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2/12 19:06:29瀏覽1574|回應4|推薦76 | |
如果一個地方好,我就會想辦法在那裡住下來,住個一年半載,或五年十年;在那裡生活,在那裡起居,在那裡俯仰天地,在那裡看日出月落。 ~孟東籬~ 2月9日早上,瓊娥帶來一篇孟東籬寫的《草山三疊》。 草山就是我們熟悉的陽明山。 作者以三個疊次,用文字帶領著讀者一起漸次探訪他的山居。 一疊:七星山東峰 在這個段落,我們和作者一起站在七星山東峰,一起喜歡那裡的石階步道,在無樹的芒草地,感受特有的開闊與乾淨,在高處臨風看整個台北市與其近郊。 作者又引領我們往夢幻湖之上、教育電台電塔之上的一段較平緩的石階路,地形如淺缽的缽底,南邊有缺口,可以看到遠處的市區,總覺得那一段路是「回家的路」。 作者形容台北盆地有如一個淺缽,缽的缺口對應回家的路。對久住台北的我們,感覺好貼切。 「淺缽」像是一個溫暖的家,「缺口」就好像是為回鄉旅人與遊子永遠敞開的那道門。 視野已登上七星山,接下來就往第二個地點:古圳。 二疊:古圳 古圳是什麼?經瓊娥介紹,我好佩服古代先賢的智慧,開鑿古圳,一條清澈乾淨的溪水,供人們灌溉與飲用,一舉數得。 如今古圳具另一番風貌,可觀光健行。 孟東籬在二疊段落就直接告訴讀者:住家附近兩個讓他受惠最多的地方是古圳與國小的校園。 有如攝影鏡頭般,從遠鏡頭已把我們慢慢拉近,一同往古圳走去。 作者介紹圳有三層,上層叫古圳,中層叫新圳,下層叫登峰圳,每一條圳都來自外雙溪上游,可見到大小不一的水潭,都可玩水,與見到魚,有時還可以見到蛇,甚至於可以去偷摸那美麗如半透明青玉的青蛇「屁股」-因為有時牠藏身一半以為已經無虞,而沒想到尾部還露在草外。 鳳侶提出很喜歡對作者描述有關蛇的那段,覺得生動又有趣!經鳳侶點出,我們的腦海馬上編織出一個畫面,那是一條潺潺溪水邊,清澈見底,令人無比舒暢,感覺清涼以及詩情畫意,哦!還有一條不知危險的天真小青蛇。 此時,我們好像漫步在古圳,一起和作者看到了溪中的巨石,石上有青苔,苔下有水潭,石頭色的魚和蝦在潭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 慢慢的,我們已接近作者的住所了。 三疊:山區國小的校園 作者住在步行不用一分鐘就可以到達小學校園的後門外邊。 作者是這麼形容的:「走進校園第一個視限往往就是校舍之上天空之下那遠遠的大屯山脈,有時呈翠綠,有時呈灰藍,有時飄在濛濛雨幕中,有時則為雲霧所掩。校舍南邊,是一片平整的草地,環以磚色的橢圓跑道。……校園的周圍,幾乎盡是高大的樹木,在校園的東南角,可以越過樹梢,看到晨起沐浴的七星山東峰。」 在這個段落,我們已歷經作者巧妙的用三疊式的文字鋪陳,從七星山東峰往下腑瞰的視野,進入古圳,現在也和作者一起進到校園裡遠眺七星東峰,一種圓滿的幸福溢滿心中,感動台北的自然環境是如此美好。 孟東籬深愛這個校園,他說他幾乎每日徘徊這個校園。 他喜歡在校園樹下小坐,坐在校園看書、發呆、喝茶,長期下來,被學校戲稱「他」也是學校的一景。 這樣一個校園,就是我幾乎每日徘徊的地方。作者如此的說明,看得出作者深愛這個地方。 我們也就随著文字一起神遊探訪這所小學。 晨間,可以看到陽光或雨霧裡的花草樹木,蝴蝶、鳥、蜘蛛、松鼠,與松鼠在樹上留下的齒痕。 另外,作者在文中敘述聽到小朋友在籃球場拍球的聲音,還有聽到只有兒童才會發出的那種喧鬧嘻笑的聲音,或小朋友從我窗外走過,去上學的聲音,有一種特別的寬慰。 亦薰大哥提出,作者為何要將小朋友的聲音視為有一種特別的「寬慰」? 小學裡最重要的就是小朋友,小朋友的世界是真善美的,也只有他們能發出那種充滿朝氣與活力的聲音,小朋友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我們似乎領會作者寫出對「寬慰」產生的共鳴! 作者在文末表示,幾年的山居生活,讓他覺得郊區迷你小學有特殊宜人之處,他已深愛這種環境,將來就算是得搬家,還是要繼續選類似的小學旁邊,怡吾天年。 寶連有感而發的表示,作者寫的「怡吾天年」,體會到作者用整個身心靈去感受專屬山居生活那份簡單與閒情逸緻的幸福。 與悅讀小組的夥伴共讀孟東籬的《草山三疊》後,我也忍不住開始想嚮往山居生活! 我很好奇,作者只提到山區小學,有這麼美麗的景色小學又到底是那一所?我上網查看,看到生態詩人劉克襄對一所陽明山裡的小學用詩文形容。 倚靠在七星山 縮起身 那是大屯山系 詩人筆下的紗帽山如果是那綠色的瓢蟲,那麼,山麓上的湖山國小,就是那瓢蟲背脊上的五彩花斑。
我猜測湖山國小應該就是孟東籬筆下的小學。 有機會我也想特別親自探訪,依循孟東籬的三疊層次的路線,真正去感受與體會文字裡的敘述。
親眼目睹與想像劉克襄詩文裡那隻倚靠在七星山的一隻綠色瓢蟲,那隻瓢蟲背脊上的五彩花斑就是「湖山國小」,也就是孟東籬三疊的山區國小。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