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到隋末 第十九回 強敵來襲
2012/11/05 23:30:29瀏覽347|回應0|推薦29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卷一八八裏提到:
  李世勣謀俟竇建德至河南,掩襲其營,殺之,冀得其父并建德土地以歸唐。會建德妻產,久之不至…建德羣臣請誅李蓋,建德曰:「世勣,唐臣,為我所虜,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遂赦之。
  意即李世勣想謀害竇建德,後竇建德因為妻子生產而逃過一劫,後來李世勣叛夏又回去投靠唐,夏朝眾臣都上書竇建德殺了判臣李世勣之父李蓋,竇建德卻說:「他原本就是唐朝的臣子,此為忠臣,更何況他父親何罪之有?」於是便赦免了李世勣的父親,沒有殺他。
由資治通鑑可知竇建德的仁厚與胸襟。試問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如此仁德與大度的君王?
  所以這就是為何夏王竇建德會封管照陽為關中王?並且把江山分一半給他的原因,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宅心仁厚的君主,且經過虎牢關一役被俘後,他深知夏軍不能沒有管照陽,因為能抵抗秦王李世民的也只有管照陽,而如果給他天高地厚之恩,以管照陽的性格一定更會為竇建德自己盡心盡力,如此竇建德才能繼續保有半壁江山,而以人性的角度看,至少在唐軍這個強大的敵人消滅之前,竇建德絕對是出於真心實意的想對管照陽好。
  管照陽作夢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國之主,他被夏王封為關中王已十天有餘。
  他想了一下,喚了門外的傳令:「傳我令!明天晨時召集大家開朝會,小將以上人員及謀士全部參加。」
  翌日晨時,關中的重要將領及文官,除值勤留守人員全部在太極殿內出席朝會,管照陽此刻坐在龍倚上。
  台下的文武向管照陽齊聲請安:「主公好!」
  這是管照陽要求大家這樣叫的,因為他覺得叫關中王他會很彆扭,且他不喜歡自稱本王、寡人或者孤,因為他同李世民一樣,不喜歡那些無意義的繁文縟節,他只在乎實用的東西。
  管照陽看了大家一眼說:「各位好!今天請大家來是想問問大家的意見,首先是討論唐軍的李淵父子以及他們的家眷的處置。」
  獨孤揚大將軍首先說:「主公!末將這有一件小將辛武山在函谷關百里前的峽谷一役,從號稱宇文化及的舊部士兵上所穿的隋朝軍服,經過鑑定,證實是仿造的隋朝軍服。」
  「也就是說,末將判斷這個假冒的宇文化及的舊部,有極大可能是唐軍假冒的,其目的在於刺殺夏王,藉以激怒我夏軍而借刀殺人,讓我軍除掉李淵父子,這樣,秦王才能名正言順的成為唐軍的最高領袖。」
  謝菲菲大將也說:「主公!那我們就順李世民的意,幫他除掉李淵父子。」
  獨孤揚大將軍說:「末將持不同意見,在下反而覺得正因為如此,更要釋放李淵父子及其家眷,讓其回唐軍,如此可製造李建成跟李世民的矛盾。」
  此時,右司馬唐儉發言:「主公!在下以為應該釋放李淵父子及其家眷,因為夏王已經安全返回我夏軍,且即使有人冒充是宇文化及的舊部,也無法證明是唐軍所為,而既然已約定好要交換人質,就要遵守諾言,這樣世人才會讚揚主公言而有信。」
  咸里呈大將說:「主公!或許只釋放李淵父子,而扣留秦王及唐朝後宮也是一個作法。」
  管照陽轉首問在一旁默不作聲的蕭瑀:「左司馬蕭瑀,你有什麼看法。」
  蕭瑀說:「稟主公!臣以為應該釋放李淵父子及全部家眷,因為誠信在世人的眼中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這關係到主公的評價。」
管照陽看了關中近來毛遂自薦加入的謀士孫起說:「孫起!你的看法?」
  孫起說:「在下斷言此假冒的宇文化及的舊部,必為唐軍所為,其目的當然是秦王利用夏軍借刀殺人鏟除登基障礙,因此我軍的作法應該反其道而行,讓他們父子三人相聚,但也派人到洛陽等地將唐軍的計謀公諸於世。」
  管照陽想了一下,然後說:「小將季原及孫力各率領五千精兵,二日後啟程護送李淵父子及全部家眷至洛陽,既然大王安然歸來,我夏軍理應守信將唐軍人質歸還,至於襲擊大王的宇文化及的舊部,因為無法查明是否為唐軍假冒?因此此事就只能選擇相信唐軍。」
於是小將季原及孫力領命而去。
  管照陽接著再說:「第二件是討論北方的鄰居東突厥的事,最近有探報說東突厥頡力可汗似乎又在集結大軍,有可能會對關中用兵,我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獨孤揚大將軍說:「我軍目前在關中區的總兵力大約九萬人,而太原、上黨、河東三郡雖有四萬餘人,但為防衛唐軍所以這些兵馬不宜擅動。」
  他接著說:「東突厥兵強馬壯,探子回報可動員兵馬至少十萬,且多為騎兵,我軍如果與之匹敵,不要說兵力比較少,就說素質恐怕也略遜一籌,所以之前唐軍駐守關中時也只能年年朝貢,希望他們不要打過來。」
  管照陽說:「嗯!獨孤揚大將軍分析的很正確,但我們剛占領關中時,我也派蕭瑀去向他們說明我們夏軍要年年朝貢,共結盟邦,但他們錢糧也收了,如今卻有侵犯之意,大家有何對策?」
  咸里呈大將說:「主公!目前應加強關中北方蕭關的防守兵力,並且要做最壞打算,也就是要有開戰的準備。」
  李神通中將軍說:「主公!讓末將去防守蕭關,末將必以性命相守,關在人在,關亡人亡。」
  正當夏軍在討論如何對付東突厥大軍時,仿佛是天意,此時太極殿外突有快馬急到:「報!主公,蕭關守將弘寧安將軍急報。」
  管照陽急著說:「呈上來。」
  管照陽很快的打開封蠟,然後取出裏面的信件看:

主公在上 末將寧安稽首
  今東突厥頡利可汗率十萬兵馬兵臨蕭關 目前已在城關五十里外駐紮 臣料想攻城只是早晚 臣與一萬守軍必與蕭關共存亡

末將弘寧安稽首

(中國古代文章及書信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到十九世紀初才有文人使用。)
  管照陽看完信,多希望這是一場夢,他實在不敢相信東突厥大軍會來的這麼快,然而事實已擺在眼前,對管照陽來說,東突厥在目前絕對比唐軍還要難對付。
  於是,他表情鎮定的緩緩開口:「諸位!蕭關守將弘寧安將軍急報,東突厥頡利可汗率十萬兵馬兵臨蕭關,目前已在蕭關五十里外駐紮。」
  此時,臺下的文臣武將一片譁然,每個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管照陽先喚傳令:「傳本王令!小將季原及孫力暫緩護送李淵父子及全部家眷至洛陽,目前關中已面臨一場大戰,我們要先集中兵力鞏固此處。」
  管照陽在王座上,沉默地思慮了半刻鐘,他掃了一眼臺下的文臣武將,此時,臺下霍然一片肅靜,每個文臣武將都慌亂地不知所措,是的,他們也許都覺得,這次真的要面臨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驀地,管照陽喝令:「令!長安留一萬兵馬駐守,由謝菲菲將軍領兵,左司馬蕭瑀及右司馬唐儉負責大軍後勤補給;派出快馬傳令大散關分兵五千,由駐守大散關小將寧翦率領,直接北上支援蕭關守備。」(此時單剛非大將率一萬兵馬護送夏王至洛州,故長安兵力少一萬,而關中四個主要關口長安以東之函古關,以西之大散關,以南之武關,以北之蕭關各駐守一萬兵力,所以管照陽目前在長安的兵力只剩四萬。)
  再看了他的愛將獨孤揚及咸里呈後,他堅定地說:「大將軍獨孤揚,大將咸里呈,以及中將軍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齊武及其他小將,以及謀士孫起一起隨本王出征。」
  「獨孤揚大將軍明日率一萬兵士先行,其餘人員及二萬兵馬待二日後出發,都下去準備吧!」
  回到元帥府邸(即東宮),管照陽心亂如麻,原本過幾日就要正式搬遷到太極宮內,且妻子阿蠻也已經從洛州出發,已西行往長安走了一日,原本興高采烈的欲迎接阿蠻的到來,如今恐怕連未來是兇是吉都未可知?想到這裡他就不由得嘆一口氣。
  「照陽!你還好嗎?」
  管照陽不用回頭也知道這淡淡百合花的髮香是誰?
  「菲菲!此次東突厥來襲的是我成為統帥以來最大的敵手,敵人不論兵力跟素質都在我軍之上,真不知道可否過這一個難關?」管照陽很老實的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照陽!我們可不可以用重金跟頡利可汗求和?唐軍之前都是這樣做的。」謝菲菲說出自己的看法。
  「菲菲!我何嘗不想如此?但頡利擺明就是想吃掉我軍,然後占領富饒的關中,否則我們送的銀子與糧食會比唐軍少嗎?他們還不是兵臨城下,你現在給他們送銀子,正好讓他們更想打進關中。」
  管照陽接著說:「現在來也好!」
  謝菲菲疑惑地說:「現在…,怎麼說?」
  管照陽說:「現在唐軍正和梁軍打的難分難捨,所以此刻無暇顧及我們,此時東突厥頡利來犯,我們的敵人只有一邊,如果等到唐軍收拾掉梁軍空出手來,而那時頡利再來犯我軍,那就是前後夾擊,我軍將陷入二個強敵的威脅,那恐怕勝算才是微乎其微。」
謝菲菲說:「那何不打把你轄下的兵馬全調來蕭關對付頡利?」
  管照陽正色說:「不可!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兵馬都調來對付頡利,萬一唐軍趁虛而入,我軍將無後方可退,且如果我們所有兵力都對付東突厥頡利大軍,那麼一旦打敗戰,我軍也無路可退了,你需記得三國時關羽大意失荊州之所以會一敗塗地,就是因為沒有後方可退,所以除關中外,後方太原、上黨及河東郡一定要有相當的兵力,這樣萬一我們打輸東突厥才有這些後方可退。」
  謝菲菲說:「照陽!那我可以跟你去打東突厥嗎?我…不想跟你分開。」
  管照陽一把將謝菲菲抱過來說:「傻孩子!我留一萬兵力歸你管制,是因為我最信任你,萬一蕭關有失,你要以這一萬兵馬守住長安,等待援兵,而且如果派其他唐軍的降將來守長安,我也不放心,也許我們在前方打仗,他們便在後方放起火來;所以你一定要盡力而為,大軍出征後,長安每日實施宵禁,以確保有心人士趁機作亂。」
  謝菲菲像個孩子在管照陽懷中嚅嚷:「那你一定要平安歸來,照陽!」
  「放心!妳不是說我是無雙國士。」
  大戰在即,管照陽和謝菲菲這對戀人,因為東突厥來犯而難分難捨。
  二日後,管照陽二萬大軍,偕同大將咸里呈,以及中將軍李神通、侯君集、段志玄、齊武及八位小將,以及關中謀士孫起一同踏上征途。
  而在前一日,先鋒大將軍獨孤揚已率一萬兵馬急行軍先行出發至蕭關。
  擺在他們前方的命運是兇是吉並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次的敵手將是管照陽統帥以來最強大的敵人。(待續)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u169&aid=701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