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找“老師傅”修鞋? 請看過來
2015/03/16 21:03:52瀏覽6290|回應0|推薦5

.
這兩雙鞋陪著老頭有7年了。
要問走過多少路,真不知道的,但是曾經從101一路的走到光復橋,連走帶逛的前後8個小時。


那天在中山堂旁邊的西服店看見了裡廂放了一堆鞋,一眼就看上了這個款式,以皮鞋來說,搭了折的價格說明了不是上等貨色,但是配老頭的身價可是足足有餘。
回來穿了兩天,嘩~還真舒服好走,所以隔了兩天的就又去買了一雙,這是老頭唯一的一次,同時買了一模一樣的兩雙鞋輪流上陣。

這鞋的唯一缺點是很好用又舒服的鞋底可不耐磨。
第二年,老頭對著鞋底圖紋已經磨平的鞋底,左想右想的就DIY去了。
去了長安西路,在那兒有個專賣鞋底橡膠板和鞋材的“老店”,真的是老像十足的老店,暗咖啡色的古董級案板櫃臺的,搭配上昏暗的日光燈管,連顧店的都是老頭老太。

40公分見方的橡膠板,老頭選用的是厚度2mm的,回來之後自己裁剪上下的二片鞋底,再用黃鼻涕給黏上。如此這般的,一晃竟然就是5年過去。這5年裡,這兩雙鞋雖然沒能再上大禮鞋的場面,倒是老頭的工作日從來沒缺少它。
“鐘愛”?還需要更多的文字來描述嗎?
另一方面,也就同樣的可以了解,這兩雙鞋的鞋面耐用度也不是假的!


就因為鐘愛,所以當鞋幫子開始和鞋底有剝離的時候,除了一樣的黃鼻涕伺候外,老頭更是看見鞋店門口有海報的都會進去瞄一眼,但是這多年下來,就再也沒見過它出現在貨架。

去年,面對第一雙鞋底又大幅剝離的鞋子,老頭去了雙連站附近那個看起來有點噱頭的修鞋店,付了300元請他們在鞋底車一圈線。
拿鞋的時候,看了那一圈線實在不快樂,上針下針的如同用手拿著筆劃一條直線似的,不過,因為沒動到其它的,所以穿在腳上,依然舒服如昔。

然後第二雙鞋也大幅脫底。
低頭看看第一雙縫過線的鞋,說縫的不好看也就罷了,現在竟然有好幾處已開始斷線,所以,雖然對第二雙鞋也打算做縫線處理,還是決定換一家,要找個老師傅再來試試看。


過年前去了南門市場湊熱鬧,嘿~ 還就真的看見了有修鞋的老師傅!
回到家就將第二雙鞋打包了,一過完年的就去了老師傅的鞋鋪。
老師傅果然就是老師傅:
”你這鞋的鞋底已經有了斷裂,車了也沒用的,要就幫你換個鞋底。“
說到更換鞋底,老頭是心有狐疑的,因為這雙鞋的鞋底,老頭在鞋店找鞋時沒再見過,同時,換鞋底除非是一模一樣的,否則“走樣”只是多少的問題而已!
“我當然是幫你先拆了鞋底拿去配,做好了絕對比你現在的好看。”
好吧,700元,老頭付了錢的時候,特別交代了不要氣墊底,因為原來的鞋子是貨真價實的“薄底快鞋”。

老師傅開了單子,10天取件。

10天?早過了,老頭不是不急而是真的有點心虛,所以拖到了今天下午才去取鞋。
當看見對方手中提著走出來的鞋時,老頭的心就已經沉下去了,那雙鞋就正如同萬華那條街上,每天晚上都聚集了一群人所擺放在地上的鞋,鞋面彎腰駝背的還兼一臉皺褶。
老頭什麼也沒說,都已經換好了,難不成請老師傅再回復原狀呵?


回到家,將老師傅修過的鞋子套上了腳,還沒系鞋帶的,老頭就投降了,瞪著那雙鞋,老頭心底就只剩下一個吶喊了:“我去哪裡再買一雙哎~鞋子?”

腳趾頭的空間變虛了,而腳弓的位置卻被束縛著,原來的舒服感一掃而空,老頭問著自己:“這怎麼會是我的鞋”?

兩雙鞋并在了一起,一眼就能看見那副被嫌棄的模樣,沒錯,新鞋底很有模有樣的,但是形狀完全不同,就因為不同,所以鞋幫子就被切掉了,也因此,整個鞋子的形狀都跑掉了。


顯然,老師傅沒用鞋楦去比對過再裁剪車縫,老頭無法想像這種處理維修的心態。
滿肚子火的兼滿心懊惱,面對完全沒救的第二雙鞋,老頭心頭有那個沖動,要將鞋子丟進老師傅的鞋店裡,免錢。

想想,何苦?
與其還得自己去拜門蹬著口水噴出來,那不如就坐在電腦前用鍵盤吧,死的活的,第二雙鞋還可以放在恩友會的門口。不是嗎?


尊駕的鞋想來是不會去“維修”的啦,“更新”當然是更直接了當,不過,萬一,老頭說的是萬一的啦,如果尊駕突然也想“修鞋”,老師傅嗎?
對不起,老師傅未必就會更讓人放心,風險一樣的在!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2154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