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9 14:41:05瀏覽1384|回應8|推薦57 | |
既然先生不願坦然說出﹐我只能為他禱告﹐希望他也像我一樣﹐容讓主耶穌去整頓那些塵封的內在往事﹐帶領他走出陰霾抑鬱的牽絆。有次為他深入代禱時﹐腦海裡出現一幅畫﹐暗夜時分﹐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孩子﹐孤單的蹲伏在一戶人家的竹籬圍牆外哭泣﹐圍牆裡的屋裡﹐暈黃燈光下有人影晃動和談話聲音。 我靈裡認為那個小孩是幼年的先生﹐那幼小孤單的身影讓我很心疼。但整個圖畫是什麼意義呢﹖ 過了不久﹐大約是一九九○年代初期﹐母親從台北打電話來﹐告訴我﹕「XX(先生的名字)的大姊最近從大陸來探望生病的父親﹐怎麼從沒聽你說過他還有個大姊﹖」公公一直和三哥同住﹐他們的居所離我娘家不遠﹐那陣子他身體不好﹐住院多次﹐我父母還去看望過。 大姊﹖我也沒聽先生提起過啊﹖﹗ 先生下班回來﹐我問他﹕「怎麼從沒跟我說過你還有個姊姊留在大陸﹖」他的表情僵住﹐語調澀澀的回答﹕「誰說我有個姊姊﹖天上掉下來一個姊姊給我啊﹖你才有個哥哥呢﹗」然後就把話題岔開了。以後我再提起﹐他還是故意用玩笑的語氣﹐閃爍的說﹕「是你有個哥哥吧﹗別老是講我有個姊姊﹗」 與母親講電話時﹐我無可奈何的說起先生的反應。母親說﹕「啊﹗那是你公公第一次婚姻的孩子啦﹗他那個太太好像最近才過世。事情過去那麼多年了﹐他三哥都不在意﹐接待的好開心﹔他幹什麼還那麼在乎﹐不願認這個姊姊。」 先生是耿耿於懷﹐還是真的不知道父母的這些過往﹖他是那種完美主義著﹐容不得自己或別人有錯誤﹐即使是無心的疏忽﹐都會讓他唸唸叨叨的﹐自責或責人﹔何況是自己父親﹐不管是見異思遷﹐還是重婚﹐對他而言﹐應該都是難以諒解的行為。 我想到我們訂婚後不久﹐公公曾來美國看望二哥一家﹐我們也特意前往﹐與之會聚。有一天﹐不知為什麼﹐公公對二哥發脾氣﹐大聲嚷著要找個洞﹐鑽進去﹐死在那裡。先生聽了﹐恨恨的對我小聲說﹕「他總是這樣﹐我們在家的時候﹐他一生氣﹐就是講這些無聊話﹗」但父親對他這個幼子倒是很疼寵﹐不斷說他小時候有多憨傻﹐先生一直辯駁﹐說他才沒那麼笨﹗那些都是大人編造的故事﹐我那時只覺得他對父親很疏離。 雖然我們都不再談大姊的事﹐但凡事好像有了起頭﹐就會繼續下去。因為幾個月後﹐我們就收到一張卡片﹐是大姊的兒子寄來的﹐原來他也在美國﹐而且才剛結婚﹐特意寄來一張婚照。外甥那麼有心來認這個舅舅﹐但先生卻不知如何應對﹐寄禮物和賀卡去﹐等同於承認這個關係﹐置之不理也是不合宜。 隔年﹐三哥來訪﹐也提到大姊去台灣一事﹐他一派坦然的說著﹕「你知道的嘛﹗爸爸以前提過的﹐XX大姊啊﹗」在我面前﹐先生嗯嗯啊啊的﹐不置可否﹐表情尷尬。我藉故迴避了﹐後來找了個機會私下問三哥他們的家庭情況。 如此把生命過往的片段拼湊起來﹐我了解中日戰爭時﹐公公帶軍從沿海轉到內陸﹐遇見先生的母親----我那未曾見過的婆婆﹐就在那裡又組了個家庭﹐國共戰爭以後來到台灣。大姊那時已婚﹐大哥是過後幾年﹐高中畢業時隻身前往香港﹐接著到台灣投靠父親。那想必是給他們家掀起巨大波浪﹐因為之前先生的母親並不知悉自己的丈夫已婚﹐而且已有一對兒女。 大哥來到時﹐先生只有三、四歲左右﹐是矇憧未知事的年紀﹐大概只知道家裡來了個陌生人﹐而且讓父母開始起爭執﹔小小的他﹐懷著驚嚇恐懼﹐看到一向溫婉的母親難過流淚﹐意識到家裡的氣氛不再一樣﹐卻沒有人告訴他﹐到底發生什麼事。 我感覺先生的生命好像就定格在那個年紀﹐外在身形即使長為成人﹐內裡多少還受制於三、四歲時到驚恐無助﹐覺得大人的世界複雜可怖﹐連至近的父親都難以信賴。為了在如此繁複難解的境況中生存﹐他採取的回應機制就是給自己設立一些規範﹐框住一個他可以掌控的格局﹐規條原則之外的天地再廣﹐他不敢也不想涉入﹐也因此他總是與人保持適度的距離﹐看似拘謹客氣﹐其實是隱藏他的害怕。 至此我比較能體會為何我們爭執時﹐先生很快選擇閉口﹐因為衝突的場面必然不自主的把他帶回昔日父母的爭吵和他的畏懼。我一直認為他的不語不睬是對我的拒絕﹐其實是那個受驚的小孩急著要躲到一個靜謐的小角落﹐而且一躲進去﹐就很難出來。 再者﹐從先生與兄長的互動﹐我也看出一個模式。他的哥哥們想必都很愛護這個幼弟﹐就像他三哥所言﹐他從小安靜﹐鄰居小孩欺負他﹐他也不知如何打回去﹐總是要他這個哥哥去為他討公道。 但是保護他不等於他們關注或聆聽他的意見﹐因此在家裡若有事情﹐兄長們出面扛承應對之餘﹐並不會想到要讓這個弟弟也參與處理﹐或讓他明白事況的來龍去脈。他的哥哥們自然不是有意忽略他﹐而他保持緘默﹐不主動爭取參與﹐也是他自己不當的選擇﹐但那樣的情況就一直延續到他成長。 沒有參與家事的孩子看似受愛寵﹐其實對他的人格建立虧損很大﹐處事的練達和應對能力都沒機會得到培養。 明明是家裡的一份子﹐可是在諸事上又像個旁觀者﹐在心態上難免覺得尷尬和無所適從。 我因此也較能理解過去讓我們衝突的導因﹐往往是一些事情在處理時﹐我沒讓他知道全部狀況。在我是認為自己可以打理的﹐就無須再麻煩他﹔身為家裡的老大﹐這對我是很自然的﹔但對他而言﹐就是我不夠尊重他。然而即使他那麼在乎要被尊重﹐在生活許多抉擇上﹐卻又不願作個決定者﹐因為害怕作錯決定後的責任承當。 雖然我看到那麼多﹐卻只能閉口不言。除非先生也知覺到他長期以來的思維與情感模式﹐影響他的許多言行舉止﹐而自己願意改變﹔否則我的提說﹐只會讓他更否認﹐把那個孩童思維藏的更深﹐那對他﹐對我們的婚姻都沒有好處。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