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他們與我為敵
2021/11/03 15:14:25瀏覽4875|回應2|推薦105

小學生的學校聯絡簿不分高、低年級,始終保有家長簽名欄。欄位的右側有數行空間,用來讓孩子書寫日記,而且開放給家長與老師共同介入。

這種公開的日記,孩子當然不見得會透露私密心情,但在十歲上下年紀,孩子筆下仍處處可見直率痕跡。例如兒子小日記上面曾出現一個句子:「班上總有一些人喜歡“與我為敵”,他們真應該改一改自己的個性!」

應該讓孩子修改後才給老師?還是呈現原貌?我默默盯著那行字句。

孩子在校的頑皮行徑,早已被老師用滿滿紅字註記在聯絡簿上。我雖未必一逕認同支持老師,但說要完全漠視,也不可能。

不想吸引老師關注,也不想壓抑孩子。孩子坦然表現自己的心情,不正是最珍貴的訊號與線索?我試著沿著那線索抽絲剝繭。

「你要不要想一想,為什麼同學要『與你為敵』?」我小心地問。

「他們天生就是囂張,愛找麻煩!」兒子回答。

我開始適應孩子從國小低年級隨口的「討厭」、「好心」到中年級「囂張」、「耍帥」這類用詞轉化。

「小時候我的同學好像不會這樣啊!一定是我們自己脾氣也有些不好吧!」我試著引導孩子自省。

「媽,你不知道啦,現在的學生跟你們以前不一樣啦!」兒子十分斬決。他的話中沒有尖刺,但我卻像踩到了荊棘。

這是所謂「代溝」畫出來的簡單界限嗎?無法比擬的時空差異,無法類推的經驗,成人的道理不符孩童的現實,是無法取用的。

但我們與孩子真的是「兩個世界」的人嗎?

我閉上嘴,想起自己對孩子闡述的彷彿也是不實的記憶,自己的童年絕非和平世紀。小時候與同學發生爭端,我並沒有能力大度包容,或事事聽從成人規勸而反省。

翻開一本保存至今的小學日記。日記本裡浮出和「他人與我為敵,他們應該改善自己」含義相近的內容,只不過用的是小女孩打小報告的那種語法,抱怨的頻率似乎還高過兒子。而每逢被母親指責犯錯,雖然沒敢理直氣壯地回話:「你不知道啦,我們現在跟你們以前不一樣啦!」但當年內心的旁白卻也如出一徹。

我們是否都曾高舉年代隔閡的盾牌,假定師長、前輩們處在一個更為單純容易、紛爭挑戰較少的年代?假定上一代人看不懂我們世界的複雜模型?或者,這些假定完全合理,因為當長輩推定「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把經驗視為是數量的衡量,卻忽視滋味的體驗可能大不相同。每個世代都有屬於他們的社會化歷程,由他們同儕所形成的社會,才是活生生的真實社會?

「孩子這種用詞會給老師留下不好印象,你應該多注意!」在大學任教的胞弟,聽我笑談兒子「與我為敵」的小日記時,嚴肅地提醒我。

我倒是珍惜兒子尚能流露他的直白感受,我們因此也才能捕捉孩子小社會裡的真實動態,一旦為博取「老師的好印象」、「父母的肯定」力求掩蓋與扭曲,真實訊息也將不再自由流出。

孩子只是漸漸和我們一樣,會在群體中看到敵意,看到群體劃分界限、各司其利。孩子也正在面對世界不再環繞自己為軸心旋轉的事實,迎接不盡然友善的眼光或耳語,在群體中遭遇衝突對立,被迫學習調節與解決。

如果沙特用「他人即地獄」揭示人的存在與困境,他人與我為敵的短暫壁壘又算得了什麼呢?

也許不需給孩子退敵的良方,只要能與孩子一起學習,學習感謝敵人帶來的每一場挑戰,學會辨識當我們被敵意逼迫時,只是選擇匆匆反擊,或來得及再沈澱一會兒?學會發現敵人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不好的自己,然後覺察…這迫害的力量,是否來自自己多過敵方?

兒子聲稱「與我為敵」的那些同學,不久後又與他化敵為友。一時的爭鋒相對,並未讓喜歡結交朋友的兒子卻步。孩子們的小社會仍繼續在他們的探索、理解、遊戲中,慢慢塑形……。

孩子正在學習建立與這個世界的關係,而我們成人也尚未完成這個歷程。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hsiuchen&aid=170195848

 回應文章

人神佛魔上帝各種萬年禍害沒必要再丟臉萬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打擾了!!
2022/01/25 17:34
 A217
▲👍💥●人只有三件麻煩事("老"不是麻煩事)!!\^O^

▲👍💖●想越久 (越正確) !! 歡迎有空來坐坐!!\^O^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1/10 15:46
有機的成長中,是令公子的egos,ethos,pathos,即自尊、人格、情感。🌈👏👏👏
有些爹娘挺焦慮,小犢若在平庸的世界裡成功了,豈非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