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冬天的波士頓
2019/01/01 08:58:30瀏覽1044|回應0|推薦12

冬天的波士頓

楊義煌

生長在台灣一年四季如夏,偶而寒流來襲也只不過讓溫暖如夏的冬天變得像春天而已。難得見到雪景,台灣的人對白雪靄靄,天寒地凍的天氣有一個份莫名地憧憬,覺得好美,好平靜,好羅曼蒂克,也帶著幾分的敬畏,覺得無論穿多少衣服,在寒冷的天氣中,永遠少一件。偶而陽明山上下雪的消息傳開後,上陽明山的公路一定被擠上山看雪的人塞爆。等塞了數小時後到達山上時,那一點點的雪早就溶化了。但是人們樂此不疲,下一次再有雪的消息,還是衝上山上去。/

當年就憑著對雪的憧憬,選擇來波士頓留學,沒想到卻留住在波士頓四十年。可說飽經波士頓的風雪,每年都想快快搬到溫暖的南方,卻年復一年和波士頓的冰雪搏鬥。四十年過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個冰天雪地的冬季呢!/

從十月燦爛的楓葉枯黃後,白天急速縮短,下午四點半就天黑了,許多人得了冬季憂鬱症候,那不是疾病,卻是心病,陽光的減少影響了人們的情緒,產生了憂鬱傾向,開始的頭十年,我的冬季憂鬱症還蠻嚴重的,經過了年復一年的調適,現在已經完全沒有憂鬱情緒了。這還只是冬季前的小考驗而已。/

每年平均波士頓會有十場風雪,下了7英呎的雪,也就是堆在一起會超過一個人的高度,在寒冷的冬天,雪不容易溶化,一般進入12月地上開始積雪,一直到隔年春天三月時才溶化。要在這樣冰天雪地裡生活,很像小時候書本裡描寫的蘇武北海牧羊,在冰天雪地裡,饑吞氈,渴飲雪,苦苦撐了18年。今天在波士頓的蘇武當然不必再吞氈飲雪,但是波士頓的暴風雪是非常出名的,用在地的話說是東北炫風,把大西洋的暖空氣捲進冰冷的大氣中,化作雪都降到波士頓地區,1981年我剛到那一年的11月30日連續在二天內降下50吋大雪,不要說車子都完全被蓋住了,連房子也都被大雪蓋了一半。門都打不開,消防隊的救災工作最多的是剷除門口的雪,把困在裡面的人救出來。因為房子裡斷水斷電沒食物了。/

還記得小學課本上一則英國的納爾遜將軍小時候在暴風雪中,奮力前進,終於到達學校,課本的結論是偉人都是堅毅不屈的,現在想起來,還會啞然失笑,那暴風雪中奮斗的情景太像波士頓風雪的描述了。再說這樣的天氣,除了笨蛋才會去上學,學校連開的可能性都沒有,到學校去作什麼?看來納爾遜的智商有問題。他父母親也沒阻止他上學,真奇怪了。我想這大蓋類似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是胡謅出來的。/

一般來說,在波士頓下雪是很平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除非是暴風雪。但是下起冰雨就非同小可,常常會釀成災害,所謂的冰雨就是下來是還是雨,不管滴在那裏馬上就變成冰,樹枝被冰雨沾粘後,重量加大,能夠活生生的把樹枝扯下來,連帶的也把電線給拉下來,馬上就斷電,下到地上的冰雨馬上就把大地變成超級大的溜冰場,走路就是溜冰,開車就等於滑船,方向盤是沒什么作用的,一定會有一堆車禍發生,甚至幾十輛的車子堆疊在一起。波士頓每過幾年就來一次冰雨,非常可怕,在地的波士頓人可以說聞冰雨而變色。/

常常會有台灣的朋友問我,你們堆雪人嗎?久住波士頓的人沒有那種心情去堆雪人,雪在波士頓不是拿來玩的,也不是拿來欣賞的,雪在波士頓像極了老天給人們的考驗,是用來搏鬥的。那裏還有心情去堆雪人?但是電影裡,雪是如此的美,美得令人嚮往,像韓國著名電影,愛在哈佛,俊男美女,令人以為波士頓人都像男女主角一樣帥,一樣美,那其實只是電影的虛構而已,下起雪來,就怕滑倒,那裏會裝扮的如此迷人。/

到了冬天,所有的湖泊都是冰封的,最厚時冰層能超過一呎。人走在上面是完全沒有問題,連馬車都能走上去。冬天湖上溜冰是很多波士頓人的愛好,但是危險性高,常常會滑到冰層太薄的地方而冰裂落水,若沒有馬上就脫困,只需要幾分鍾就沒命了。說來可怕,但也言過其實。冰封的湖面也有相當好笑的傳奇,一位修行的和尚,走在冰封的湖面上,影片流傳到youtube上,竟然有上百萬的人追捧,說是得道高憎能夠水上飄神功,引起了許多人想拜師學藝。後來這位和尚自己出來說明自己走在冰封的湖面上,不是水上飄神功啦!/

身體經過數十個寒冬捶練,對寒冷的天氣忍受力比常年生活在亞熱帶的朋友強了許多。每次回台灣,大家都裹著大衣,我卻覺得一件薄薄的長衫就夠了。最滑譏的是高爾夫球場都提供冬天早晨特價,說是太冷了,打球的人太少,但那種溫度甚至比波士頓春天的氣溫還暖和,讓我每次都邀朋友打早球。有一次碰上寒流,氣溫下探6度,我找朋友去打球,他還以為我有神經病,只有6度的氣溫如何打球。殊不知在波士頓,就是0度我們都照打無誤。/

若是你想嚐嚐冰天雪地的滋味,冬天來波士頓一定能滿足你的好奇,但請有心理準備,會讓你冷到嘰嘰叫,若再去找個滑雪場,學一學滑雪,一定值回票價!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yang&aid=122887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