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8/22 12:52:36瀏覽1054|回應1|推薦16 | |
除美、除蔡、除韓。 勿謂言之不預也!
韓國瑜在藍營2020初選民調勝出後,綠營弔詭地發出蔡英文必勝的喊話;柯文哲組黨後,幾家民調顯示郭柯組合將勝出藍綠對決。蔡英文必勝韓國瑜的說法,究竟蘊含了哪些可能的因素?第三勢力能崩解宰制台灣選民多年的藍綠體制?
就選民來看
自賴清德在綠營2020年初選擺出的「君子之爭」破局以來,令人不信卻不得不服的民調結果,已迅速整合綠營各方勢力到蔡英文旗下。但是,「被動參選」的韓國瑜,在藍營2020初選民調以44.8%大勝「主動參選」的郭台銘(27.7%)以後,這個民調結果卻蒙上令人不信又不服的氛圍。
多數人不是懷疑韓國瑜會在藍營的民調出線,而是懷疑其間差距之大,與初選前的預期印象不符,從而懷疑其公正性或是有心人的操作。
何況,大約六成的高雄市民反對韓國瑜參與2020年選舉;而罷免韓國瑜高雄市長職位的連署書也已超過16萬份,估計在今年颱風季的風雨助力下,超過20萬份的罷韓連署或不在意外。也就是說,以現任市長參選2020,是韓國瑜原生的不正當性。
綠營與蔡英文原先恐懼韓國瑜信守不離開市長職位的承諾,後者會讓綠營在台灣南部的選情受到極大威脅。因為韓國瑜守住高雄,將為藍營2020的參選人收獲大量的南部選票,無論那個參選人是郭台銘還是朱立倫。更何況,如今還有洪秀柱到台南助陣!
然而,韓國瑜志不在此。這就打破了藍營2020本來的布局和預期,也給了綠營調整戰術的契機與空間。
就選民來看,「韓流」其實是台灣固有的選舉政治的產物。而誰較能看準並充分利用島上選舉的限制性?答案是蔡英文。她先利用年初習近平對台講話的時機,後利用年中香港特區政府欲修訂《逃犯條例》的風波,不但成功扳回部分選民對自己的滿意度,而且完全主導了各路政客的相關話語。
現在看來,蔡英文至少掌握三成台灣選民的支持,她或能贏在對手陣營的不夠團結,或能贏在出現兩個對手互相瓜分選票。而韓國瑜由於其選舉話語能結合柴米油鹽,大約還能掌握普通家庭的婦女票,以及部分被年金改革擠壓的軍公教選票。
韓國瑜在2018年的地方選舉以九二共識勝出,這說明台灣經濟之鑰在於兩岸關係,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他所謂「經濟一百分,政治零分」的說法,就像郭台銘說「一中各表下的九二共識」,雖不過是選舉語言,但也反映了台灣的政治困境。當韓國瑜「拒絕一國兩制」的話一出,[1]藍營無不跟進、無人異議,這更讓蔡英文看準了他們的限制。
然而台灣聲稱「拒絕一國兩制」的各路人馬,都提不出更明確、更可行、更有願景的方案,其格局也都不超過蔡英文。
既然都不超過韓國瑜,也都不超過蔡英文,那麼蔡英文只消拉出韓國瑜來進行政治吊打,藍營就散架了。畢竟蔡英文看清了,韓國瑜是厭惡政治乃至民粹政治的結果,而不是在政治主張上有什麼重大區別、或者藍營將有什麼根本的變化使然。眼下,韓國瑜在年輕選民的支持率方面,相較於去年已經流失過半,[2]這恐怕不僅僅是綠營的網軍攻擊所致。
更何況,綠營當局通過「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國家機密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兩岸條例增訂第五條之三修正案」、「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兩岸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等,號稱「國安五法」,以嚴密把控藍綠體制,並清算韓國瑜「政治零分」的九二共識。
那麼,大家的政治邊界既然相同,韓國瑜的選情就會相當被動,而蔡英文卻能集中黨政資源來打這場不對稱的選戰。
就政治來看
黨產被「轉型正義」的藍營,可靠的資源本只有內部團結與郭台銘之類的金援;然而,這恰恰是韓國瑜參選2020以後的問題所在。現在韓見選情不妙,卻要藍營主席出面整合郭台銘,豈不是叫吳敦義啞巴吃黃蓮?藍營與韓要想「除三害」的話,九月中以前或許還來得及,包括與特定媒體的切割和自清。然而,他們能有這種覺悟嗎?
再說,有了綠營的「國安五法」為緊箍咒,韓國瑜那「政治零分」的九二共識恐將現出經濟失靈的原形,他爭取大陸的五十多億元訂單或將難以兌現,民粹則將因為天災人禍而迅速轉變為民怨。這便是蔡英文的機會,民怨能變成韓粉,同樣也能轉變為蔡粉。
從嚴格的意義來說,「九二共識發財論」,是對九二共識的另一種汙名和扭曲,這無異做球給蔡英文來打。韓國瑜拒絕一國兩制作為兩岸現狀的談資,又贊成台灣持續對美國軍購,這樣的主張與蔡英文當前的作為並無不同。而且,做出成績的還是蔡英文。
由於九二共識的工具化,它只是藍營及其參選人的政治防空洞。然而,蔡英文則能利用台灣政客與選民的政治局限,輕易動員輿論把「九二共識」解釋成「亡國共識」,就像香港有人把「逃犯條例」解釋成「送中條例」那樣。
這其中有個弔詭現象:明明台灣的經濟問題困在兩岸政治壁壘,但藍營人馬都主張不碰政治的經濟偏方;綠營則相反,他們會將作繭自縛的經濟困境和民怨,導向有利於自己的政治解釋,而且能讓藍營啞炮。藍綠的鏡像關係,能不讓人懷疑是雙簧體制?
香港民生經濟的貧富不均,比台灣還嚴重許多,而且被導向認知為一國兩制的問題。這就讓綠營控制台灣選民、拒絕一國兩制有了活教材;而藍營及其參選人或啞炮、或助講,看不出對蔡英文的志在必得具有反戈一擊的政治戰力。
藍營靠韓流、靠民怨,而不是靠組織、靠理念,這場選戰看起來便像舊時的一個草莽英雄率領揭竿而起的群眾,對上一個現代系統的戰隊。且不說綠營的「國安五法」和蔡英文的緊急處分權具有控制選舉、取消選舉和約束參選人的能耐;即使憑「韓流」的激情與浪漫能在2020年勝選,也還是落在無法改變「維持現狀」的格局。
就局勢來看
韓國瑜聲稱要在「美中台之間成為彼此都能接受的人選」,[3]這還是馬英九思維,是曾經輸給蔡英文的思維。既然沒什麼新意,既然都是「維持現狀」的不同說法,則選韓究竟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台灣作為大陸邊緣的外向型海島經濟體,若沒有大陸作為自身的腹地與縱深,它的「現狀」便只是在汪洋中漂移的小船,滿是焦慮與動盪,難以安生。而可靠的政治框架,則像鞏固大陸腹地與縱深的船塢,但韓國瑜似乎志不在此。
島上有些「統派」力拱韓國瑜,力拱一個「政治零分」、「堅拒一國兩制」的參選人;那麼,跟那些「獨派」力拱蔡英文,力拱另一個「堅拒一國兩制」的參選人,能有什麼不同的光景?如果說,選舉語言只是權宜之計,九二共識也不過是政治防空洞,20年來藍綠輪替「維持現狀」已是選舉民主的極致;那麼,選邊站還有什麼「轉型正義」的可能?
對於不少台灣選民來說,每四年一度的領導人選舉具有「變天」的意義,被賦予未來更好的寄盼。這種選舉民主,在某種意義上是「選主」,反映的卻是奴隸意識,只不過被塗裝了「公民」之類的現代性。「公民」不分庶民菁英,也不為選賢舉能,票票等值,選出最大眾化也可能是最平庸化的參選人。
參選人為求勝選與連任,必然也得學平庸媚俗與權變,變得有時比奴隸還奴隸才行。郭台銘便是在藍營初選中邯鄲學步,而致落敗的例子。選舉民主在台灣,經常是折損菁英、而不是選舉賢能的制度。於是,真正的菁英不在政治、不掌政權;一旦庸奴當道,則沉淪無可避免。
李敖曾說台灣是美國人的奴才,真正賣台的只能是奴才的奴才。這樣說來,連奴才也被出賣了。於是,聰明的奴才應該「出賣台灣」、「買回大陸」。或許,李敖就是因此才成為2000年得票數最低的參選人。
但20年後,聰明人可能變多了,相信「選主」能換取更好未來的人卻變少了。果如此,在「維持現狀」裡輪迴獨台與台獨的舊夢,已漸漸無法安定台灣人的神經。近日台北安全部門鬧出的「私菸案」,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的是這種驚醒焦慮──舊夢裡的「維持現狀」面臨破局,藍綠誰來都一樣,何不趁亂黑一把?
面對《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台灣輿論仍是吹著解放軍動作越大,越是幫綠營助選的調子。[4]然而台灣的人心或許不是變了,而是乏了。不論「民主自由」還是「維持現狀」,都需要新的組合與新的思維,也需要新的秩序和價值。
崩解藍綠體制?
雖然蔡、韓與美國都在努力把持舊的框架,但無論意願或條件,他們既「統」不了,也「獨」不了,除了持續的壟斷與內耗。若從除舊布新的角度來看,從島上人心的焦慮反映來看,究竟選民認為如何選擇才有助於解乏?老派選民多傾向政黨認同,然而時移勢異,新選民或已不在意柯文哲消費歷史人物,也不在意那個黨名黨章了。如果崩解藍綠體制比「討厭民進黨」還解乏,那麼2020蔡英文必勝韓國瑜,又如何呢?
關鍵是,柯(郭王)聯盟的所謂第三勢力,除了「共議一國兩制 壯大現狀生活」之外,能提出比「不統不獨 維持現狀」更進步、更務實、更有前景的方案嗎?
[1] 〈雲林造勢 韓喊:拒一國兩制〉,《聯合報》,2019年6月16日,A1版。 [2] 〈年輕選票流失逾半 韓怪罪網軍帶風向〉,《自由時報》,2019年7月24日,A4版。 [3] 〈韓國瑜:當美中台能接受的領導者〉,《聯合報》,2019年7月23日,A4版。 [4] 〈陸警告台獨 敢分裂不惜一戰〉,《旺報》,2019年7月25日,A2版。
初選民調破功 現原形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08-26/290814
民粹與特定媒體造神 誤判形勢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4011935 選情告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821000019-260407?chdtv
韓:會和美國一直站在一起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