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恆的空間:尋訪24個世界遺產建築》書摘(二)
2007/09/23 16:25:49瀏覽714|回應0|推薦0

2.古羅馬水道橋
Roman Aqueduct Pont du Gard, France
■世界遺產名稱
法國的加爾橋Pont du Gard(古羅馬水道橋)
■登錄年份
1985



羅馬帝國和水
羅馬人取得日常生活用水的方式,並非由附近的河川取水,而是自遙遠的水源處直接引水流至城鎮。為此建造的引流水路即為羅馬水道,水道起始於水源處,跨越原野穿越隧道,一直綿延到城鎮。像羅馬這樣的大都市,只有一個水道是不足夠的,所以總共從七處水源引流到城中。此外羅馬帝國也在北非的迦太基(譯註:今突尼斯)建設了長達60公尺的水道。當水路在通過低窪地區時,為了維持高水位以便水能繼續流向城鎮,因此建造一種橋面上能容水路通過的高架橋,這就是羅馬的水道橋。

古羅馬擅長運用大型土木工程,而這項技術在水道橋興建時被發揮到極致。水道橋的建設,必須具備測量長距離和建造連續拱結構的技術,最高難度的是作為水路的拱結構必須維持一定的斜度讓水流順暢。又因為這些技術得在廣大的羅馬帝國領域中實施,所以必須有統一的指揮系統,加以統籌調度。

羅馬人為何需要這麼多的水道?除了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之外,還尚有其他非它不可的理由。其中之一是當時的水道大多沒有水栓,有權力者的大宅邸是直接引流水到家中使用,一般人則是在街角設的公用水道取水。由於水是不斷流動的,為確保有充分的水量可用所以才建造了多條水道。此外,羅馬人還建造了大規模浴場,他們稱為Terme(譯注:公共浴場的拉丁語),以作為市民的娛樂設施,因此也需要大量的水。所以,當時候的羅馬帝國在各地都建設有水道橋,保留至今則變成壯觀的遺跡。加爾橋雖然是位於法國的世界遺產,不過它原本是屬於羅馬帝國的建設。

水道和道路
加爾橋是位在法國尼姆(Nîmes)近郊的遺跡。為了將水送至尼姆的各個城鎮,因此建造了橫跨加爾河的水道橋,水道橋確保了水路流經山谷地區而仍能保有高水位以利輸送。加爾橋橋長275公尺,高49公尺,為三層構造,最上部設有幅度1.2公尺,深1.85公尺的水路。此水路為使得水能夠流得順暢,因此將橋面設計為傾斜面,每1公里約有0.34公尺的勾配(譯註:斜坡坡度)。

羅馬的道路也是土木技術的結晶。最高級的街道是分別鋪上好幾層的砂礫和石頭,並將其搗實,最後表面再鋪上扁平的石頭而成。有句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在聽來更是其來有自。雖說原先只是因為佈滿天然石頭的道路導致馬車通行不易,所以盡量在道路表面鋪上平坦的石頭,但也正因為有了平坦的道路,所有的情報都可以迅速傳達到羅馬城。即使到了中世紀,道路的鋪設技術也依然沒有超越羅馬時代,一直要到19世紀發明瀝青碎石鋪路法,道路的鋪設技術才終於超越。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古羅馬的技術仍被認為是當時人類文明的最高表現。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ersonlu&aid=125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