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25 10:13:24瀏覽1632|回應10|推薦96 | |
[公公婆婆的孫兒輩] 原生家庭對於個人的影響是必然的﹐因此在結婚前後﹐彼此回溯過去﹐多少可促進互相的了解。問題是我家先生甚少提及這些﹐好像他是個斷層走出來的人﹐一下地就長那麼大。 如果不是參加了數次的家族團聚﹐聽了一些過往的故事﹐對於先生的成長多了一些知悉﹐我可能早就放棄努力﹐不想經營這個婚姻。 聽著哥哥們談他們昔時成長的點滴﹐嫂嫂們談著那些我無緣參與的家族往事﹐我慢慢把先生那模糊的過去拼湊起來。知道他身上雖然承傳著公公的彆扭急躁易怒個性﹐與莫名其妙的小心眼和猜忌﹐也有著婆婆的嘴拙退縮膽怯﹐和在行為小節中會表顯出的細心關懷。多一些了解﹐就多一些包容﹐與代禱的動力。我的婚姻﹐因著這些家族聚會而持守下來。 當然﹐那些談話也曾引發我一些疑問。 我未曾見過婆婆﹐她在我結婚之前已經過世﹐但她的溫婉良善卻長存家人心中﹐連不是她親生的大哥﹐和大嫂﹐對她也只有褒無貶。大嫂說她生產時﹐婆婆除了去幫忙作月子﹐後來還不時送食物去﹐從高雄到彰化﹐那時當然沒有高鐵﹐也買不起特快火車票﹐只能乘坐平快車﹐一站一站的北上﹐半天過去﹔隔天再用另一個半天坐車回家。 三哥結婚以後﹐把父母從南部接到台中﹐就近奉養。三嫂生產時﹐也是婆婆悉心照顧﹐產後恢復上班﹐嬰兒當然是婆婆接過來照看。 哥哥們說婆婆原來禮佛﹐多少出於罪咎心態。其實犯錯的是公公﹐但婆婆總覺得她間接傷害了另一個女人和她的孩子。然而後來看到去教會的兒子們態度舉止有很大改變﹐也對福音起了好奇。 有趣的是﹐孩子們去的是台語教會﹐因為就在住家附近﹔原先只是好玩﹐跟著鄰居孩子去上兒童主日學﹐慢慢真道進入他們心裡﹐後來全都信主。先生還因此學會用台語朗誦聖經﹐台語也講的比我這個台灣人還「另蹬」。 婆婆是廣西人﹐不會台語﹐孩子們找了一個國語教會的傳道人來啟引她﹐她一聽﹐單純的心就接受了﹐接受了神的赦罪恩典﹐然後又去饒恕自己的丈夫。她沒受太多教育﹐又不多言﹐不是一個會口傳福音信息的人﹐卻是在生活中極力去活出神的恩慈和聖經教導。 這樣一個安靜溫和的人﹐辛勞持家到最幼的兒子也出社會﹐她開始能享受含飴弄孫的時光﹔然而在家裡無人吸煙的情況下﹐六十歲剛過﹐以為是感冒未癒的咳嗽﹐卻被診斷出得了肺癌﹐才三個月﹐就撒手人寰。 反而是公公﹐似乎也沒作過什麼德行之事。壯年時﹐把自己的母親丟給原配妻子去奉養﹐自己任性到外頭闖蕩﹐然後再騙一個女子﹐另組家庭。在家裡稍有不順遂﹐就大發脾氣﹐要不就自己跑出去閑逛。 雖然原出生富家﹐來到台灣也近乎貧窮﹐而且幾年之後就從公職退休。可是兒子們個個爭氣﹐唸書沒要他操心花錢﹐而且還在有工作收入之後﹐大家集資為父母買了房子。後來公公以為大姐要搶的遺產﹐就是這棟房子﹐其實根本也不是他自己勞力掙來的。老年時﹐妻子過世﹐還是有孝順的三哥三嫂照顧﹐他依然任性﹐平日愛上那裡﹐計程車一叫就出去。如此這般﹐活到九十多﹐無病無痛﹐只是體力衰竭﹐在安老院﹐善心的修女們照顧中閤眼過世。 初聽這些事跡時﹐我嘴裡不敢講﹐心裡難免嘀咕﹐溫柔體恤的婆婆那麼早離世﹐公公十誡裡有幾個全犯了﹐卻是活到高壽。神的公理何在﹖ 這麼多年過去﹐自己經歷﹐兼且聽多也看多人間滄桑﹐也明白今世的生命不過只是永生裡極小的部份。婆婆早早息了在人世的辛苦﹐與主耶穌同在天堂樂境﹐何嘗不是美事﹖ 而公公﹐雖然活得長壽﹐卻如摩西在詩篇九十篇所說的﹕「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他多數時候是在猜忌、惱怒中度過﹐說不定也受到罪咎意識攪擾﹐自己不快樂﹐也讓家人跟著受罪。 可是神的憐憫﹐因著妻兒的禱告﹐不斷臨到﹐一直給他有悔改得救的機會﹔後來他也的確受洗歸主了。到了晚年﹐主日時﹐三哥服事的教會比較遠﹐他們又必須早去。公公就自己抱著大本聖經﹐緩緩步行到家附近的一個小教會去敬拜。他就像耶穌比喻裡那個最晚進葡萄園工作的人﹐雖然晚﹐到底也進去了。 也因此﹐從公公和婆婆的故事裡﹐我更深體會﹐神的意念與公義的施行﹐實在非小信而有限的我能以全然明白。然而神那希望人人悔改﹐不願有一人沉淪的愛心和耐心﹐我卻是領受了。 [公公婆婆的曾孫輩﹐相片是2008年照的﹐到今年又多了兩個]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