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書摘
2011/08/24 16:39:09瀏覽818|回應0|推薦4

第1章 登山與健康

登山的理由因人¬而異。但不論是何種理由,只要上了山就能達到身心建康、神清氣爽的共通點。例如,在眾多登山紀行中被稱為最古典之作—艾德華‧溫柏﹙Edward Whymper﹚的《阿爾卑斯攀登記》(1871年出版)最終章中述及「登上阿爾卑斯山對我及人生而言,獲得了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健康與友情」。

  另外,以「應該提倡登山的風氣」這句話揭開日本近代登山序幕,並影響後世深遠的志賀重昂,他在其著作《日本風景論》(1894年出版)中提及登山能「恢弘胸襟、神采飛揚」、促進精神方面的健康。

  在歷史更為悠久的13世紀,馬可波羅在其著作《東方見聞錄》中描述中亞山岳:「空氣清澈,對健康有益,所以城鎮、溪谷和平原的居民們若罹患了熱病等疾病,就會馬上到山上。只要在那裡待個兩、三天,即能恢復健康」(現在這一帶還設有氣喘的療養所)。

 首先,從登山對健康而言是很有益的運動開始說起,說明這件事的同時,也就說明了登山與運動生理學的關係中最重要的部份。

現代社會中,稱為慢性疾病(成人病)的多種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病症正在蔓延。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運動不足與營養過剩,所以別名又稱為「運動不足病」。

 典型的病例如下所述:運動不足加上營養過剩,體內變成熱量過剩的狀態,多餘的熱量則轉換成脂肪囤積體內。

  脂肪的一部份變成膽固醇,附著在血管─尤其是動脈壁─上,引起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後血管變得狹窄,會引起高血壓。

 若動脈持續硬化,最後血管會完全被阻塞;阻塞後方的細胞因為得不到氧氣和營養素,而造成細胞壞死。

 諷刺的是,動脈硬化最容易發生在心臟、腦等人體中最重要器官的動脈。若心臟血管阻塞就會引發心臟病,腦血管阻塞就會造成腦中風。

  目前,日本人的死因第1名是癌症,第2名是心臟病、第3名是腦中風,第2名和第3名都與運動不足有深切的關聯。

此外,最近發現有某些癌症也與運動不足有很大的關聯。

 現在的醫療雖然相當進步,但慢性疾病患者的數量卻沒有減少,這是因為它們與其它疾病不同,很難以藥物治療,但只要持續適當地運動,即有明顯地預防 和改善的效果,所以近幾年來社會上大力提倡運動。

 以前跟現在是完全相反的狀況,以前由於社會整體貧困,大多數人在缺乏營養的情況下必須進行激烈的勞動,因而體內呈現慢性熱量不足的狀態;若這樣的狀態持續,身體的抵抗力會變弱,容易被病菌入侵。

第二章 登山與疲勞

下山引起的疲勞…肌肉細胞的損傷

  提到登山的疲勞,大概很少人會聯想到下山吧!尤其是新手,很多人都認為下山是很輕鬆的運動。

 不過,下山也是會引起疲勞的,而且這種疲勞,在某種意義還比上山時的疲勞來得嚴重,這是因為下山與意外發生有很密切的關係。

  登山意外原因中最多的是跌落、滑落、跌倒,約佔全體的一半,其中滾落和滑落多為跌倒後引起,所以最大的意外原因,可說就是「跌倒」。

  跌倒的特徵是大多發生在下山,而非上山時,最近急增的中老年人意外,也是以此類型最為顯著。筆者詢問過中老年登山者的嚮導,其中很多人覺得「中老年登山者上山時還算順利,但下山時就沒辦法了,總是擔心他們何時會跌倒」。

  雖然下山在技術上是算困難的,但不僅如此,下山時引起的疲勞也是造成跌倒的主要原之一。

下山容易讓人覺得輕鬆,是因為心臟和肺部不會感到難受的緣故,接下來以物理學的用語來說明。

 上山是將自己的身體向上提起,為了增加位能,肌肉必須使用能量才能運作,為了產生這個能量,必須要有大量的氧氣。

因此會對肺部和心臟造成較大負擔。

 另一方面,下山時是將位能轉變成動能,所以只要善加利用就不太需要能量。舉例來說,騎腳踏車下坡或以直滑而下的方式滑雪,幾乎不會用到運動的能量。

 但在下山時,卻無法完全不使用到動能,這是因為要以適當的速度下山,就必須以肌力來做煞車的動作(與車子行駛下坡路段時必須用引擎煞車是同樣的道理),但是與上山相比,所需能量則小得多。

經實際測試,筆者等人在登山時使用的能量,下山時剛好是上山時的一半。下山時因為只吸取少量氧氣,所以心跳率也不太會變高,也幾乎不會累積乳酸。

摘錄自木馬文化出版《登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sonlu&aid=557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