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1/22 21:25:52瀏覽2745|回應5|推薦92 | |
低沉轟隆的打雷聲,使得小女孩嚇得躲到床底下,但是祖母說:「這正是烤雷公糕的好時機!」 祖母帶著小女孩到穀倉撿雞蛋、擠牛奶,閃電颼颼的飛過,暴風雨在八哩外;接著,她們穿過樹林去拿巧克力、糖、麵粉,雷公此時劈啪砰隆的吼叫,暴風雨已離得更近了;然後,小女孩爬上高高的棚架去摘番茄,閃電又來了,雷公又奮力的咆哮著,暴風雨已越來越近了。 祖孫兩人來得及在暴風雨抵達之前做好雷公糕嗎? 這是週二悅報小組繼續討論《波拉蔻故事繪本系列》的另一本名為《雷公糕》的故事介紹。 這本書的場景是波拉蔻小時候所熟悉的環境─密西根農場。 在這本書裡,對從未到美國的我,可以從波拉蔻精彩細膩的插圖感受與體驗她的農莊生活。 書裡除了農莊裡的稻田和房舍,每幅插圖都有動物,主要是雞、鵝、羊還有一隻可愛的貓。在波拉蔻的安排下,感覺到一個農莊,動物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動物是環境裡的一部分,波拉蔻把每隻動物的神情畫得極生動,可以看到動物的眼神盡情流露出對人類行為的關心,讀者可以領會波拉蔻想傳達的核心概念,動物和人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 《雷公糕》這個特殊的書名引發我接觸波拉蔻的書時,率先想翻閱一探究竟的第一本作品。我吃過許多種糕餅類的點心,「雷公糕」到底是哪一種口味的蛋糕呢? 原來,這是敘述一位有智慧的長者〈波拉蔻的祖母〉在教孫女成功克服對打雷聲恐懼的過程。 順著繪本裡祖母的手指的方向,祖母對女孩說:「孩子,快從床底下出來,你聽到的只是雷公的聲音罷了。」我們看到躲在床底下,只露出屁股和腳的女孩。完全展現孫女對雷聲極為害怕。 下一個畫面是祖母抱著倍受安慰的孫女畫面,馬上反轉之前命令式的口吻,兩個人從遠遠的相對,各據跨頁的一方,變成緊緊地抱在一起,情感上的轉折,顯得很有戲劇張力效果。 下一頁即省略所有的背景,兩面跨頁只有祖孫兩人,把人物拉到與讀者最靠近的畫面,引導讀者把重心放在祖母與孫女的互動。 波拉蔻在書裡圖與文的安排,有種視覺上的張力在透過翻頁時有種連續敘事的效果。 這種效果,很容易將讀者融入書裡的角色,一起參與故事的情節發展。 為何波拉蔻要將書名取為《雷公糕》? 為什麼「雷公糕」可以讓孫女不再害怕打雷? 這也就是這個故事耐人尋味的地方。 這是一本充滿溫暖與智慧的書。 波拉蔻以鮮豔明亮的筆觸突破烏雲密佈的大雷雨意象,把小女孩從畏懼到勇敢的歷程變成一場華麗的冒險。 在書中,「雷公」在天空打著雷,老祖母幫助女孩克服對雷雨的懼怕,這位老祖母就如同一位象徵慈藹與堅強的「地母」,用溫和的聲音傳授小女孩一個古老智慧。 要打敗恐懼,可以試著「聲東擊西」轉移恐懼,將最怕的打雷聲變成一種「背景」。 祖母不會像一般的大人只告訴孫女「雷聲只是大自然的現象,沒什麼好怕─」而是將它扮演成另一種角色─製作蛋糕的計時器。 用計算的方式數暴風雨的距離,不斷提醒孫女還有多遠,帶領她去收集做雷公糕的材料。 當雷公糕做好的時候,祖母對孫女說:「勇敢的人不會怕任何聲音。」 就這樣,在暴風雨過去之後,剩下來的是可以祖孫兩一起享用的美味蛋糕。 波拉蔻的《雷公糕》似乎在告訴讀者一件很重要的概念,一旦完成某件事的喜悅將會覆蓋與抵銷原先恐懼的事物。 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蛋糕,但是在暴風雨的天氣所烤出來的蛋糕別具意義;把成長「儀式化」,因而可以把所懼怕的事物「甜蜜化」:把令人畏懼的雷聲「烘焙」成兩個好吃的巧克力草莓蛋糕,然後一起開心的「吃」掉它。 一個孩子蛻變成大人的過程會經歷許多歷練,克服恐懼是必經的。 就如書中的小女孩為了協助做蛋糕,她同時得冒著被啄與被母牛踢的危險。 祖母帶著小孫女做蛋糕需要素材,祖母跟小女孩說:「蛋必須從會啄人的老母雞妮利那兒取得─」小女孩雖然害怕,但是祖母溫和的說:「我在這兒,牠不會啄妳的,妳只管撿蛋就是了。」有了祖母的安慰與支持力量,小女孩一一的做到祖母的要求。 祖母做了一名成功的引導者,懼怕雷聲的人還是必須靠自己的力量與努力去克服恐懼。 每一個人的體內其實都蘊藏著制服恐懼的潛在能力,假如很幸運的遇到智慧的導引者,內在的潛能會像一把小鏟子,掘出無限的潛能。 做一名孩子的智慧引導者,是我們身為父母在教養孩子過程中必須學習的課題。 《雷公糕》在書的最後頁還附上「雷公糕」的作法呢! 對做糕點有興趣的家長,不妨到圖書館借閱這本書,親子一同製做「雷公糕」,除了共同體會克服恐懼可以用有趣溫馨的方式,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用方法激發內在的勇氣力量,除了是孩子心中最甜美的回憶,更是協助人生突破困難的前進力量!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