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25 05:10:20瀏覽4727|回應6|推薦137 | |
上圖為希區考克電影「迷魂記」的海報
文:陳華瑛 / 圖片:網路資訊
從小聽童話故事,每講到愛情,最後一定是:…公主和王子結婚了,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後呢?從來就沒見提過公主和王子是如何經營幸福快樂的生活的? 然而結婚之前的故事就多彩多姿了。求偶期大概是動物一生中最恣意放肆、最飛揚跋扈、最富戲劇性的時刻了。追鳥族的人最清楚:鳥類在求偶上花招百出、標新立異、 出奇制勝,絕對讓你瞠目結舌的。通常是公鳥使盡渾身解術企圖贏得雌鳥青睞。成功後有的會幫雌鳥一同築巢孵蛋撫養下一代,有的則掰掰手繼續他擅長的誘惑遊戲。 哺乳動物的求偶就比較恐怖了。雄性為爭取交配權可能大打出手,結局慘烈至非死即傷。甚至草食動物如麋鹿、河馬、野牛或大象之流的都可能打得頭破血流,慘不忍睹。 那麼人類呢?這就複雜得多了。說起人類兩性間的情愛,那各式各樣可歌可泣、尋死覓活的海誓山盟是很讓人頭暈目眩的。無數文學、音樂、戲劇作品不都是圍繞著這個主題打轉。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不就愛得意亂情迷、盪氣迴腸、撕心裂肺、死去活來? 然而最膾炙人口的還是要算荷馬史詩特洛伊的故事了。一句傳頌數千年的名言「那發動千艘戰船的容顏」( 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講的是傾城傾國的絕代美女海倫,原為斯巴達國王之后,卻被特洛伊王子誘拐出走。國王丈夫立時怒髮衝冠,號召希臘聯軍乘著千艘戰船馭風破浪而來,企圖攻破特洛伊之城。然十年征討未果,最後是以一匹木馬的詭計才得逞。這也就是木馬屠城記的故事始末。海倫的絕世容顏導致無數戰士陳屍沙場?多少家破人亡、親人肝腸寸斷?此情愛的破壞力讓人心驚膽顫。 話說我在二十多年前初次觀賞希區考克的電影「迷魂記」時,只當它是講一個驚悚懸疑的謀殺故事。此片在1958年發表,於1996年利用數位技術修復後重新發行。劇情概要是這樣的:焦慮不安的退休警官「史考迪」飽受懼高症的困擾。一日受到老同學「凱文」的請託暗地跟蹤並保護其妻瑪德琳。凱文聲稱她似乎被一位古早前自殺身亡的祖靈附身,常常精神恍惚、魂不守舍且行蹤不明。儘管史考迪對靈異之說一笑置之,卻在跟蹤的過程中逐漸為這位氣質優雅脫俗的金髮美女吸引住,並沉迷於她難以捉摸的謎樣氣息。不久兩人因緣際會而墜入情網,誰知瑪德琳旋即跳樓自殺而身亡。 痛失戀人的史考迪肝腸寸斷,陷入陰暗抑鬱的幽谷無法自拔。一天他失魂落魄地在街上尋覓伊人身影,突然有位神似瑪德琳的女子出現眼前… 然而她的五官雖然與瑪德琳相似,氣質裝扮卻有雲泥之別。瑪德琳雍容高貴,總是淡掃娥眉,衣著素雅。而眼前的女子則屬庸脂俗粉之流,濃妝豔抹,談吐俗氣。史考迪有些糊塗了。女子對他的莫名糾纏也充滿戒心, 自稱叫朱蒂,希望史考迪不要弄錯人了。 然而劇情不久就揭示史考迪熱戀的瑪德琳其實就是這位朱蒂假扮的。整個事件是老同學凱文設計的圈套。他企圖謀殺自己的老婆瑪德琳,乃教唆容貌相似的朱蒂假扮成瑪德琳,模仿其妝扮舉止來誘惑史考迪。等史考迪真的墜入情網後,在一次出遊中朱蒂故意衝入教堂的螺旋式樓梯間(下圖),爬上高高的鐘塔而跳樓自殺。有懼高症的史考迪爬梯至一半就因頭暈目眩而止步,此時即聽到情人淒厲的尖叫聲,並從梯旁窗口瞥見她在塔外落地身亡。
上圖即「迷魂記」廣被討論的螺旋形的視覺母題,看久了任是無懼高症也可能頭暈目眩的。
其實凱文早算好有懼高症的史考迪爬不上數層樓高的螺旋梯。他早先已殺死了穿著跟朱蒂同樣的老婆,帶著屍首等在塔頂。一俟朱蒂跑上來,就把老婆推下去,讓史考迪以為瑪德琳是自己跳樓自殺的。當然,事後史考迪成了目擊自殺事件的最佳證人,無人懷疑凱文跟老婆之死有任何瓜葛。過後凱文以財物重謝朱蒂,兩人即分道揚鑣。 誰知史考迪竟鬼使神差地又碰到朱蒂了。他當然不知自己魂牽夢繫的瑪德琳其實就是朱蒂假扮的。他開始積極追求朱蒂。朱蒂完全清楚史考迪把懷念瑪德琳的心思轉移到她身上了。她心有愧疚,既同情心碎的史考迪,又有感於他的癡情,乃對他漸漸產生好感與情愫。朱蒂起了真情,竟異想天開如果能讓他忘掉(她假扮的)瑪德琳,轉而變成愛她本人(朱蒂),或許可以成就一段良緣?朱蒂因此半推半就地跟史考迪拍拖起來。 然而朱蒂的本色是俗艷女子,不符合史考迪的品味。他仍然朝思暮念那個子虛烏有的瑪德琳。那個挽著柔亮金髮的貴婦人,一個若即若離、難以捉摸的女子。她那一身素灰色的衣著就跟舊金山的晨霧一樣是個撩人的謎 … 於是史考迪著手改造朱蒂,無視於她的尊嚴與感受,執意把她當成布偶娃娃一樣從頭到尾重新塑造,改成跟他死去的夢中情人一模一樣:幫她訂製瑪德琳風格的服飾,要她挽起金髮,淡掃娥眉…朱蒂不能相信自己會二度踏入同樣的夢靨裡:之前被凱文改塑形象,如今又被史考迪強迫做翻版。但她無法推拒愛人的擺佈,委屈求全。然郎心似鐵,終就把她推向死亡之路。
~~~~~~~~~~~~~~~~~~~~~~~~~~~~~~~~~~~~~~~~~~~~~~~~~~~~~~~
老實說我初次觀賞完這部電影時覺得怪怪的。詹姆士史都華與金露華分飾男女主角,兩人演技精湛絲絲入扣是沒話講。故事發生的地點是舊金山。史考迪受託熟練地駕車跟隨瑪德琳穿梭舊金山的大街小巷,那車外風景山光水色賞心悅目,給我很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只感覺整個謀殺圈套的設局實在太匪夷所思,叫人難以置信。果然紐約時報也曾評說情節牽強得嚇人。該電影在1958年上映時既不叫好也不叫座,被歸類為希區考克的失敗作品。 誰知後來竟然峰迴路轉,有起死回生的發展。話說英國有個「視與聽」(Sight and Sound)雜誌每十年會向影評人進行一次史上最佳影片的評選,「迷魂記」從1992年代開始在評選中展露頭角。及至2012年竟然推翻了常年穩坐榜首寶座的大師作品「大國民」(Citizen Kane)。該片扶搖直上一步登天,著實出人意外。 我對電影是大外行,當然不解其緣由,忙上網參考專家的論述與指點,方才撥雲見月。原來「 迷魂記」暗藏多重耐人尋味的命題,那殺妻的陰謀故事線只是個幌子,並非重點。片中的螺旋形的視覺母題、鏡像理論、戀物癖,到導演對女性的看法做最深層的自我揭露等等…使它成為希區考克最受討論的作品。 首先,「迷魂記」受到後來影評人的青睞似乎是它跟現代人的品味比較投契。詹姆士史都華在此前一向飾演心善可靠的正派人物,一個總能披荊斬棘抱得美人歸的英雄。然而他在「迷魂記」裡來了個驚人的大轉彎,扮演一個身體與心理皆有殘缺的男子(他有背傷,還有嚴重的懼高症)。他不幸還有個叫凱文的老同學雖溫文儒雅,卻包藏禍心、心狠手辣,「利用」他的弱點設計圈套殺妻。史考迪知情後痛恨被耍受騙,對幫凶朱蒂恨之入骨(痛恨朱蒂拆穿了他的夢中情人是個假象?),把她逼入絕路掉樓身亡。兩位美女以恐怖的方式慘死,史考迪對有血有肉且愛他的朱蒂麻木無情,而主謀凱文殺妻居然可以逍遙法外。這種種使整個影片呈現令人毛骨悚然的陰鬱氣息,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那時的觀眾會覺得很不爽了。 然而現代的觀眾世故得多。明白現實世界是複雜曖昧的。如今英雄不再,卻不乏像史考迪或凱文這種對待女人極病態的人。他們對伴侶有諸多不滿,施展專橫掌控的手段;而對方若是不肯就範則由愛轉恨,祭起恐怖份子慣用的殺燒砍劫的伎倆,無所不用其極,令人髮指。 再者,「迷魂記」廣為後進導演界欣賞推崇,原因是希區考克開風氣之先,開發運鏡技巧來加強藝術性與美學的感染力。 以前的電影都是以製片公司老闆為主導,導演依照老闆的意願指導演員演戲,而攝影師的工作基本上是「紀錄」 性質, 是對客觀對象與場地的機械紀錄 。希區考克在導演「迷魂記」時則徹底改變了此一遊戲規則:導演搖身變成手握大權,全面介入拍片的各方面。他曾不厭其煩地跟攝影師切磋琢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要求攝影師挖掘新的運鏡方式與技巧來增強鏡頭的藝術表現力與美學效果,以渲染他需要的情境和氣氛。電影攝影藝術(cinematography )因此片而向前跨了一大步,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迷魂記」出品後專家都看得出來這是希區考克最露骨的自我揭露。熟悉他的人都知希區考克對金髮美女十分著迷,而且對在其影片中扮演女主角的演員有專橫掌控的傾向。他藉此片露骨地表達他對女性愛恨交織;又似乎在昭示「夢中情人」都是假的,有毒的,甚至是致命的。 「迷魂記」不同於之前的電影也在於它講究運鏡技巧,無論是外景的呈現,或內心的影射都給人如詩如畫的美感,既新穎又富創意。專家們讚揚它是用鏡頭譜寫了一首優美雋永的詩歌(cinema poetry),雖然這首詩歌暗藏驚悚的陰風怒濤。 此片還有一項為導演們津津樂道的創新攝影技術叫「滑動變焦」,(Dolly zoom),是一種破壞正常視知覺而造成不安感的機內特效。此作法後來被電影界廣為運用,其特色效果也以「迷魂記」的片名稱之 -- the Vertigo effect 。對此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參考維基百科的解說。 有趣的是:當初紐約時報曾批評此片情節牽強得嚇人,質疑現實生活中有誰會去設計這麼複雜陰毒的殺妻詭計?這話顯然說得太早太滿。雖說希區考克在拍攝「迷魂記」時沒有預測或影射未來的企圖,誰能料到數十年後竟出現網絡的發明,接著所謂的「虛擬現實」會撒下天羅地網。21世紀的人雖然世故得多,可是對「夢中情人」的需求仍有廣大的市場。真實世界裡沒有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也無妨,帥哥美女充斥網上可隨手拈來,跟「迷魂記」中朱蒂假扮的瑪德琳如出一徹。不肖之徒編造虛假身份 / 形象來騙色騙財、敲詐索命,這類恐怖事件時有所聞。而各種陰謀詭計之光怪陸離、荒誕不經比起「迷魂記」裡的佈局,絕對是有過之無不及。從這個角 度來看,「迷魂記」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會令21世紀的觀眾感到驚艷、產生共鳴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這層意義上來說,劇終從教堂傳出來的不啻是一記響亮的警鐘。
下面請欣賞「迷魂記」的預告片:
延伸閱讀: 3) 網戀的迷離幻境(一 )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