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dgarhorn 在亞里士發燒
2013/12/26 01:10:16瀏覽1245|回應0|推薦1

.

續篇:   饕客也唏噓


別問“Edgarhorn”是個什麼來頭,別說老頭不知道,在臺灣能搞的清楚的還真沒幾個,反正它就是一對大喇叭,是超級沒看頭的大喇叭,但也絕對是讓人必須經驗的超級發燒玩具。想搞清楚老頭一番胡言亂語之下究竟說的是什麼,自己去亞里士吧。

“Edgarhorn”只是“廠牌”的名稱,而不是喇叭的型號,而它雖然是出自工廠,但卻不是量產化的喇叭工廠,所以只能說是作坊,而同樣的,正因為不是量產而幾盡是接單生產的限量模式,所以連商品型錄都免了。因此所以的,也就只能表達說亞里士擺了一對大喇叭,但除了“Edgarhorn”以外,老頭也是無可奉告。無可置疑的一點是,能在亞里士老板的金耳朵下取代海螺,也就可確信“Edgarhorn”絕不是等閑角色的啦。


小姐生日,規矩簡單,重心是亞里士的牛排,其它的前前後後的都是陪襯。
適逢一年中的牛排滿堂日,客滿是必然的,小姐的定位靠在水池的玻璃墻。除了牛排,豬腳更是老頭面臨“無齒”之前的心頭恨,所以這二樣不可從缺。哈~當角尖和豬腳還能被老頭在嘴中泄恨的時候,那種快樂說是此生無憾是太過誇張了點,但說是心滿意足當然恰當。
順便說一下,亞里士的菲力和角尖都不錯,同樣在五分熟之下,角尖入口的感覺比起來是更細嫩一些。

忘了,不是來說吃的,而是說喇叭來的。
大約是在九點半前後,發燒老板換了情調,在依然略顯嘈雜的大廳中,突然聆聽到了拉丁音樂。說突然,是因為音量略微的有了提升,音樂聲立刻超越了環境中的雜音而搶占耳朵。是女聲的拉丁歌曲,伴奏的是爵士鼓、小喇叭、鋼琴和大貝士
從水池的玻璃墻到擺置音響的舞臺,大約是30公尺遠,餐廳的天花板到地面的高度不足3公尺,在這個相對低矮的空間中,至少還有四、五十位客人,不說是人聲嘈雜,至少聲音是多元多量的,但即使如此,入耳的音樂卻清晰的能夠聆聽到女聲的鼻音,而大貝士的節奏中更完全沒有“回音”,小喇叭的沙啞特征一如爵士鼓的點滴分明。這是個完全不同的經驗。
老頭索性閉上眼睛的靠在椅背,完全的讓自己背對舞臺的傾心追索。踏越過人聲之後的女聲就似乎正站立在背後,清亮而跳躍的拉丁風味,就是那個,進而是伴奏的明辨,明明白白的,歌唱者和樂隊的舞臺就活躍在背後的一如現場。


老頭興趣來了,入耳的音樂,是怎麼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依然不渾?
漫步到了舞臺前,那分明就不是海螺,是什麼?不知道!
一對人高的大喇叭,背後凸起的,想來是中高音源,在垂直的下方,向前方延伸的應該是中低音的號角,然後是半個人高的底座。不只是其貌不揚了,而是連一點噱頭都沒有的!

每個喇叭箱的側後方地板上,都放置了一個全真空管的單音道後級放大器,A3那麼大的放大器基座的上空是近乎包覆式的柵欄,想來應該是散熱器。

現在,老頭就站在了喇叭箱的側前方,一個人高的喇叭箱,號角式的中低音喇叭就正在耳朵的水平線上,讓老頭深感驚異的是竟然“沒有音壓”!

聆聽過的高瓦數喇叭中,幾乎沒有一個能夠讓遠處的人聽的清楚的時候,近到一旁卻感覺不到那種大出力的壓迫感,即使是之前的白金漢、海螺的,近到喇叭正前方時,都必定會感覺到空氣的推動,必定會多少能分辨出聲音中的濁度,但是這對喇叭竟然沒有這個情況,不只是沒有來自空氣的推動壓力,甚至沒有尋找出號角中的渾濁,而前後挪動的30公尺距離,差別只是入耳的音量“大了一點”!
有趣,真的有趣!


左看右看的,喇叭外形沒噱頭,連個騙人用的名牌都沒有,唯一發現的是正中央的一小塊銘板,上面是:“Edgarhorn”,僅此而已!

“Edgarhorn”,這是音響世界的怪譚。說它超有名,可是只有少數人知道,說它超水平,可是同樣的,也只有少數人聆聽過。就是這麼個玩意兒!今天,老頭終於見識、也聽聞到了。

“Edgarhorn”是 Dr. Bruce Edgar所“設計生產”的,但那位鬼才不是音響工程的工程師,更不是“黑手”,而是搞數學的。喇叭出自他的工廠,但他的工廠從來沒生產出“漂亮”而充滿“賣點”的喇叭。“土里土氣”,就是這四個字!但是,這個年頭,連土鳳梨酥都賣的貴,所以土里土氣的喇叭也就超不便宜!
至於亞里士的這對喇叭?
能夠換下海螺,必定不是便宜貨,限量又是下單生產的土里土氣的喇叭,哈~價值一輛賓士500。至於是一個還是一對,老頭連邊都沾不上的怎麼會去在意!

如果概念中的高瓦數喇叭給人的感覺是“外功”,那麼這對土里土氣的“Edgarhorn”給人的感覺就是詭異的“內功”。
算了,咋呼了半天,老頭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說什麼,內功喔?自己去亞里士體驗什麼是什麼吧。
反正是發燒友的餐廳老板,放了一對土里土氣的發燒級大喇叭,去了也是為了發燒。

.

      相關文字:如果在乎花錢用餐時的全方位感覺 去亞里士吧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1014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