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能從源頭遏制的競爭 終究必然落後
2024/06/10 15:14:51瀏覽63|回應0|推薦0

.

美國的極盡所能打壓,企圖遏制中國在各個領域中的大幅前進,但是四年來的眼見,不只是徒勞無功,反而是看著中國在各領域中的持續精進。
關鍵其實不是眼前的大環境條件,而是二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奠基,持續至今並將繼續延伸的“教育”政策。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分清楚事情的本質。
就以台灣來說,好幾個大學府都是教育部的掛名,包括了台大這幾所重點大學的歷年接受政府資金挹注,這在資本主義國家並不鮮少,而同樣的在美國,在中國也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差別就正是在“上級”,而這個差異點,也就正是後續發展的關鍵。

在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對教育資源的挹注是單向的上下,意思就是目的僅在教育資源本身的擴充,這篇雜文無需去討論這些挹註的資金最終是去了哪裡,而是要說明“差別”。
而這個差別則是完全的植基在“社會主義”的特質下,所以資金挹註的目的和效果就是差別。同時也就是“量”的差別。當台大擁有百億的資金挹註時,全校師生的人均資金就是“大數字”,但是實際的,對學生的直接成效是什麼?

將這個問題拿來放在中國,至少就有三件事是特別的。
第一個就是“質量”,每年高達三百萬的學子,其中有百萬要進入大學府,那是苛刻的“篩選”競爭,如果拿今天的台灣說話,就問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總人數是多少?
第二個是“目標”。在中國的教育政策中,大學府的設立是有特定目標的,最典型的,也就是特例了,那就是“國防七子”。說的是七所名校,但是這七所名校,卻和今天的中國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幾乎就是左右了中國科技發展的前瞻。
而這七所大學並不屬於教育之外的其它部門,但是和科技相關的部門,卻都是七所大學的學子大院接前門的先後。在這樣的大環境和背景下,也就讓這七所名校,幾乎就駕凌在了北大清華之上。
請記得這就是科技持續發展的絕對保證。

而第三個問題,其實也就是延續了第二個問題的下一步,那就是中國說的“老中青三結合”。當前有學長,而學長已經達成了一定的科研落實,那麼後繼而來的新血,帶著來的是全新的教育成績和論文。在成就和新知的互相沖擊之下,也就說是“教學相長”了,在這樣的兢逐刺激之下,科技的成長也就絕對不是一般資本企業的新血招募所可比擬的。

而同時也就要回頭說到第一個特別,說的是“量”。
七所名校既然是以科技發展為目標,離開了學校之後就是科技領域的大環境。請記得,這不是每年招聘百位新人的格局,而是數以萬計的新人,融入到更是數倍大的熔爐之中。

將這個事實分開來看了之後,也就能明白中國這二十年的科技高步走,他的主要力量是來自於哪裡?
當對方的論文都是來自於實戰而不是“抄襲”,那麼萬人的新血將有多少的創作性論文?
一年萬人,二十年就是二十萬的科技大軍入列,說的並不是線上工作人員,而是白領,那麼在科技領域中的突飛猛進,又何須藉助於“51區”?

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無法突破的關卡,當美國的八十歲老人依舊霸佔總統大位時,NASA的經費天花板下,又怎麼可能年年更換新血?當“意識”導引了教育的方向時,教育的成果和目標又是什麼?

這是二十多年後的2024,這是競爭在白熾化之下的表面,是“現階段”,是今天的黃先生和蘇小姐之所面對。
但是在中國,卻是七所名校年年高抬的過程,連高考狀元的選擇七校,這都已經成不了新聞來說嘴時,每年萬人的英才依舊持續,更還因為“競爭”而“提升”!
在這個相對現實之下,就問了,資本世界的“愛因斯坦”能有幾個?
如果“團隊”就是科技大步走的先決條件,那麼五年?十年之後?
是誰領風騷日日向著“遙遙領先”而邁步?


.

---------------------------------
“表象”這是人口紅利和鈔票之下,沒有不能效顰的部分,但是沒有了“社會主義”會是什麼?
核能所遮蔽的綠能?
疫情所急召的疫苗?
拉法葉尹先生的潛艇?
何不拿著來對比火箭軍的那位劉先生!
那麼1975的16型,升級之後能擊敗2024的20又有什麼不可能的!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1807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