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13 05:13:36瀏覽890|回應3|推薦29 | |
一個週六早晨,將醒未醒之際,一個意念浮現腦海:給一位姐妹畫一幅圖。 畫面是結著葡萄的枝子,和經文:「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翰福音15:5) 那天,我一面畫,一面思想其中意涵。 「常在我裡面」,英文是用Abide in me,或是Stay,Remain, 不管是哪個字,都含帶著彼此間聯結,持守,維繫等緊密的關係。 那是上帝從起初就希望與人類維持的關係。 有聖經學者,例如John Walton,在解讀詮釋創世記的頭兩章時,他認為與其說這是上帝創造萬物的簡述,不如說這是敘述上帝在設定萬物的「功能性」,和宇宙天地該有的「秩序」。 而創世記第二章講到:到第七日,上帝已經完成了造物之工,就在第七日安息了,歇了他所做一切的工。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將它分別為聖,因為在這日,上帝安息了,歇了他所做一切創造的工。 「安息」,「歇了祂的工作」,這樣的詞語,因為時代與文化背景不同,對我們當代的信徒,讀者來說,直覺就是安靜休息,停止運作。 然而對於古代近東文化或古希伯來信仰背景而言,Divine Rest, 主要是講神「安居」於其聖所(God resides in His holy place)。 「歇息」的希伯來字意思,還帶有歇了過去的工作,開始另一個工作,或是換一個方向開始。 上帝從「創造大工」,轉為接續的「維護持守」。 也就是說,起初,上帝制定了萬物的功能性,使它們各安其位、各從其類,各顯其能,然後賦予人類的功能或職責,就是按照祂的旨意,被授權管理世上萬物循序的運作。 上帝將祂看為好的天地設為其聖所,自己安居其間,與受造的人和萬物親密互動,維護(Nurture,Sustain)其和諧有序的狀況,這是聖經創世記起初幾章描繪的重點。 這樣的詮釋符合聖經其他地方對上帝屬性的描述:祂不打盹,祂作工到如今。。。 從這個角度來說,聖經所謂的「罪」,其破壞不只在於行為舉止,或是違逆規則,而是扭曲功能性、與顛倒秩序。最大的破壞是消除人對上帝的「相信」。 失去對創造主宰的信賴,人的所有運作機制:動機意念,邏輯思考,情緒反應,言行表達,判斷抉擇,全都受到損毀,生活次序上更是遠離創造的主宰,轉去崇拜本來歸他們治理的各樣受造物。 罪,斷絕人與上帝的關係。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其救贖的目的就是重新締結這個關係,也修復挽回我們已經敗壞受損的運作機制;而他首先恢復的就是我們能相信上帝的機制,讓我們彷彿從瞎眼的到能看到明光。 「我們的靈性在違命的罪中死了的時候,他(上帝)使我們跟基督一同再活過來;是他的恩典救了你們。」(以弗所書2:5現代中譯本) 聖經用類似這樣的話語,來描述我們如何從靈死到復生。 復生之後與上帝的關係需要維持,所以要常在主耶穌裡面。 「來吧,所有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裡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你們要負起我的軛,跟我學,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這樣,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我的軛是容易承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現代中譯本) 同樣地,這段經文裡的「安息」,也帶著安居的意味。 耶穌對人發出的邀請,是何等慨慨! 想想,我們要有怎樣的人際關係,一個人才能到另一個人家裡進出、走動、甚至常住? 但耶穌的邀約,也呼應上帝起初的心意:因為相信耶穌的話,我們的靈魂甦醒,更新,上帝就藉著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也在祂裡面,上帝與我們是合而為一。 因為安息,安居,在聖經裡不是被動而靜態的詞語;而是不斷接受補給,重新得力,生生不息,充滿動能的涵義。 「我是真葡萄樹,我天父是園丁;能結果實的枝子,他就修剪,使它結更多的果實,。。。天父將因你們結很多果實而得到榮耀,而你們也因此成為我的門徒。」(約翰福音15:1,8 現代中譯本) 耶穌用生動的比喻,描述我們生命的機制和功能性被恢復,自然就能按上帝心意運作,讓祂歡喜。 復甦更新,常住安息,不斷結果,這是基督的福音要給人的活潑生命。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