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14 05:10:21瀏覽2161|回應4|推薦105 | |
與上圖那叫人眼花撩亂的絢麗璀璨不期而遇時, 我被震撼的目瞪口呆(請參考拙作蠻荒與夢幻的阿拉斯加(四):秋之狂想曲 )
文 / 攝影: 陳華瑛
噢!那該是古早以前的事了?是2003年? 2003年盛夏中家父辭世,之前曾臥病數月。這期間大姐和其他家人來往奔波,身心鬱卒。待夏日的烈燄逐漸收斂,秋天貓步般悄然而至,我突然想到:美東醉人的秋色應該是一帖家人療傷止痛的最佳處方。於是我開始積極籌劃這趟秋色之旅。喜愛攝影的二姐說她會帶才買的數位相機前來。先生一聽,就說我們也該買一台。 我一向是個落後潮流好幾步的人,那時還搞不清楚數位相機是啥東東?先生跟我解釋半天,我說:哎呀!相片就是要沖洗出來才能「秀」給人看,把它們放在電腦裡多沒意思,多不方便?我堅決反對。先生沒理我,自顧自地買了一台帶去。 現在回想起來還搞不懂當時自己怎地那麼土呆?在數位之前我們旅行出門都是帶上一台相當有噸位的傳統相機,加上二、三十組膠卷。每回要按快門前都得思慮再三,衡量眼前景觀值不值得拍攝。有時好鏡頭稍縱即逝。這麼深思熟慮是因為膠卷有限。而每回沖洗出來的成品不如人意的佔多數,大半被淘汰丟棄。因此我對攝影敬而遠之。覺得攝影太浪費精力資源、污染環境(相片紙張不能回收)。 當然,那已經是歷史陳跡了。自從(傻瓜)數位相機出世以後,傳統相機的不便與問題就全解決了。而像我這樣的相機白癡儘可採取「以量取質」的策略, 照它千百張後總能篩選出個把像模像樣、私心竊喜的成品。我開始感覺到攝影樂趣無窮,也對自助旅遊興致勃勃起來。 漸漸地我變成了一個獵人,一個背著相機的獵人,以鏡頭搜奇獵艷。雖然有時覺得相機這個小框框能力有限,跟本尊的大氣魄差太遠。但是從另個角度來看,它的不足正可用來凸顯「局部」。在一片枝蔓横生、雜草紛陳的世界裡,這個小框架可以隔離出一方最美好的角落,把一小片純淨的天地圈起来,定格成永恒的畫面。我沉迷於尋找這麽一個有濳力的「局部」,或是動感十足的瞬間,感覺像在譜寫一首雋詠的詩篇、編織一齣奇幻的夢境,有一種從事藝術創作的快樂。
一位尋夢人漫步至歐佩賓湖前,一時天地悠悠不知今夕何夕浮上心頭,讓人有一夢千年的出世之感。(請參考拙作 五訪洛磯山脈(一)歐哈拉湖畔雪山行 )
以前我出門旅遊常常漫不經心地,之後沒多久就忘了十之八九。攝影促使我留意起日常生活的細節,想法挖掘隱藏在周遭的美好與精彩。勤用鏡頭做見證的結果把我的觀察力磨練得敏銳起來。又為了與親朋好友分享我的經驗、驚艷與感受,為了協助別人看見我看到的美,還要思考如何耕耘部落格?怎麼看圖說故事?更別提還得頻頻上網搜索資訊做補充說明… 我衷心感激數位相機的發明者(柯達員工Steven Samson 史蒂芬沙森在1978年發明的)。它為我帶來的快樂真是說不完。我的生命因此變得多采多姿。相信這世上有很多人也是類似的受惠者。先生常說那發明人應該得個諾貝爾獎才對。 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如果」數位相機沒被發明,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我。極可能我今日只是一個沙發馬鈴薯,一個老年癡呆症的候選人。 感謝 Lansing 的邀請參加「拉拉手」活動,後面應該誰來接棒呢?歡迎各位格友自願參加,讓大家分享更多發人省思的「如果 …」。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