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6 07:55:25瀏覽1073|回應4|推薦6 | |
很少看翻譯的書,因為品質好的翻譯書如鳳毛麟角,十分罕見。翻譯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要做到信、達、雅需要功力與時間,比創作還難,卻只能獲得低廉的酬勞。 最近有人批評洪蘭教授所翻譯的《快思慢想》,挑出許多瑕疵與誤謬,其實並不意外,我翻譯一篇英文文章《The lives of a cell》就花費了大約三個工作天的時間(看懂原文、翻譯成中文、反覆斟酌與修改),洪蘭教授願意,或能夠投入大量時間咀嚼原文、斟酌譯文的可能性甚低,被批評並非她的中、英文能力不足,而是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不夠,比起其它的翻譯書,洪蘭教授的翻譯不算差,只不過樹大招風罷了。 我曾在書店翻閱過楊照先生翻譯的《老人與海》,讀來並不順口,處處都是英文語法的中文,這就教我不解了。楊照先生因文學理想而翻譯這本名作,但譯文卻無令人驚艷之處,也未脫離譯匠風格,甚憾!當然,這是我的淺見,也可能是對翻譯文章的偏見。 要提高翻譯書的品質其實很簡單,提高酬勞就可達成,但與企業家不願提高員工薪水一樣,出版社應該也不願意,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困境,產品與服務因競爭而推陳出新,雖然講究品質,卻永遠不會理想,因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資本主義的「核心」,而「品質」,只是手段之一。 《The lives of a cell》這本在美國被譽為傳世名作的書兩岸都有人翻譯過,我取其中的一段將原文與三種翻譯並列,請精通英文的朋友指教: The biologic science of recent years has been making this(*) a more urgent fact of life. The new, hard problem will be to cope with the dawning, intensifying realization of lust how interlocked we are. The old, clung-to notions most of us have held about our special lordship are being deeply undermined. * this指的是前段所述「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前段原文請參考稍早所發表的《細胞內的生命 The lives of a cell》一文。 台灣的翻譯 近年的生物學一直在促成生活中這個日益緊迫的事實,至於新的大難題,將是傾力對付剛剛才深深領悟到,我們人類是如何地與大自然相互連結這個問題。以前大部分人對我們自己對特殊的大自然的支配權,所抱的老舊固執觀念,正遭受嚴重損壞。 大陸的翻譯 近年來的生物科學,一直在使《人根植於自然之中》這一點成為必須趕緊正視的事實。 新的、困難的問題,將是如何對付正在出現的、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的觀念:人與 自然是多麼密切的聯鎖在一起。我們大多數人過去牢牢抱有的舊觀念,就是認為我們享 有主宰萬物的特權這種想法正在從根本上動搖。 http://www.tianyabook.com/zhexue/cell/002.htm 我的翻譯 由於近年來生物學的發展,「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成了人類必須面對的事實,隨之而來的課題是:如何應付人們因此而產生的強烈渴望 –「理解人與自然如何相互連結」,而舊的認知 –「人在自然界有特殊身分」正被連根拔起。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