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放屁,是有學問的》書摘
2007/09/27 22:19:40瀏覽1083|回應0|推薦1

一股被囚禁的氣體

屁,希臘人稱πρδη,拉丁文稱crepitus ventris,古薩克遜文是purtenfurten,高地德語稱Fartzen,英語中叫做fart。屁,是一種腸道氣體的混合,排放時,有時有聲,有時無聲,為人所不覺。

但有些腦筋頑固,甚至不乏幾分盲勇的作者,不管卡萊皮諾(Ambrogio Calepino  怎麼說,也不屑參考那些已經編出來了的、還是有待編纂的辭典裡的定義,一味荒謬地、傲慢地、頑固地堅持,說「屁」這個字,準確考量起來──他們的意思是說「就其自然定義而言」──只能指排出來有聲音的那種。他們根據的是賀拉斯的一行詩句──實際上,賀拉斯那行詩根本無法完整涵蓋「屁」的概念。詩句如下:

我放了一個震天價響的屁,聲響有如戳破鼓脹的皮囊。

然而,誰不知道賀拉斯在這句詩裡是取拉丁文放屁pedere 一字的廣義?他何必為了讓人明白pedere這個字表示一種清亮的聲音,而多此一舉去形容放出來會爆響的那種屁?可愛的哲學家聖艾弗蒙(Charles de Saint-vremond 對於屁有迥異於常人的看法。依照他的說法,屁是一種嘆息。有一天,聖艾弗蒙在情婦面前放了個屁,他這樣對情婦說:

我的心 飽受苦痛的折磨

脹滿嘆不出的氣

其中一個

見妳怒形於色

嚇得不敢從嘴巴出來

就走了另一條通道

照這麼說,屁就是一股被囚禁在下腹部的氣體。根據醫界的說法,這些氣是由於體內累積過多經過低熱分解了一部分、但卻又未完全消除的痰飲所造成。或者,依據鄉下人和一般人的觀念,人之所以有屁,是因為食用物中加入了容易引起脹氣的配料,或是直接吃了容易造成脹氣的食品之故。我們又可以將「屁」定義為體內被壓縮的氣體,這股壓縮氣體為了尋求出路,循行人體內部各處,最後終於找到出口,於是急急衝出。至於這個出口,基於禮節,一般就不說它的名字。

屁的性質與原因

不過本書決定要直話直說,毫無保留。此氣的出口不是別的,正是肛門;而氣在排出之際,時而有聲,時而卻是無聲的。有時人體可以自然而且毫不費力地將其驅出;有時則得使上一些技巧,加上前述人體自然機制的幫助,輕鬆形成屁。氣若排出,人會感到舒暢,甚至覺得萬分愉悅。故而會有以下這句格言:「要想健康長壽,必得經常放屁。」

回頭再談定義問題,並且證明我們提出的定義恪遵了最健全的哲學規則──因為定義中包括了屬、物質與差異。定義包含屁的所有成因和種類,稍後我們會一一陳述。既然在我們的定義中,屁的「屬」是恆定不變的,那麼造成屁的遠因──即形成脹氣的痰飲以及未經完全消解的食物──也就沒有理由不同樣的恆定不變。在深入品嚐屁的種類之前,先讓我們來有根有據地討論這一點。

上面說過,形成屁的物質,是經過人體內的體溫分解過的。我來解釋一下:世上氣候最炎熱的地區和氣候最寒冷的地區一樣,都是從來不下雨的。氣候最炎熱的地方,過高的溫度會吸收一切型態的煙霧與蒸氣;而在最寒冷的地區,持續並過度的凍結狀態則會阻遏煙霧的散發。反之,緯度適中而氣候溫和的地區則會下雨(博丹〔Bodin〕、斯卡利傑〔Scali-ger 及卡德納斯〔Cardan 對此都有精闢見解),同樣的,若溫度很高,那麼不只食物會受析解磨碎,所有的蒸氣也都會被耗乾或吸收,而這在低溫是做不到的,也是寒冷狀況下蒸氣無法產生之故。熱度適中時,則可以產生相反的現象。人體內的中等熱度無法腐熟食物,只足夠稍微將它們分解,於是位於腸道裡的痰飲便可以產生大量的氣,隨著食物中含氣量愈高,這些氣就愈活躍有力;而食物在微弱熱度的蒸薰下,又會產生相當濃厚並迴旋不停的蒸氣與煙霧。這一點,我們要是拿春秋兩季和夏冬做比較,或是思索一下溫火蒸餾的技術,便可以豁然而解。

屁與嗝的區別

前面說過,屁是由肛門排出的,這是屁與嗝不同的地方。嗝,雖然也是由同樣的物質組成,然而其形成的位置在胃,而由人體上方的出口排放──這或者是由於出口與胃距離較短,或者因為腹部有食積而堅硬,又或者因為其他的阻礙,使它無法由下方管道排出。儘管有些人認為,打嗝比放屁還要更令人討厭,但本人認為,屁與嗝實在是一體的兩面。

我們都聽過以下這段趣聞:偉大的路易十四有回在宮中接待一名外國使節,使節面對偉大君王宮中的萬般華麗美景,嘆為觀止之際,打了一個雄糾糾的嗝,並且表示,在他的國家,打嗝是絕對尊貴莊嚴的表現。因此,不管是對屁還是嗝,我們都不該有所歧視或偏袒,要對兩者一視同仁;不管氣是從上頭的出口或是由下面的管道排出,要知道,兩者是平等的,沒有貴賤之分。在這一點上,大家絕對不該繼續存有任何懷疑。

此外,我們還可以在弗賀提耶(Antoine Furetire 編纂的《寰宇辭典》(Dictionnaire universel)第二卷中讀到,在英國的薩福克郡,每年耶誕日那天,封臣都必須在國王面前做三件事,那就是:跳躍一下、打個響嗝、放一響屁。

不過,有一點必須要提醒各位,那就是,嗝與腸道裡的脹氣和腹中發出的各種聲響必須有所區別,千萬不能混為一談。以上幾種現象雖然和嗝一樣,都由同類的氣體構成,不過它們發聲的部位是在腸道中,而且氣體良久盤桓體內,並不排出,很像正戲開演前的序幕,或是即將來臨的暴風雨的前兆。

一些少女或婦人,因為想要有一副纖細的腰身,往往把自己勒得死緊,那就特別容易出現上述的現象。依據費內(Fernel  的說法,在這些女性的體內,醫生們稱為caecum 的腸段是那麼的膨脹充盈,以致飽滿的氣體在腹中掀起的戰鬥,一點也不輸被希臘神話中風神艾奧羅斯(ole)囚禁在艾奧里亞島(Eolie)山洞裡的風。那些風狂吹怒號,萬般猛烈,足夠吹動船隻航行遠洋;至不濟,也還能用來轉動幾座磨坊的風車。

到此,只要再說說放屁的終極目的,那就把我們的定義說完整了。放屁,有時候是人體追求健康的自救機制,有時則是要透過這項技巧,得到愉悅或享受──關於這點,我們稍後連同屁的後效作用再來討論,讀者請閱讀該章節。同時,在此要明確表示,我們絕不認同、並且堅決反對一切有違良好品味、有害身體健康的放屁手段。濫用放屁達到不良目的,從文明禮節角度來看,是不符合理性,不值得欣賞的。

摘自  方言文化  2007/10/1即將出版的《放屁,是有學問的》一書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sonlu&aid=126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