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26 21:23:06瀏覽144|回應0|推薦1 | |
在改教運動進行之際,羅馬大公教會也有她自己的反省與改正。西班牙以國家政治力量來改革教會,義大利則是信徒從內部的靈性更新來糾正當時弊端。 初有羅馬的「神愛教社」,以迦臘法為首,專心研究中世紀的教義;後有威尼斯翻譯義大利文聖經之舉。在那不勒斯,則出了「基督受死之惠施」的名書。但這些均無實際的組織,1542年7月之後,義大利藉改組之宗教裁判所,摧毀了正在萌芽的抗議宗主義。 影響更深遠的是伊格那丟於1534年創立,而於1540年獲教皇承認的「耶穌會」組織。這是以靈命操練為首要功課的組織,以絕對服從為其方法,從事宣教工作。十六世紀下半期,她以講道、懺悔室、完善的學校、國外宣教事業為工具,成為反改教運動的先鋒部隊,因而使所到之處的認罪與施行聖餐次數大幅增加。 此外,天特會議亦有其重要性。它於1545年12月召開,直到1563年12月始告完成。因其投票權僅限於主教及修道會會長,故表決權盡操於支持教宗的義大利人之手。會議決定:教會改革與教理確認並進,但決議須得教宗批准。這不但加強了教宗之最高權威地位,也肯定拒絕了抗議派的信仰。教會採完全閉關主義,對中世紀的教理不加修改。教會於1571年成立羅馬禁書審定院,大公教會(即天主教或羅馬教)精神在1565年振興,有力地反擊抗議宗主義。 綜上所述,可知耶穌會與天特會議對教會體制的肯定,化解了大公教會瓦解的危機。 附註:1998年6月2日在新加坡三一神學院上郭澤錦博士的基督教會史之作業。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