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6 08:27:37瀏覽3653|回應2|推薦12 | |
最近財政部長一番「北市房價泡沫化」的言論,引發諸多討論。筆者今天想談的並不是房市本身,而是張部長的說話術。他這些關於房價泡沫化的發言,其實可作為所有政客的範本。因為他達到了政客夢寐以求的目標:說出完全不合邏輯的話,而能讓每個人都覺得部長在認同自己。 張部長的發言有兩個重點:第一,根據各項指標,北市房價已達泡沫化標準。第二,北市房屋供不應求,需求大於供給8萬戶。問題是:這兩件事根本兜不攏,誰聽過「需求大於供給」的泡沫? 果然他話一說出,各方紛紛響應。空頭總司令立刻回應:「房價已泡沫化,這是普通常識。」建商房仲也馬上宣揚「北市需求大於供給8萬戶!」大家各取所需,都認為部長認同自己的觀點。此等功力,內閣中何人能及? 儘管不合邏輯,張部長的談話倒是確認一件事:在台灣,囤房的成本很低。內政部前一陣子不是才公布空屋率數據嗎?全台各縣市的空屋率都上揚。如果北市房屋需求大於供給,空屋率卻還能增加,表示這些空屋的屋主寧可把房子空著,也不願降價進場,變成實質供給去滿足那些超額需求。屋主能這樣做,就是因為持有成本很低,房子好囤好養。 房屋持有成本低,有人怪罪低利率。雖然利率會影響房價,但調控房價本來就不是利率的政策目標。利率影響各行各業,甚至會影響到匯率調控。所以真正的該檢討的,還是過低的持有稅。 台灣的不動產稅,是屬於地方稅。長期以來一直被過低的稅基(公告價格)影響,除了導致養地囤房盛行與房價高漲外,更影響地方稅收。地方稅收不足,就跟中央(全國人民)討錢,中央哪那麼多錢?只好舉債。以地價稅來說,它的稅基(公告或申報地價)不到市價兩成。從近幾年全國地價稅收630億來換算,短徵的金額就達2500億。今年地方政府跟中央拿的錢,光是統籌款就達2100億,補助款更多。結果中央政府自己每年都必須舉債2500億以上。台灣的財政問題,基本上就是中央政府去借錢,借來送給地方政府,讓不動產多多的政客民代樁腳少繳點稅。 那跟朱立倫有什麼關係? 朱立倫今年七月,在新北市政會議中批評了不公平的不動產稅制,他指出其中最重要因素就是「公告地價」與「公告現值」。徵收土地都是用市價徵收,但為何不是用市價課稅?他還鼓勵財政局要有勇氣與決心面對。(7/17中央社與中時) 話說的義正辭嚴,但根據內政部統計,過去三年,新北市土地的價格飆漲了四成。新北市的公告地價(每三年調整一次),卻只調高了11%,這使得新北市的公告地價佔市價的比例,從99年的22.3%,大幅下降到102年的17.74%。朱市長一手拼命拉低公告地價,另一手卻高舉「市價課稅」的正義旗幟,實在讓人看的一頭霧水。 筆者能想到的,就是朱立倫早已決定不再連任。因為不連任,自然可以對「毋需兌現的支票」侃侃而談,說的多好聽都可以。下次公告地價調整,已經是三年以後。我還真希望我猜錯,因為這樣就可以要求他去兌現那「勇氣與決心」的承諾。 結果是什麼?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