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4/21 01:07:23瀏覽3102|回應6|推薦41 | |
《我讀故我在- 走出暗谷巷》 Schizophrenia 以前叫「精神分裂症」,現在在台灣改稱「思覺失調症」。 全球受到此病症困擾的,約2300萬人。美國,約有1%人口終身和這個不治之症共存。 這個疾病近年來受到台灣民眾關注,多和社會案件有關。從小燈泡慘案開始,到公視製作廣受好評的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讓長期活在社會邊緣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和家屬,如果沒有被同情到,至少也被關注到。 美國不乏此類社會案件,多半是精神分裂症的媽媽殺了自己的孩子的人倫慘劇,2014年,加州一位名叫Megan Huntsman被警方發現,從1996至2006之間共殺死六個親生子女。 而美國社會對「精神分裂症」開始有非負面評價,則要感謝2001年奧斯卡金獎影片A Beautiful Mind。這部傳記式劇情片敘述諾貝爾數學獎得主約翰納許的一生,約翰納許是普林斯頓終身榮譽教授,也終身受到精神分裂症困擾。 4月11 日讀到華盛頓郵報的新書書評 HIDDEN VALLEY ROAD,是一個家庭故事,也是一部美國治療「精神分裂症」發展史,對這個心理本來就充滿好奇的我,馬上下單,一口氣在兩天內讀完;才問世一周,此書已經衝上華郵紀實體暢銷書排行榜第三名。 這裡,就來向愛聽故事的你,推介一下這本書,容我暫且翻譯成《走出暗谷巷》。 暗谷巷 (HIDDEN VALLEY ROAD),是科羅拉多州Colorado Spring的一條路,退役軍官唐高文(Don Galvin) 在50年代帶著一大家子住進來時,這條巷子還是石子路,沒幾個住家。唐和太太咪咪,共生養12個孩子,正好落在戰後嬰兒潮的1945到1966年間。10個男孩後接著是兩個小妹瑪格麗特和瑪莉。 女主人咪咪出自德州貴族家庭,聽歌劇古典樂長大;唐出自紐約中產家庭,但一表人才又奮發向上,軍職或情報界表現出色,養家餬口還不忘上進,40多歲拿到博士學位。 這個常上地方報刊的模範之家,是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咪咪是社區的社交名媛,貌似高尚而亮麗的家庭,卻有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 : 高文家的10個兒子有6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是前彭博新聞社調查記者,也是暢銷書Lost Girls作家Robert Kolker,他數百小時的訪談錄音,在2016年以後進行,訪問了咪咪高文和子孫、鄰居、熟識友人及美國精神病醫學研究中心的「精神分裂症」前沿研究人員,核心人物有兩人,就是排行11、12的瑪格麗特和瑪麗。 現年已54、56歲的這兩個姊妹,從小活在兄長暴力、父母放任、漠視的家庭環境,年紀小的時候,不知真相而活在困惑之中,姊妹倆成為互相取暖的命運共同體,直到瑪格麗特於13歲時被送去高文友人家寄養。 直到兩人成年,才知道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都被高文家的老二吉姆(Jim)長期不倫性侵。當她們向母親揭發兄長獸行時,母親不但沒安慰,反而袒護兒子這樣做乃是因和女友感情破裂導致精神不穩。 吉姆和排行第十的彼得都因為長期服用抗擊精神疾病的藥物產生的心臟血液疾病副作用,40幾歲就早早過世;比這兩人更早離世的是排行老三的布萊恩。才20出頭,布萊恩買把槍,到剛分手不久的女朋友家,殺了她然後自殺。 美國精神科醫學對「精神分裂症」目前的研究成果,要感謝高文這個家庭,因為一家12個子女至少6人確診,醫界對於這個精神疾病究竟是環境因子或是遺傳因子導致,有更清楚的理解。 這本書有個人物,讀來最有感動,她就是排行12的瑪麗(後改名琳西),因為她,我認為書名取為《走出暗谷巷》比《暗谷巷》更來得貼切。 高文家的女主人咪咪2017年以90歲高齡在「暗谷巷」老宅去世,去世前的臨終陪伴到去世後的葬禮、房產出售、兄長照顧都是瑪麗一肩挑起;不同瑪麗以原諒家人、照顧家人的方式,和自己和解,瑪格麗特選擇保持距離避免更受傷害,她看著妹妹做這麼許多,不忍心仍不改其志,心中卻難逃罪惡感。 和一些癌症類似,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受到兩個因素「先天遺傳」(nature)和「後天環境」(nurture)的制約;這本書告訴我們,遺傳,不代表會發病;家族沒有基因,也並不保證不會得病。 以此書的主角瑪麗和其他五個沒有精神分裂症的兄姊,他們可能都有遺傳因子,但沒有發病;至於他們的下一代,作者對瑪麗這一家著墨較多,當初結婚後,她也考慮要不要孩子,但是根據對他們家族的基因研究,她仍和丈夫生養了一對子女,為了不給子女創造可能發病的成長環境(就是,別複製Mimi and Don的教養方式),她小心翼翼、用心良苦。 這樣的家庭故事,將自已的不幸化成別人家的祝福,造福後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高文家的第三代、瑪麗的女兒,正投入這樣的研究。雖然才大二,她已在科大實驗室和一群碩士、博士生研究祖父母、舅舅、阿姨和自己母親的血液基因。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