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湯 || 我曾是流亡學生
2011/08/16 12:29:05瀏覽341|回應0|推薦7

  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人!流亡學生,多麼明確的主題,再加上由成英珠編輯(很抱歉在這之前,我不知道成湯是誰),很自然的從書架上拿了下來,到一樓櫃台辦理借閱。

   我不曉得現在還有多少人對中國以前的事物有興趣,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興趣是聽平劇,在她同事同學眼中,可能算是個怪咖,但因為我的家庭背景與其他人相較之下,屬中國傳統式,所以我跟她溝通完全沒有問題,有時候甚至她還教我很多時下的事呢。我前面一篇心得說,對寫文章的方式有不同的體悟和改變,覺得沒有拘泥的必要,其實就是受這本書影響:在閱讀「我曾是流亡學生」時,可以說幾乎不用擔心有生澀冷僻的文字或過於繁複華麗的詞藻,它接近百分之百的口語,然後由聽者撰寫出來。我感覺到簡單就是美好的道理,畢竟於我而言,有時候過份思索,反而容易喪失本意,更不用說想傳達的意思了。

   看完這本書的心得,就是我對家鄉的事物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我的祖母是正房所生,但並未因沒有偏房而倍受寵愛,反而被其他幾房的親戚欺負,所以她的印象最後僅剩下憤怒和懊悔──憤怒的是當時由家族大家長表態,其他人跟進才遭受欺侮;懊悔的是她年紀輕輕來到台灣,據說她的媽媽後來是凍死的,原因是疏於照顧,為此她很難過,覺得自己不孝。

   雖然不知道其他人從這本書看到或得到了什麼,起碼我感受到一個世代的更迭下,產生的各種情況與可能,俗話說:「寧為太平狗,不為亂世人」,如果逼現代人面對戰爭,到底會產生什麼結局,恐怕是未知數,我不認為大家會不做反抗舉手投降,但也不覺得會演變成一場至死方休的戰爭。說到底,現在有現在的應戰方式,只是不變的,還是希望國家富強的心吧,畢竟經由電視電影小說已經可以充分體會戰爭的恐怖,實在不需要親身體驗。

   我為中國漸漸失傳的傳統工藝感到可惜,書上描述的繡花畫畫和詩詞歌賦,現在有幾人能做到?以最簡單的來說,同學之間提起粽子,不外乎說「我阿嬤做得最好吃」或「我奶奶作的口味最道地」,那是上一輩的人逢年過節仍會做這些節氣食物,但是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叔伯阿姨呢?會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我為失傳的傳統精髓感到惋惜。

   幾年前聽到中國設立很多「孔夫子學校」,裡面專門教導四書五經,讓這些文化資產繼續保存下去。說不定再過幾年,也會有很多人學習其他技藝,且大都不是為了混口飯吃時,我今天的憂心可以放下來了。

  本書原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chengtang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sly&aid=554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