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迪爵的燃料管與負壓管
2014/05/11 15:39:26瀏覽11023|回應0|推薦1

.


二個月前的一天,當街被人在背後叫住說車後漏汽油。不得了,趕緊路邊找個空曠處停車,然後去材料店買了油管來換掉,當晚更去“精品店”買了彩色的燃料管全車更換。只是,只有燃料管,到處問了都沒人賣內徑4mm的“負壓管”,連材料中心都沒有。同時,所有的材料店都沒有賣彈簧夾,所以更換油管的時候,就只能拿了原來的舊彈簧夾再用上去。
彩色的燃料管,在引擎運轉的環境溫度中,管壁會變得過軟,不知道耐溫情況如何?
同時,彩色的燃料管內徑是5mm,雖然號稱負壓管通用,但是內徑太大,並不是合理的共用品。

5x8的彩色管
買不到4mm的橡膠管,包括了承德路上的油壓管專賣店都問了,都沒有這個規格的。
至於負壓管和燃料管用的彈簧夾,這個才更麻煩,到目前為止,想得到的地方都問過了,好像也只有淘寶網上的大陸賣家才有看見。
目前是用不銹鋼的細鐵絲繞二圈的代用著。


從材料來說,能夠用在機車引擎周邊場合的管線,可能的選擇就是PU管或是鐵氟龍管。
以燃料管來說,首選的應該是鐵氟龍管,因為耐溫特性的上下範圍遠超過安全需求,只不過它超貴的。
PU管則是通用的選擇,除了溫度範圍範圍較小以外,在其它的方面,都完全的符合機車的使用需求,除了燃料管,負壓管也是它。
只是在長期使用的條件下,老頭有點懷疑PU管的溫度範圍是否也能擔當,因為它的耐溫規格上限只有80度,而機車的引擎周圍究竟有幾度?
不知道!

網上有筆資料,極力的堅持機車的機油工作條件比較嚴格,理由是“汽車引擎100度,機車引擎160度。”不知道這個堅持下的數字是基於什麼搞來的?
好在這個問題與PU管無關,因為PU管得在乎的是“所處環境”的溫度,即使是靠近引擎,也只是靠在外側。不巧,對於引擎外側的溫度,只知道電盤側的那個風扇,死命的向著引擎送風,卻從來沒有任何的資料顯示機車引擎的外殼溫度有多少的!
那麼80度,這在面對引擎時的安全裕度究竟有多少?

買來已經換上的彩色“燃料管”,規格是5mm*8mm,上面沒有任何的材料標示,猜測應該就是PU管。如果是,那就表示到目前為止,PU管確實是可以應付機車引擎周圍的溫度,但是會變的極有“軟度”。
(查了彩色燃料管的資料,確認了是PU管。)



既然是PU管,那就先放著用,回頭積極的尋找4mm*6mm的PU管,這一路的就找上了生產商。然後又回到了老問題上,老頭找不到PU管可用的束管彈簧。別說是6mm管用的找不到,而是連8mm用的也都沒有。


這話一說就是個把月的有過去了。今天下午有空,老頭直奔生產工廠指明了5.5的束管。經理先生愣著個臉的問,這是我們生產過的最小規格束管,10年才掛模一次,你要了做什麼?
喔~10年才一敗,怪不得稀有,能讓老頭找到也還真的可以列入史書啦!

經理先生很客氣,二個選擇給老頭,第一,拿2個回去“測試”用;第二,極限量,買一“包”回去。
2個?拿回去了就必定是丟在零件盒裡,也一樣的可能是庫存10年;
至於一包?天哪,老迪爵20年來只需要用到這10個,1包可是1000個吔!


然後.......不能說,所有不可思議的行為都是不能說的.
反正是這一晚,老頭很高興的看著那些被5.5束管所固定的彩色負壓管,雖然明知這些小改變與引擎的性能無關,與騎乘的操控感覺也無關,但是每當坐在坐墊上時,想到了引擎室裡面的彩色負壓管,和它的5.5束管,心裡也是一陣高興!

第一,化油器的端口因為有倒齒,安裝PU管沒有問題,但是上5.5的束管時要用點巧勁。
第二,化油器之後的Y字三通,其中一根的管子是盲管,裡面有一粒鋼珠,要切開舊管子取出來塞進新管子中。
第三,之後的T字三通,有一端是一直連接到汽油杯的下方,在汽油杯下方固定5.5束管時小有一點麻煩,因為對老虎鉗有著空間阻礙。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1324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