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校沒有教的生存力:人生最價值連城的十堂課》書摘
2012/10/25 20:10:02瀏覽528|回應0|推薦16

買蘋果受騙

現在我們從有必要和不必要的錘鍊中學習,因而得到智慧、洞察力,感到快樂、更成功,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更具備力量。在生活中,我們要力爭上游,接受更多的磨練、學習和挑戰。讓我告訴你這是什麼樣的世界。

有一天,火車停在火車站,月台邊有一間雜貨店,門口陳列了一桶桶的蘋果。蘋果看上去大又紅,我走過去買了一袋。當我回到車廂,發現袋子裡的蘋果既不大也不紅。

可想而知,桶子裡的蘋果只有上面是大又紅,老闆不想大又紅的蘋果都被人挑走,就趁我不注意時拿下面的給我。他一定是拿最下面的,袋子裡的蘋果有些已爛掉,有些則快乾掉。雜貨店負責補貨的小姐為了這種銷售策略應該會特別忙碌。
當我回過神來,猜想老闆這麼做是故意的嗎?雜貨店老闆是否故意把大又紅的蘋果放在上面,小又爛的放在下面?

你會這麼做嗎?有讀者是這種老闆嗎?

如果你被中傷,一定會感到難過。在火車開走後,我才真正領悟到,雜貨店老闆根本不需要把大又紅的蘋果放在上面,小又爛的放在下面。根本不必這麼做,只要搖一搖桶子,大蘋果會跑到上面,小蘋果會移到下面。

一搖就是自己的位置

你覺得好笑嗎?不相信?也許你走過的路十分平坦,不用一路顛簸就到達目的地。但在俄亥俄州的黑色沼澤區有條用圓木鋪成的泥巴路,你有看過這種路嗎?是在泥地上鋪一層圓木,如果坐車經過此路,你會上下左右搖晃!這種搖晃「正是我想說的」,當我提著那袋蘋果經過圓木泥巴路,蘋果在袋子裡跳動,就會自動分類。大蘋果會跑到上面,小蘋果會移到下面。

早在三十年前,我就知道這個事實。你會想到很久以前看過的事情嗎?我知道這個道理是因為玩彈珠,口袋裡的彈珠經過走路的晃動,大顆的會跑到上面,小的會跳到下面。

不相信,回家可以試試看,不要三十年後才知道,大顆的會跑到上面,小顆的一搖晃就往下跑。在盒子或箱子裡放入大小不一的東西,搖一搖,你會看到愈大的東西愈跑到上面,愈小的東西愈往下面移。

當事物就定自己的位置,儘管你搖到世界末日,你會發現無法改變其位置。
把東西混合在一起搖晃一下,比較前後的不同。是否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呢?

命運本來就是不公平

我們來試試看,我手上拿著一個玻璃瓶,這個玻璃瓶裝著兩樣東西──小白豆,還有核桃。請原諒我,帶來的道具這麼簡單和粗糙。但請大家忍耐一下,眼見為憑,我想讓大家永遠記得,不希望大家三十年後才明瞭這個事實。

如果石頭可以佈道,瓶子也應該會演講,這是一場瓶子演講,讓這個瓶子跟你們聊一下。

當你看到我搖晃這個瓶子,小白豆會被搖到下面,大的核桃會被搖到上面。但小白豆不會問:「我何去何從?」核桃也不會問:「我會去哪裡?」各走各的路,小的往下,大的往上。

現在我把它們混一起再搖一次,你看結果還是一樣,它們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
假設它們會說話,我會聽到向下移的小白豆說:「幫幫我!幫幫我!我很倒楣被壓在下面,不能像核桃一樣跑到上面,幫幫我。」

我回答:「好的,小白豆,我會幫你。」我把它們移到上面。你看!我幫它們一把,它們就往上。

但你看,瓶子再搖一下,小白豆又跑回瓶底。我又聽到它們說:「老大,我滑了一跤又掉到下面,再幫我一次,我想回到上面。」然後我又幫它們回到上面。
再搖一下瓶子,小白豆子再回到瓶底,它們體形太小無法留在上面。它們不能留住運氣。

我又聽到小白豆說:「好吧,假如我不能留在上面,那你把大核桃往下擠,給大家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我回答:「好的,小白豆。在上面的大核桃必須往下與小白豆在一起!」我把核桃壓到下面。

但當我再搖晃玻璃瓶,核桃還是回到上面,小白豆又掉到下面。

把小白豆往上推或把核桃往下壓都無濟於事,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改變它們的位置,就是改變它們的大小!

相同的空間容納的體積是相同的。把小白豆變大,自然就能往上跑,縮小大核桃,自然就往下掉。

世界就是一個大桶子

蘋果!每個人都像一顆蘋果,被裝在桶子裡,運到未知的市場販賣。一路走在鋪上圓木的泥巴路,我們在桶子裡搖搖晃晃。

桶子裡有大蘋果、小蘋果、黑斑蘋果、半熟蘋果、乾癟蘋果,上次有個坐在前排的小男孩大叫:「還有爛蘋果!」

換句話說,世上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名為「人生的桶子」裡,這個桶子會一直搖晃,每個社會、每個地方都在搖晃,辦公室、商店、學校、教堂、家裡──我們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都在搖晃。人生是一場持續上演適者生存的戲碼。

剛剛我們提到,在搖晃中小東西會往下掉,大東西會往上升的道理,也適用於每個人的人生。每個人都會被搖晃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微不足道的人會往下掉,優秀卓越的人會往上升。

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想要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希望優秀卓越的人向下掉,是個愚蠢的想法?我們愚蠢到想要改變永恆的人生法則。

我們的位置是由我們的大小決定,一搖晃,我們就會回到自己的位置。想占有其他位置,我們得有充分準備,這樣才能長久和安穩。

最糟的是,借用外力提升自己到某些位置,一搖晃就會回到原點。

我聽過一個關於命運的比喻,命運好比搭火車,如果沒有準時在車站候車,火車就會離站不等我們,這樣一生就完蛋了。其實,命運更像剛剛提到的玻璃瓶。
假如我們微不足道,我們的命運也會微不足道。但如果我們優秀卓越,命運也會相對如此。我們無法躲避命運。

決定自己的命運

瓶子裡的物體無法改變大小,但感謝上天,你我不是無法改變命運的受害者,人生不是靠僥倖,我們可以掌握命運,決定要不要成長。

假如我們微不足道,就會被搖到下面;但如果我們優秀卓越,就會被搖到上面。當我們到達由我們形體大小決定的位置,就會由形體大小決定能不能一直留在這個位置。

如果我們想換位置,必須先改變形體大小。如果想往下掉,就做個微不足道的人;想往上升,就要把自己變得優秀卓越。

每個人都會有意或無意的做著以下其中一件事:

一、守住自己的位置。
二、往下掉。
三、往上升。

為了守住自己的位置,必須維持自己的形體與位置相稱。如果變小,就會搖擺。沒有人可以長久留在一個搖擺不定的位置。大自然不喜歡搖擺不定的人,他會被搖到更下面的位置。

為了維持固定的形體,我們需要每天補充失去的能量,像水分和液體等會隨時蒸發的東西,假如不補充,很快就會往下掉。如果我們不思成長,位置就會受到動搖。

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作主

年輕人要記住,你們的人生會不斷被搖晃,直至被搖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當你在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商店、百貨公司、辦公室或其他地方,如果你想守住自己的位置,必須維持優秀卓越,地位才能穩固。

假如你想往更高的位置移動,就要更大的成長,別人也不能把你往下壓。你不必要求別人,自己就可以作主迫使自己提升。你的能力變得更優秀、拓展新視野、發展新技能,在工作以外多些額外付出──便能守住自己的位置,甚至被搖到更高的位置。

我相信如果我夠幸運或不幸,會有些人在我底下做事,我的辦公室就像一個玻璃瓶,裡面裝著不同才能的員工。當有員工敲我辦公室的門要求:「我覺得我應該獲得升遷。」我會回答:「查理,去搖一下瓶子,這樣就能獲得升遷。當你的能力愈來愈卓越,不用要求,自然就有升遷的機會。」

好運與惡運

這個玻璃瓶代表我們的運氣,我發現運氣好的人會往上升,運氣差的會往下掉。也就是說,運氣好的人會變得優秀,倒楣的人會停滯不前,搖擺不定。

當我碰撞這個玻璃瓶,你可以注意到有兩件事會發生:小東西往下掉,大東西往上升。這樣的碰撞對微不足道的人而言是時運不濟,對優秀卓越的人則是幸運降臨。一次碰撞代表好運與惡運同時發生。

好運不是取決於碰撞,而是取決於碰撞時形體的大小。

什麼人最幸運

在每個地方你會發現,桶子依據形體大小分類了人們。每個企業都會告訴你,像芝加哥這種大城市,有許多年輕人在那裡工作,有些做了很久。有一天,有個年輕剛出社會的荷蘭女孩在芝加哥找到工作,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做的是最基層的辦公室工作。

同事嘲笑她,開她玩笑,因為她是菜鳥。

你記得幼苗是怎麼成長的嗎?

「她為什麼要自找麻煩?」同事常有這種疑惑。這個女孩一開始犯下很多錯,但回想起來,她未曾犯過相同的錯,她不斷從錯誤中學到教訓。

她一直有「做不完的工作」。當她完成自己的份內事,總會找到一些要做的工作繼續做,她這種工作態度有別於美國人的心態!記住,沒有人要她這麼做。她擁有的是任何企業都渴望的──自動自發的進取心。

其他同事只要做好份內工作,就會開始等待──有耐性的等待──別人告訴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麼。

不到三個月,其他同事開始向這個荷蘭女孩請教問題。經過三個月學習,她懂的事情比資深員工還要多。不管什麼事她都虛心學習,最後成為辦公室最有能力的人。

當搖晃的桶子停下來,她接到人事命令,被晉升為經理。

其他同事對此感到忿忿不平,在私下竊竊私語,公司用人一向偏袒:「這很不公平,珍妮在公司工作了四年,升經理的應該是她。」

什麼人最倒楣

有一天,我站在紙廠一台長型機器旁邊,這機器生產著光滑的月曆用紙,我問作業人員一些關於機器的問題,他回答得很詳盡。然後,我再問他一些關於隔壁廠房的機器時,他說:「我不知道,先生,我不在那邊工作。」

我再問其他相關製程,他回答:「我也不知道,我沒有在那邊做過。」我再問他紙漿機的事情,他說:「我也不知道那邊的事,我沒有操作過紙漿機。」我們的對答,說明了他並不想學習份內以外的事情。

「你在這裡做了多久?」

「大約一年。」

我走出廠房,問了領班:「你知道那個做月曆用紙的工人嗎?」我指指他,但他沒看到我,「他就像一台機器?」

領班臉色一沉:「我不喜歡跟這個人說話,他的心腸是我見過最好的,但我們必須辭退他。我們擔心他會弄壞機器,他對工作毫無興趣與熱忱,不想學習新事物,也沒心想多學習。」

這個工人的位置開始搖擺,沒有人知道他會搖到哪裡,但絕對是往下掉。

你的能力適合在什麼位置

為什麼有些人往上升,有些人卻往下掉,許多書籍都有類似的故事。例如,有兩兄弟一開始都有相同機會,之後一個生活品質不斷提升,一個則窮困潦倒。
有些人一開始就在高處的枝頭,處於陽光普照的位置,在社會上赫赫有名。有些人卻處於低處的陰暗角落,不受大家喜歡,嚐盡挫折。當看著高處的枝頭,會心有戚戚焉:「要是我也有同等機會,我一定會一再往上爬,可惜現在我離高處的枝頭很遠。」

我們可以成長,每個人都可以成長。

大家都會掉進「人生的桶子」,不停接受搖晃和碰撞,有能力的人不會問:「一開始,你是處於高處還是低處?」而是會問:「你有能力站穩自己的位置嗎?」

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現在的生活似乎變成了例行公事。每個人──包括你和我──都必須一再重複做著該做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必須做好自己的本分。

但假如我們讓生活變成例行公事,就會往下掉。然而每天的例行公事都會有新事物。我們要從例行公事學到新事物,從中找到樂趣,不然就會不快樂。如果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想著相同的東西,我們的視野就不會拓寬──只是在原處打轉,不會有任何成長,很快就會變成一台機器。我們會逐漸變得微不足道,生活會失去樂趣與活力,我們就會慢慢枯萎和受到動搖。

生活的成功、樂趣和驕傲在於學習、成長和往上提升,這也是守住自己位置的唯一方式。

農夫必須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習新事物,才能守住農場的地位。商人需要吸收新知,才能與競爭者對抗。神職人員必須更有遠見,才知道如何守住自己的講壇。教師必須在教室找到新的教學模式。母親必須在家事中領略新的道理。

只有成長和學習,我們才算真正活著。如果想站穩自己的位置,不往下掉,就要不斷成長和學習。

除非那地方是長眠之地!

每當我在雜誌上看到有些學校所打的廣告:「完全教育」(Finishing Schools)或「一個完全教育孩子的地方」,我都會感到不可思議。我知道這些學校立意良善,但我怕的是「完全」這種概念,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學習。我們活著就不該停止學習,畢業是學習的開始,而非結束。

「這些我都會了,你不可能教導我新的東西。」聽到有人說這話,我會感到難過,因為這個人正往下掉。

一個優秀且聰明的人,應該急著想要學習新事物。

「這是我的工作,公司沒有我就會倒。」只要有人趾高氣昂的說這種話,我也會為他感到難過,公司沒有他一定不會倒。這是無可救藥的人才會發出的狂語。主管會豎起耳朵,聽聽公司裡什麼人會說出這種狂語。

某些人、社群、團體總是花許多時間暢談自己昔日驕傲的「美好時光」,我為這些人感到難過。這都是極大的搖擺,他們將受到動搖。對積極向上的人而言,「美好時光」指的是今天和未來;而那些行屍走肉的人,「美好時光」只是當年勇。

 

 摘錄自久石文化出版《學校沒有教的生存力:人生最價值連城的十堂課》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sonlu&aid=6982398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09:19 【udn】 這有相關產品!決定 法則 改變 人生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