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6 19:10:39瀏覽3564|回應10|推薦109 | |
石慶愷從美國第一位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金獎得主范克萊本手中領取首獎獎盃。(圖片取自范克萊本大賽網頁) Rubato(自由速度)是音樂裡點石成金的精靈,莫札特兩百多年前對鋼琴學生「左手定速,右手Rubato」的建議,至今仍被現代鋼琴家奉為金科玉律。 對於華裔鋼琴家石慶愷而言,他的人生就像莫札特330號鋼琴奏鳴曲,左右手協調唱和,沉穩定錨,卻能隨興暢快揚帆遠行,創造無限驚奇。 從2006年來,五年內陸續奪下華盛頓國際業餘鋼琴大賽、波士頓國際業餘鋼琴大賽、巴黎國際業餘鋼琴家大賽桂冠,39歲的石慶愷5月29日在第六屆范克萊本國際傑出業餘鋼琴家大賽 (Van Cliburn Foundation's 6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for Outstanding Amateurs)中,贏得首獎。 97年曾挑戰國際鋼琴界最高挑戰的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過關斬將,成為晉級決賽的美國四位好手之一,石慶愷14年後重返德州福和市 (Fort Worth),以業餘身分、職業火候,在初賽、複賽、決賽一路過關斬將,捧回個人第四個業餘鋼琴家大獎賽首獎錦標。 石慶愷為這次比賽選了全套「舊瓶新裝」的曲目,無論是上世紀英國鋼琴家米拉哈斯採自巴哈聖詠小品Jesus, Joy of Man's Desiring,或是杜蘭改編自德布西四手聯彈作品「小舟」,石慶愷忠於原作精隨,卻又能以超凡的樂感和想像力,細膩展現每支曲子的層次感與彩度。 「Doctor is the winner of Cliburn」,30日的德州阿靈頓地區主要報紙Star-Telegram在頭版新聞中圖文介紹了擊敗72位參賽者,以「變奏曲」、「主題改編曲」在整個賽程中表現突出的石慶愷。 該報指出,精湛的琴技、超凡的樂感,比專業演奏家還出色的這位Doctor,不是音樂博士,而是馬州喬郡、霍華郡執業的腸胃專科醫師。石慶愷除了奪得總冠軍,也獲本賽事的「觀眾票選獎」,並以布拉姆斯改寫韓德爾的「變奏曲與賦格」獲得「最佳浪漫派作品演奏獎」。 在馬里蘭州成長、受教育,石慶愷父母石永圭、馮太孚和多數第一代華裔移民家庭一樣,自己雖不懂音樂,卻全力栽培兒子學藝,石慶愷也不負父母期望,自青少年起嶄露天份,在小提琴、鋼琴大賽得獎無數,高中畢業時還以優異學業成就榮獲總統學者獎,是馬州兩位獲獎學生之一。 高中畢業前,石慶愷一心想做鋼琴演奏家,因為母親一句話「做不了演奏家,你甘願教書嗎? 」,讓他重新思考人生路,決定習醫。 在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接受完整的醫師養成訓練,石慶愷卻從未忘情他最愛的鋼琴,追隨鋼琴大師麥克唐納學藝,並曾與哈佛大學管弦樂團演出協奏曲。就讀醫學院時,為全心力挑戰范克萊本鋼琴大賽,決定休學一年,賽程結束,再穿回白袍繼續醫醫院實習課程。 接下來的幾年,石慶愷拼事業,也和琵琶第音樂院預科小提琴老師瑪雅 (Maya Bendor)共組家庭,成家立業,有了三個寶貝女兒。在行醫與家庭之間恪盡職責,石慶愷還是難忘舊「琴」人,夜深人靜時,就是他獨佔琴室、與琴對話的親密時刻。 2005年,在另一半的鼓勵與支持下,石慶愷以「華盛頓國際鋼琴藝術家大賽」作為重新出擊的試金石,準備一年,從容拿下金獎及「藝評記者獎」、「觀眾票選獎」、「最佳比賽曲目」及「最佳現代作品演奏獎」等五大獎項,沉睡許久的演奏家夢想,再度甦醒。 石慶愷表示,參加這種鋼琴大賽其實是相當愉快的經驗,因著得獎,也為他贏得不少演出機會。他提到,參賽者各有專才,多是初識,但一談到共同的老朋友鋼琴,彼此就有了共鳴,分享意義多於競比。 范克萊本首獎的宣布為石慶愷生命又一次的Rubato暫畫下休止符。帶著餘韻回歸規律,未來三年,石慶愷將定錨沉潛,靜待生命樂章的下一個Rubato。 上圖:脫下白袍的石慶愷是鋼琴演奏家,圖是石慶愷五月底在馬州霍華郡社區學院音樂廳一展琴藝。 ~*~*~*~*~*~*~*~*~*~*~*~*~*~*~*~*~*~*~*~ 「如果石在醫學上有和音樂一樣的天份,那他選哪行可得傷透腦筋了! 」1994年,石慶愷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在首府國殤節戶外音樂會上合作李斯特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天華盛頓郵報上的樂評有了這段結語。 華郵樂評的「預警」,其實從未給石慶愷造成困擾。儘管有人喜歡以「身體的治療師」、「心靈的治療師」來連結醫師、音樂家,對於同時具備兩種身分的石慶愷而言,醫學與音樂從來並行不悖,因為他在進入大學前已清楚為人生定位: 醫學是職業,音樂是興趣。 若問石慶愷「醫學和鋼琴,最愛的是誰? 」他會毫不思索立刻答覆你~「當然是鋼琴! 」 熱愛鋼琴演奏,石慶愷以比賽逼自己在音樂裡更上層樓,「每一支曲子,從理解作曲者的意念,再把這意念詮釋、傳達給聽眾」,石慶愷最享受的,不是榮耀領獎的一刻,而是精益求精的整個過程。 「鋼琴和我,你到底愛誰? 」醫學沒機會和音樂「爭寵」,石慶愷卻抗拒不了「新歡」-三個寶貝女兒。大賽前總得加油緊練,女兒們忍不住會對沉溺琴室的爹地,嬌嗔發難。 老大9歲、老二7歲,在妻子調教下,分別學小提琴、大提琴,從小在古典音樂薰陶下成長,兩姐妹都有超齡的樂感與音樂性,石慶愷鋼琴、妻子中提琴,隨時都可來段即興四重奏。 1年半前又添了老三,兩夫妻已「規畫」好,老三專攻小提琴,石家四重奏「擴編」成五重奏,指日可待 ! 石慶愷和妻子、兩個女兒的四重奏。石家室內樂團在幾年內,可望「擴編」成五重奏。 (Wendy Benner提供) ●生涯大事記 1990年: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自私立聖艾伯斯高中 (St. Albans)畢業,獲馬州總統學者獎 1993年: 哈佛大學畢業,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就讀 1994年: 獲NSO協奏曲大賽大學組首獎,與國家交響樂團二度合作,在首府國家大草坪合作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1997年: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入圍決賽及最佳藝評獎、最受觀眾歡迎獎 1998年: 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畢業,獲該校年度Sudler 藝術家獎,賓州大學醫學院實習 2000年:與小提琴老師瑪雅 (Maya Bendor)結婚 2001-2004年: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腸胃科Fellowship 2006年:華盛頓國際鋼琴藝術家大賽首獎 2007年:波士頓國際傑出業餘鋼琴大賽首獎 2008年:巴黎國際業餘鋼琴家大賽首獎 2011年: 第六屆范克萊本國際傑出業餘鋼琴大賽首獎 ●新聞小辭典:范克萊本鋼琴大賽 范克萊本鋼琴大賽是1958年為紀念美國首位獲得國際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第一名的范克萊本 (Van Cliburn)而舉行,1962年創設,每四年舉行一次,在全球各大洲設選拔賽站點,決賽則於范克萊本基金會總部德州福和市舉行。參賽者除了準備約3小時的獨奏曲目,還必須準備一支室內樂、兩套協奏曲,嚴苛程度是國際少見。 范克萊本音樂基金會從1999年起為非音樂專業人士舉辦國際傑出業餘鋼琴大賽,參賽者必須是「不靠音樂吃飯」的愛樂人士,該賽事每兩年舉行一次,報名參加本年度大賽的共有72人,從35歲至72歲不等,本屆參賽者有醫師、建築師、幼稚園老師、退休舞者、珠寶商、房地產估價人員、劇作家、企業經理、律師等。 獲得前三名的鋼琴好手獲頒獎座、獎金,並有公開獨奏演出機會。 (想聽更多video或是audio recording 的格友,可直接至Chris的網站http://christophershih.com/web/home.aspx)
石慶愷和太太馬雅 (中)、父母石永圭、馮太孚。 石慶愷和家人定居在馬州伊利卡市。(Wendy Benner提供)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