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12 05:03:53瀏覽1840|回應5|推薦41 | |
日前,大兒子電話問我:「母親節,你要什麼禮物?」 「我什麼都不需要!」已經到了一個階段,生活需用的東西都有,而且越少越好。多一件非必需品,還得找地方放,很麻煩。 可是他還是郵購送我一個可以泡八杯的「法式濾壓壺」(French Press Coffee Maker)。盒裡的卡片簽的倒是兩個兒子的名字。 大兒子說,他負責送禮物,小兒子負責寄卡片。 前年他已經送我一個煮單杯的咖啡機了。 我喝咖啡是每天早上一杯而已。對咖啡,我既不講究品質,也不會品味。 我家先生不喝咖啡。看到今年的母親節禮物,疑惑的問:「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煮咖啡的道具啊?」 我當然是不需要的。但看在兩個兒子的心意上,還是感謝心領了。 的確!節期要送禮,除非收者真有所需要;多半恐怕還是商業促銷的噱頭吧! 忽然想起高一上英文課讀過的一篇文章:《母親節的半份禮物》。 經濟大蕭條期的某個母親節前,家境清寒的兩個小兄弟各自買禮物;都認為自己送的,會得到媽媽的喜歡。十四歲的哥哥用打工的錢買了一個新型拖把,十歲的弟弟也用他積攢的錢,給媽媽買一把鑲水鑽的髮梳。 母親節到了,兩人歡喜的要送禮。哥哥先呈現他的禮物。沒想到媽媽一看到那個附帶拖把絞乾器的洗滌桶,以及放在裡面的新拖把時,面色因失望而蒼白,憤慨的哭起來,說:「到了這個節日,你還送我拖把?看我平常操持家務還不夠辛苦嗎?」 哥哥看媽媽那麼發怒,也吃驚而傷心的哭起來。爸爸趕快打圓場:「媽媽,你誤解了。哥哥就是看您太辛苦,才要送這個禮物。」 爸爸一面操作那個新穎的拖把,一面繼續說:「你看,這個拖把很省力,稍微絞扭,就可以弄乾水份,不像你現在,要辛苦跪在地上刷洗,再用舊抹布擦乾。而且,你沒讓哥哥說清楚,他以後會負責洗地拖地,你就不用那麼勞累了。哥哥,是不是?」 哥哥知道爸爸的心意,慚愧的點點頭。媽媽覺得很愧疚,「這工作很累,他才十來歲啊!」 「有這支新型拖把,這個活作起來就容易多了!」爸爸說著。 媽媽看著那個省力的拖把,終於破涕為笑。爸爸接著問弟弟的禮物是什麼? 弟弟在旁邊,目觀一切,摸著口袋裡的髮梳,知道如果此時把自己的禮物送出去,那麼哥哥的禮物就還是回復到平凡的拖把了。哥哥也警覺而無助的看著弟弟。 天人交戰一會,弟弟抽抽噎噎的回答:「那拖把一半的價錢!」 年少時讀這個故事,雖然可以意會兄弟間的手足情誼,卻還不太能體會那個媽媽為何那麼惱怒。 自己成家後,大兒子從八歲就開始幫忙吸塵的家事,後來他幫先生作庭園活,弟弟就接手那份家事。兩兄弟離家後,這個差事回到我手上。 有一年聖誕節,兩兄弟回家過節,出門去給我買一個新的吸塵器,取代那個尚可用但沈重的舊機器。 我看了,真是失望。因為我一直想要一個Roomba,即使知道它功能不是那麼完善,但繁瑣家務事裡,我實在挺厭煩拖地吸塵。 小兒子不解我的心思,還詫異的問我,「這個新的吸塵器那麼輕便,容易推動,你怎麼不喜歡?」 想來,作母親的,雖然因持家而務實的時候居多,總還是會希望收到不那麼實際但美麗,讓自己獨享的禮物吧? 就像我高三那年,忽然想給媽媽買一大束紅玫瑰當母親節禮物,也付諸實踐。 那天將包在玻璃紙的花束送給她時,等著她開腔說,「牟差錦(台語:浪費錢)!」沒想到卻迎來她驚喜的眼光和笑容。 媽媽那驚喜歡欣的表情,我存記至今。因為之後,或是北上唸大學,接著出國,都沒有機會陪媽媽過母親節了;只能越洋寄卡片,微表心意。 這幾年,母親節到了,有時上網想訂購花束或花籃給她,無奈,台北的商家只接受到7-11劃撥付費,或是用台灣一些銀行出的信用卡。真是不方便啊! 今早,仍然用那支輕巧的吸塵器清理地毯,想到去年大兒子送的聖誕禮物之一,是一包夏威夷Kona咖啡。 知道Kona咖啡的價昂,問他有沒有給自己買一包? 「有!不過我給自己買的是銀級的(Silver),給Your Majesty Highness買的是金級的。」說著,還頑皮的右手觸胸,恭謹屈身行禮。 我一面清理,一面想著,也許,待會兒就用那個濾壓壺給自己泡一小杯咖啡,學習細細品味?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