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6 19:51:21瀏覽1309|回應3|推薦54 | |
曾在校擔任教職的瓊娥老師,蘊藏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素養,在悅讀小組偶會帶領夥伴深讀古典文學,使之重新對悠久的中國古文激發學習動機,從未想過,求學時為了考試而讀的古文,感覺枯燥無味,在多年後,會因為討論深讀引發「興趣」主動探究,原來,在這個「悅讀」場域,我們的心是開放,是投入的! 4月6日,我們讀《愚公移山》,這是個很熟悉的故事。 印象中,我讀的是收錄在國語課本裡的白話版課文。 再者,是帶著對故事架構的基模,在許多故事叢書裡看過這個故事。 瓊娥今天帶來的是原文版,勾起我們曾經擁有卻對故事感受各不同的記憶。 今天有兩位新夥伴玉鳳、培德的加入,這篇《愚公移山》討論激起更多元的智慧火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 智叟笑而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是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出處是《列子湯問篇》~
翻譯: 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岸,有兩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占地方圓七百哩,高有數萬尺,北山住著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紀已經將近九十歲了,他就住在這兩座高山的正對面。由於這兩座高山阻擋了往北的通道,無論進出都要繞很遠的路,愚公對這個情況非常的頭痛。 有一天,他召集全家人一起商量,他說:「我想和大家一起盡力來鏟平這兩座山,使這條路一直暢通無阻直到豫州南部,漢水南岸,大家覺得如何?」家人紛紛表示贊同,但是愚公的妻子有點不以為然地提出疑慮問:「我看以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小小的山都動不了了,你又如何能移動太行和王屋這兩座高山?況且,我們要把那麼多的土石堆到哪裡去呀?」於是家人討論了一番,決定要將土石堆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去。 愚公就挑了三個比較能夠挑負重擔的子孫,跟著他一起去鑿石頭、挖泥土,把挖下來的土石,用畚箕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一個才換乳牙約七八歲的小孩,也蹦蹦跳跳樂意的加入他們的行列,通常歷經一個寒暑才能回家一趟呢。 河曲智叟看到愚公他們這麼辛苦,忍不住譏笑愚公:「你呀!太自不量力了吧,你看你這麼大把年紀,只有這麼一點點力氣,我看你連山上的一棵樹都毀不了,你怎能奈何得了那麼多土石呢?」愚公長嘆一聲回答他說:「唉,你的想法太頑固,固執到不會變通,我看你比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還不如,我就是死了,我還有兒子呀,兒子又會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子子孫孫是無窮盡的,而這兩座山又不會繼續長高,也不會長大,我有什麼好擔心挖不平?」河曲智叟聽愚公這麼一說便無言以對。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情,他擔心愚公要領著子孫這樣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天帝。天帝知道以後,被愚公的堅毅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兒子各背負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東邊(山西省的東部),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夥伴們在瓊娥引導深讀《愚公移山》後,請我們提出讀後心得。 我覺得愚公移山像似在告訴我們:「凡事只要確定目標,堅持下去,沒有什麼事做不到的。」 玉鳳認為:「擇善固執,較能確定自己的目標。」 寶連似有領會的分享:「愚公已屆九十歲,對事物的思考夠澈底了,因為起動這個任務,才能做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造福後代。」 鳳侶感悟的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對事情抱著恆心與毅力。」學習態度認真的亦薰在英語課結束後繼續參與我們的討論,提出許多精要的分享。 「事情簡單最重要。」新夥伴培德在瓊娥的熱情邀約下說出她的看法。 悅讀小組今天討論《愚公移山》,感謝夥伴們認真投入,讓我對這再熟悉不過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體悟。 愚公的不怕困難的精神與決心,讓人佩服,但若是用在對抗大自然,可能不太合適,甚至造成人類的災難。 隨著科技日新月益,人類為求現代化生活,移山、造路、填海等大工程早不是難事。 當全球氣候變遷,頻頻出現聖嬰暖化現象,我們早已親眼目睹大自然反撲帶來無法預期的可怕災難。 過度開發土地,一旦遇到大地震,土石鬆軟,若再下幾場連日豪雨,根本不必像愚公「扣石墾壤,箕畚運」,原本雄偉的山自動會「走」,村子也跟著移位。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這句話反觀在現代,挺諷刺的,山確實不會加增,但幾個土石流的侵襲,山未平,變「矮」卻已是事實。 假如以移山做目的,我倒喜歡阿諾羅北兒寫的《明羅移山》。下回有機會我再介紹這本書。 暫且不聚焦在「移山」,這個故事可以思考愚公做事的精神,頗值得敬仰與效法。 以九十歲的高齡都還有勇氣向艱鉅的任務挑戰,似乎告訴我們:「年齡不是問題,信心最重要。」我們應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對想達成的目標確定,抱持信心,具備不斷執行的毅力,當面對任何困難時,擁有勇氣往前邁進,遇到的阻力都有機會化為助力。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