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5 15:24:24瀏覽426|回應0|推薦3 | |
馬英九從政治明星、媒體寵兒、常勝將軍,上任後不到兩年連吃敗仗,民調急速下滑。三席「立委」補選,全軍盡墨,假如此事發生在半年前,「藍營」朋友莫不愁容滿面,但是今天「藍營」對敗選的反應是至少三成哈哈大笑││幸災樂禍、四成無動於衷,真正傷心的不到兩成。 馬找金溥聰任「國民黨」祕書長,可能是更大災難的開始,「監察院」通過「彈劾陳聰明案」,陳聰明辭「檢察總長」,算是替馬扳回一城。但是綜觀馬的作為至今了無新意,顯然馬對過去的錯誤並不清楚,所以無法對症下藥。 馬除了性格上的問題外,其從市長到總統,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對台灣社會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犯了一堆策略性的錯誤,台灣其實是一個「假多元化」社會,台灣是由很多個「一元」湊合在一起的社會,台灣有少數外省人活在「忠黨愛國」的時空裡,有一些清朝的農民,暴烈、傳統、封建,被一群「民進黨」的野心家挑撥、利用;還有一些懷有現代知識及中國情懷(至少不排中)的中產階級,更有大量不關心政府的E世代。而台灣的亂象不就是那群野心家及活在十九世紀的中國農工階級嗎?「民進黨」利用這群人靠挑撥、靠欺騙、靠開「空頭支票」,曾經取得了政權,但是他們的成功不但成就了陳水扁八年的貪腐集團,貽笑國際,而且在「本土化」、「去中國化」的大帽子下,奸佞小人位居高位,八年胡作非為的結果,使台灣價值體系崩解、文化倒退。 「國民黨」在兩次總統大選失敗以後,認為「民進黨」會選舉,「國民黨」不會選舉,「國民黨」要向「民進黨」學習選舉「招數」,同時間「國民黨」的「智庫」在屢敗之後潛心研究台灣社會結構,並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台灣所謂的外省人只剩百分之十左右,所以「國民黨」非「本土化」不可。 二、「台獨」是台灣主流民意、「國民黨」即使不贊成「台獨」,也不可大力反對,否則是背離民意。 三、「民進黨」的選舉造勢、文宣、動員比「國民黨」強,「國民黨」的選舉「戰術」要跟「民進黨」學習。 四、台灣脫離中國大陸已經超過幾百年(包括日治時代),所以發展出獨立的台灣文化,因此「去中國化」不無道理。 五、「國民黨」在「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問題上,犯了錯誤,對不起台灣人。 基於以上的認知,馬團隊因應之道如下: 一、避談中國、中國文化、統一等議題,巴結「淺綠」學者,呼應本土化及台灣主體意識。 二、保留「國統會」這個組織,但從此再也不敢講「統一」。 三、延攬大批「綠營」邊緣人(被「綠營」逐出者如陳文茜),全面學習「綠營」選舉招數,例如選前開「空頭支票」、選舉期間搞「民粹」、大規模群眾運動,以及候選人、選民台上台下、歇斯底里地呼口號,其場景與希特勒、毛澤東時代的群眾運動如出一轍。 四、文字、藝術、音樂、戲曲全面本土化,使台灣的文化產業急速萎縮,以電影為例,台灣電影曾經在華人世界獨領風騷數十年,但是從李登輝之亂到陳水扁八年掌政,台灣電影產業幾乎消失。 五、「國民黨」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而道歉是應該的,但是「國民黨」對李敖、「民進黨」捏造的罪行也不辯解,甚至附會對手的謠言。造成「綠營」群眾認為「國民黨」除了貪汙之外也一無是處。造成這種印象後而希望族群和解、互相包容是不可能的。 馬團隊之所以採取以上種種選舉策略,完全是基於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誤判,誤判的原因是不讀書、不深思,對藍、綠的分際、特性不甚了了,所以犯了很多策略性的錯誤,茲例舉馬團隊對台灣社會認知上的大錯如下: 一、台灣文化──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台灣文化」,日本統治台灣五十一年前期以榨取台灣資源、勞力為目的,後期搞「皇民化」時間很短不成功,台灣沒有時間、沒有機會發展出獨立文化,一直到日本戰敗,台灣還是一個華人世界。「國民黨」到台灣後一方面努力「去日本化」,一方面推動全面「中國化」,搞「文化復興運動」致力發揮傳統中國文化,時間長達五十年之久,台灣早已成為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地,文化、歷史上的本土化是一種自甘墮落的「偽議題」,衍生出許多錯誤文教政策的「偽議題」。 二、台灣人等於「民進黨」、等於支持「台獨」──這是「國民黨」最大的誤判,其實台灣人沒那麼小家子氣,以今日之人口統計,純外省人不到百分之十的比例,如果本省人有省籍情結,外省人連一席立委都選不上,所謂「泛藍」、甚至「國民黨」黨員、本省人早就占多數。以深藍的「新黨」為例,「新黨」的黨員及其支持者百分之六十四是本省人,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本省人是支持「國民黨」路線的,是認同中國文化的,「國民黨」對過去的作為有自卑感,對過去的路線沒信心,怎麼向眾多支持你的本省選民交代? 「國民黨」在兩次總統大選失敗以後,認為「民進黨」會選舉,「國民黨」不會選舉,「國民黨」要向「民進黨」學習選舉「招數」,因此,「國民黨」的「智庫」在屢敗之後潛心研究台灣社會結構,並得到五項結論。於是馬團隊採取五項因應之道,卻是從選舉策略著眼,完全是基於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誤判,誤判的原因是不讀書、不深思,對藍、綠的分際、特性不甚了了,所以犯了很多策略性的錯誤。本刊上一期已指出「馬團隊」對台灣社會認知上的前兩項大錯,這一期繼續針對「馬團隊」的其他錯誤列舉如下: 三、國民黨是選舉機器。金溥聰就任國民黨祕書長,揚言要「改造國民黨」,改造國民黨的目標是要把國民黨變成「選舉機器」。金溥聰的話一方面證明金對國民黨的歷史、國民黨的精神一無所知,一方面也證明金對台灣社會的認識膚淺。 國民黨早年推翻滿清、北伐、抗日,為的是救亡圖存,後來的反共、建設台灣,為的是堅持建國路線,國民黨許多仁人志士的犧牲奮鬥,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追求中國的富強、獨立。國民黨雖然在武鬥中敗給共產黨,但時間證明國民黨的路線是對的,雖然國民黨許多階段性的任務已經完成,但是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整個中國的富強、康樂、文化的發展,台灣不可以做逃兵。 退一步想,國民黨就算再沒志氣,只想獨善其身,那也應該以歐美的「政黨政治」為標準,以堂堂正正的政見、政績來爭取選民認同,豈可學習民進黨的「賤招」,亂開空頭支票也、走透透也、Long Stay也、旗海也、動員也、歇斯底里地喊口號也,皆為民進黨的選舉賤招,且為世界級的民主笑話,導正尚且不及,反而亦步亦趨地自甘下流。 所有民進黨的選舉賤招,國民黨都學會了,平和理性、言之有物的政見發表會,在號稱民主的台灣絕跡了,這是多麼諷刺的事!但是我要反問國民黨,國民黨知不知道「泛藍」跟「泛綠」的選民水準差距有多大嗎?「泛綠」的選舉賤招除了讓「泛藍」群眾覺得好笑之外,國民黨爭取到票了嗎?「泛藍」的支持者難道不是因為馬本人的品德、國民黨以前的政績以及民進黨太爛而投給國民黨嗎? 「泛藍」群眾的理性投票行為跟「泛綠」的族群、意識形態的投票行為大不相同。再退一萬步想,即使民進黨的賤招有效,身為一個開國大黨,為了選舉文化、民主進程,應該寧可落選也不動員造勢,寧可落選也不亂開空頭支票。國民黨變成選舉機器,未嘗不可,但是要以歐美政黨為學習榜樣,怎麼會跟民進黨學呢?真他媽的沒出息。 四、文化上的本土化。事實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台灣文化」,以世界文化的分類而言,韓國、越南、日本都屬於中國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文化基調只有小異而無大不同,台灣從來沒有發展出異於中國的文化,「本土化」、「去中國化」是一場鬧劇,台灣本土化的結果,文學、電影、戲劇等,快速凋零,在文化上自外於中國,台灣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一片無根的浮萍。 非但如此,從「李登輝之亂」到「陳水扁之亂」,前後二十年,「本土化」的結果,非但文藝水準下降,且社會價值體系崩解。筆者在馬英九當選後,曾透過馬的友人上提出「文化復原運動」之建言,馬置之不理。事實上,在中國的文化史上,中央與地方從來不是對立的,地方尊重中央、中央吸納地方,民進黨搞出個文化「本土」與中央對抗,莫名其妙至極,且為台灣的亂源。但「馬團隊」見不及此,非但不以為意,且搞「母語教學」,聘請大批頭腦不清者(如林滿紅任「國史館」館長)從事文教工作。 五、對國民黨的不研究、不清楚、不辯解。筆者曾經撰文批評綠營對國民黨汙衊顢頇的程度,與清末之「兩廣總督」應付英軍的態度頗為類似,「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民進黨罵國民黨是「王八蛋」,國民黨認了;罵國民黨是「龜兒子」,國民黨也認了;被罵是「臭婊子」,國民黨也認了。請問面對一個「王八蛋」兼「龜兒子」兼「臭婊子」的政黨,對綠營的支持者而言,馬再大的善意、再柔軟的身段都沒用,都拉不到他們的票。為選票計,因應之道是大聲告訴「泛綠」的選民,國民黨不是「王八蛋」、不是「龜兒子」、不是「臭婊子」。 民進黨是「亂黨」,民進黨誣賴任何國民黨人賣台,國民黨就提告;在民進黨改邪歸正之前,國民黨不與民進黨做任何理性的協商,因為民進黨的集體品格有問題,民進黨的作為全是「一黨之私」,不顧國家群體的利益。國民黨宣示從此不再回應任何非理性的謾罵、杯葛,國民黨以行政權及立法院之人數優勢強行通過法案。 七百多萬老百姓企盼的是一個講大是大非的黨、勇敢對抗邪惡的黨,有理想、有抱負、有進取心的黨,絕對不是一個「偷學民進黨選舉賤招」的黨。 馬的民調急速下降,原因很多,但是根本原因是馬的支持者認為,原來馬是一個沒出息的投降派,馬當選後對李登輝的「請益之旅」,至少丟掉卅萬票;為諷刺馬鶴齡的莊國榮講話,至少也丟掉二十萬票;對被民進黨誣陷的郭冠英落井下石,又至少丟掉二十萬票;對違法亂紀的前「檢察總長」陳聰明不聞不問,至少再丟掉五十萬票;任用不少前朝奸佞小人,則又少了至少五十萬票。馬如果再不修正自己的路線,恐怕連「黨內初選」都難以過關。 註:本文刊登於「獨家報導」1092-94期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