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夫之的宗教性格
2013/02/04 01:24:57瀏覽87|回應0|推薦2
嚴壽澂〈明末大儒王船山的人格與思想〉:

人有性有神,便會思慮行動,便有情。
性為體,情即是用;二者彼此轉化,互為其宅。
亦即人的一切活動都形成「業」(借用佛家名詞)
而不滅,「藏」於或「函」於性中。故曰:「貞亦情也,
淫亦情也。情受於性,性其藏也。乃迨其為情,而情亦自為藏矣。」

又曰:「是故性情相需者也,始終相成者也,體用相函者也。
性以發情,情以充性。始以肇終,終以集始。體以致用,用以備體。」
一言以蔽之,曰「體生神,神復立體。」
因為體用相生相函,所以人「所行之清濁善惡,
與氣俱而游散於兩間,為祥為善。為眚為孽,皆人物之氣所結,
不待死為鬼以滅盡無餘也。」
這猶如冰與水的關係:「凝聚而生,才性成焉;散而亡,
則才性仍反於水之神。」君子盡管離群索居,只要惕厲不懈,
使神氣日趨於清純,其「辛勤歲月之積」所成之善,
便能「與氣俱而游散於兩間」,為功於天下萬世。

船山對此有極大的自信心,其言曰:「順而言之,則惟天有道,
以道成性,性發知通;逆而推之,則以心盡性,以性合道,以道事天。
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
而盡心知性,則存事沒寧,死而全歸於太虛之本體,
不以客感雜滯遺造化以疵纇,聖學所以天人合一,而非異端之所可混也。」

足見儒家傳統中,亦有強烈宗教性的一面。
儒家士君子的宗教,既不須仰賴於人格神、造物主,
亦不須依附於組織化的教會,純粹是個人的信仰與實踐,
無需任何中介,個人直接面對蒼蒼之天。
這樣的君子如船山者,既沒有所謂超越者的命令,又不求任何個人的福報,
然而「以道事天」,生死不渝。
如此的虔誠與艱苦卓絕,又豈是一般宗教徒所能比擬於萬一?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25575&aid=727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