。我想他只是一枚錯置的棋子,換個角色或許反而得以發揮潛能。如果當時不是有心同事發現,身為第一線主管的我,又沒有適時處理,一條年輕生命說不定就此黯然消逝。我想不僅富士康,所有在職場拼命、消費青春的人,都應該有所啟發:唯有關懷週遭的人,適時伸出援手,才是防治自殺的不二法門。願共勉之。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