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權威作家的所謂「日本先生」的美好身影‧‧‧〈增補〉
2011/04/06 17:53:55瀏覽1728|回應12|推薦73

能夠在島嶼報紙的珍貴篇幅上長期佔有一塊園地,是讓所有的作家羨慕的‧‧‧

通常那代表著一種權威的地位,在聯合新聞網的母體聯合報系的主要媒體「聯合報」上,權威作家陳柔縉,在核災發生後,發表了一篇題為「日本先生的美好身影」的權威文字,以呼應網上「哈日族」對於日本人種種行事的讚嘆‧‧‧

該文除了權威地教訓讀者日文「先生」兩字,就是中文的「老師」之意,他強調地舉出了若干的例子;主要是透過他強調的所謂

送東西還是小事,日本老師免費幫學生補習,也非常普遍,」「當然,討厭的日本老師也有,但整體來說,日本老師印象,美好居多。就好像日本時代一樣有許多偷盜犯罪,警察的藤條又是可以橫暴揮舞,但治安很好的印象,卻是一面倒地烙印在台灣人的記憶裡。」「讀著這些回憶文字,我不得不揣測,或許,日本老師正是台灣人喜歡日本的感情源頭

來為讀者解說「為什麼台灣人那麼喜歡日本和日本人?」

當年的史實,真的是「台灣人那麼喜歡日本和日本人」嗎?

泥人認為該權威作家的論述中,缺乏對於日據時代一般史實的證據,以及當時教師社會角色與經濟地位的根據──作為一個負責的權威,怎能在其論述時,完全忽視了當年的一般史實,以及當時教師的社會角色與其經濟地位的影響,而誇誇其談?

根據泥人的研究,在日據的殖民統治下,當時一般的史實上,「喜歡日本和日本人的台灣人」在當時只是極少數皇民的既得利益者‧‧‧用現在的辭彙言,就是少數的「賣台者」‧‧‧例如,李登輝在1929年入公學校時已經自動改名為「岩里正男」,其父為日本巡查補,家中擔任保正而獲得鴉片販售的特權,在戰爭末期成為報章上樣版的志願兵大學生‧‧‧大約就是那時喜歡日本和日本人的台灣人──就所知,一般台灣人要到1940年前後的皇民化運動,才被迫改姓名──所以說,在一般史實裡,那時喜歡日本與日本人的,只是極少數的部分。

那是我們研究日據下台灣史,由日據五十年,產業進步,但我台人的平均死亡年齡,竟然不升反降了五歲的史實中──誰會糊塗到去喜歡讓自身家族壽命縮短的統治者呢,而可以想見的;也就是二戰末期,台灣總督安藤利吉那著名的自白──

領台五十年──如今正是要把歷任總督之政治成績單公諸於世的時候,倘若統治甚得民心,萬一敵軍登陸而全岛戰場化,台灣同胞應該會和皇軍合作,挺身與敵軍登陸部隊作殊死戰才對。萬一與此相反,倘若台灣同胞中有與敵人相互呼應,甚至從背後突襲我皇軍,這不是茲事體大麼?而以我個人的看法,我還不敢對台灣同胞寄予絕對的信賴。」

當時著名的新聞記者伊藤金次郎则於引述該史實後,稱

「這是合理至極的擔憂,以為靠臨時抱佛腳式的皇民化運動,就能使台灣同胞於一旦危急之際,採取和日人同樣的行動,這是任何樂觀主義者都不敢斷言的事情吧?……

的真正理由。

因此,今天台灣人中存在了不少哈日族,我們可以肯定,我們要指出,當年並非如此。

所以說,權威作家所謂「台灣人那麼喜歡日本和日本人」,當年並無普遍的史實。

其次,在教師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上,我們看權威作家所論述的是

送東西還是小事,日本老師免費幫學生補習,也非常普遍,」台灣文學前輩葉石濤的安藤老師就是這樣,「對台籍的子弟,當做自己的孩子」,‧‧‧葉石濤自己戰後也成為國小教師,回憶起這樣的日本先生,他甚至用了「偉大」兩個字。」

權威作家引用了戰後曾經任教於國小、李扁路線下成為權威宗師葉某的話;然而,葉某的話一定對嗎‧‧‧葉某應該知道日人教師的社會地位有多高,也應該知道日人教師的經濟地位如何‧‧‧作為獨派親日的宗師,他故意不提當年的日人教師在台灣的優越地位,我們的權威作家也照本宣科,這就是權威作家的全部功力麼?

就泥人所知,只要日人教師是個稍微有些教育愛的人,是個有一點自我批判能力的教師,一面不難知悉日本統治者過去曾經怎樣地攘逐殺戮我台人,怎樣欺瞞壓迫我台人,一面身為殖民統治階級一员,生活在高薪的環境裡,面對著被殘酷壓榨、剝削的台人,只要其稍有良心的召喚,對於台灣小學生多關懷一些,作為自身的救贖,就是相當合理的事──這要對比於我台灣文學家楊逵所認識的日本友人、那有良心的入藤春彦之最終不能不走上自殺之路,就是十分可以理解了‧‧‧

我們的權威作家連這些都不知道麼?

就所知,日據五十年裡,日人教師在台的薪資,都加發五成薪;不止於此的,是台人教師只有成為乙種教諭的資格;也就是台人只能成為低薪的低級教師,而只有日人教師能夠成為高級教師,即不只高薪,並加發五成薪;日人在台的居住,都配有良好的宿舍,而我台人的居住都是最差的房舍;至於,教師升級的機會,更是多由日人教師壟斷‧‧‧在曾經擔任日本公學校教師的文學家吳濁流的名著,「亞細亞的孤兒」中,我們就可以讀到一些‧‧‧

況且,被懷念的所謂「好老師」,除了被提出來的幾個外,究竟又有幾個呢‧‧‧

是否就像一位參訪古廟的士子的故事所示:

某士子在知客僧得意介紹廊邊的眾多還願匾額時,不發一言,似頗失禮;其書僮頗以為怪,出寺後問士子原因;彼一笑說,「那古廟多少年了,若只留下那些還願的匾額,應該還有多少人是苦求而未能如願的呢‧‧‧」;僮始恍然。

真是讓泥人感慨呀──試想,聯合報的權威作家不談這樣的史實,只說「日本老師正是台灣人喜歡日本的感情源頭」,那是怎樣的心態呀‧‧‧

泥土有感而作

此外,該文所及的

就好像日本時代一樣有許多偷盜犯罪,警察的藤條又是可以橫暴揮舞,但治安很好的印象,卻是一面倒地烙印在台灣人的記憶裡。」

史實僅是「藤條橫暴揮舞」嗎‧‧‧?

日據下根據「犯罪即決令」,不僅是日警不需將普通案件送法院,可直接由地方警官、警察以暴力處置我台人,因此,派出所前常有我台人被打耳光或罰跪的斥責場面;所以,日警在台灣通稱「大人」,有在地方喜慶婚喪活動裡坐首席的地位;據稱,他們對於偷竊之類罪行,其處置是可以切手跺腳而後示眾的‧‧‧

試問,如此嚴刑峻法之下,無人敢於輕試,地方治安何能不好‧‧‧

泥土又及

,,,,,,,,,,,,,,,,,,,,,,,,,,,,,,,,,,,,,,,,,,,,,,,,,,,,,,,,,,,,,,,,,,,,,,,,,,,,,,,,,,,,,,,,,,,,

陳柔縉:日本先生的美好身影

日本大地震,震出台灣人的心底,對日本別有的感情;不同於台灣之於任何國家,也不同於任何國家之於日本。

為什麼台灣人那麼喜歡日本和日本人?大家都有這樣的疑惑。我並沒有脫口而出的答案,不過,老一輩台灣人的回憶裡,普遍有一個他們稱為「日本先生」的美好身影。「先生」是日文「老師」的意思。

醫學博士楊孔昭在回憶錄說,念台南二中時,他愛畫畫,中村老師會送他「外面買不到的畫圖用品」,鼓勵他,可惜老師因病早逝,但「現在眼睛閉合起來」,仍會浮出那「慈祥的」身影。

送東西還是小事,日本老師免費幫學生補習,也非常普遍,台灣文學前輩葉石濤的安藤老師就是這樣,「對台籍的子弟,當做自己的孩子」,下課後還補習到五、六點,不取分文。葉母過意不去,過年時,買了一大箱香腸,要葉石濤拿去送給安藤老師。師母有意收下,老師在屋內聽見,卻走出來罵人,很生氣把那箱香腸丟出去。葉石濤跟老師解釋是母親的謝意,安藤老師說:「幫你們補習,是我應該做的事,請你把香腸帶回去。」葉石濤自己戰後也成為國小教師,回憶起這樣的日本先生,他甚至用了「偉大」兩個字。

十九世紀末,日本開始在台灣開辦新式學校,一般台灣家長並不了解教育的重要,或迫於貧窮,無法讓孩子就學,於是日本老師負起了遊說勸學的工作。統一企業前董事長吳修齊一九二六年小學畢業,末永猛校長「再三」到家裡拜訪,勸他的父親讓吳修齊繼續升學。前台灣省建設廳長、台肥董事長朱江淮說,他的父親是家鄉大甲公學校的老師,父親有位日籍同事志賀哲太郎,對勸學之事特別熱心,常自動戴著斗笠挨家挨戶跑,令他的父親非常佩服。志賀老師也提供清寒學生文具,補助他們學費,學生生病,也會去家裡慰問,當地人稱志賀老師「大甲的聖人」。

當然,討厭的日本老師也有,但整體來說,日本老師印象,美好居多。就好像日本時代一樣有許多偷盜犯罪,警察的藤條又是可以橫暴揮舞,但治安很好的印象,卻是一面倒地烙印在台灣人的記憶裡。

日本時代,各階層的台灣民眾都會接觸到各色日本人,禮貌往來有,但能深入彼此生活圈的並不多。能發生感情的,日本老師屬最大宗了。

林務局退休官員陳繁首出身屏東,他的回憶裡,戰爭結束,日本人等待遣返的期間,同學們還去幫日本老師種菜。宜蘭名醫陳五福趁著早坂教授有家庭禮拜時去拜訪,他目睹教授親自拿拖鞋給客人,並親自整理客人的鞋子,他在回憶錄寫下「其體貼、親切及細膩的心思,令人感動」的句子。

讀著這些回憶文字,我不得不揣測,或許,日本老師正是台灣人喜歡日本的感情源頭。(作者為作家)

【2011/04/01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5057923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琴歐洲--34F爆乳魔女袁曼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機會大
2011/05/27 18:22
  你這樣的文章,只要不直接得罪美國,在中時聯合應該是可以刊的吧,投稿應該可以過。

練功房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差異在看事情夠不夠宏觀
2011/04/10 22:11

陳文寫的是一個現象與狀況,乍看之下好像找出了台灣人對日人好感的原因,但終究不夠像版主以宏觀的方式來做深入的分析!

就像李敖評論大陸暢銷作家韓寒一樣,現象寫了很多,但實質上缺乏內涵,沒有雄厚的學問底子,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書也一樣!

以前聽幫我理髮的老伯說(70多歲),在日據末期,老百姓需幫日人養豬,可能是養大要拿去戰爭使用,豬在您們家養是有登記戶口的哩!死掉可要倒大霉!他恨透日本人。

有人常說日本人幫我們創造好吃的蓬萊米,但是想想,阿公那輩當農夫,與阿爸小時都是吃"番薯纖"的,米呢?日人打戰或運回國用吧!

對那些受過皇民化的台灣知識份子,社經地會高的人,豈會了解!罵國民黨獨裁就不會懂日本殖民台灣,台灣人是二等國民啊,只能當醫生跟警察!

如國日本人那麼好,簡吉,林語堂,蔣渭水....這些為台人爭權益的社會運動,要怎麼解釋?!


練功房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差異在看事情夠不夠宏觀
2011/04/10 21:52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先生
2011/04/10 19:09

像葉石濤先生筆下的「日本先生」

所在多有,

我們有很多老師也有同樣的善舉,

只是為善不欲人知而已。



鈴聲(老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被兄長你一說
2011/04/08 09:07

倒好奇的想知道這位陳先生的經歷;

我識淺, 一向來沒聽過他大名呢!


靈裡的「感統」失調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本人和台灣人
2011/04/08 04:47

看一個國,

從一般小百姓的生活,

從軍人的戰略角度,

從政治的利益角度

所看的人,相同的,只是國籍,

不相同的, 是各各的需要、生存和野心.

不同的感受,在乎我們站在哪個角度看?

豈是 "百度"?


What I am is God's gift to me; what I will become is my gift to God.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4-08 23:07 回覆:

您說得不錯,各有各的角度

重要的正是如何讓各個角度,不要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

就像詩人說的

把門,把窗打開吧,讓陽光進來,讓風也進來

讓花香與青草味都能夠進來

人們又可

歡唱與奔跑

享受大自然中清冽空氣的擁抱

豈一個「百度」所可取代

泥土有感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人哈日,國民黨也有相當的責任
2011/04/08 01:33
日據時代的台灣史幾乎沒有出現在我的課本中,後來得知國民政府遷台前後,有日本人協助國民政府參與國共內戰。加以戰後世界分為兩大陣營互相對抗,國民政府需要老美的支援,自然不方便講日本人據台的統治實況,讓國人去仇視盟友。
國民黨故意略去不講這段歷史,其間的空白,當然就只留給早期享受過日本人統治好處的台灣仕紳階級去論述了。特別是那些被剝奪了土地的大地主們,可是有錢又有閒去搞台獨、罵政府、捧日本人。

我就一直有個疑問:原住民在清治到日治初期一直都有原漢衝突、原日衝突,怎麼到了國民政府遷台後,沒再發生原住民反抗國民政府的事件。日本人倒底對原住民使了什麼厲害手段?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4-08 09:34 回覆:

完全同意您的標題,確實國府有責任;至少,是應做而未做。

不過,應該如何做,泥人以為還是重要的問題‧‧‧

長期以來,國府除了在白色恐怖上,往往追及往事外,往往有不能自省的心態,美名為「向前看」的心理;又自許確實多年來台灣經驗的成功,帶來了多少進步‧‧‧就輕忽了主體性的重要‧‧‧

尤其,來台以後,人文科學的研究沒有建立自身的基礎,都是以美日所開發的現代化論述為基礎;美日都曾是殖民帝國,其戰後論述不可能不自我掩飾‧‧‧而我青年學人留學皆奉之為圭臬‧‧‧強調帝國為殖民地留下了多少東西‧‧‧泥人以為這是我們島嶼反思歷史時,若要扭轉社會精神,就更應注意批判的現象‧‧‧

至於,所及日本人到底對原住民使了什麼手段──泥人所見概要如下

我們所稱原住民,並非一族,是她們先天條件上難以克服的問題。

日人的教育,原漢不同,又逼她們由山地的漁獵社會,遷移而成為平地的農業社會;

新的生活方式背離了她們自身的社會文化傳統;試想中國社會被迫轉化的痛苦,她們

的轉化想來不會比較輕鬆吧‧‧‧

泥土有感


dp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_*
2011/04/07 22:25
我的婆婆喜歡日本~叨叨念念的也是小時候的老師呢!
★祝您有美好的每一天!★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4-07 23:39 回覆:

這種情況確實應該有;

當年的日本教育,日本小孩讀的是全部公費的「小學校」;台灣小孩讀的是由我們台灣人另外出資聲請設立的,那是台灣人各自每年需要另岀學雜費的「公學校」;

日據下,不是義務教育‧‧‧

當年,能夠繳費去讀公學校的人不多;在重男輕女的當年,您婆婆能讀公學校,應該是家境很不錯了‧‧‧

家境不錯的小孩,通常都有相當的教養,或許比較能與老師互動而獲得若干關切。

另外回想小孩子由學校回家,開口閉口都是「我們老師說」,其實那位老師真的那麼好麼‧‧‧

泥土有感

哈,這裡談談,請勿以此與長輩衝突‧‧‧

就已現在八十五歳的老人家看,在日據下不過二十歳左右,以當年社會的封閉,又是戰爭時期,各種消息都受到管制,她們當年哪能夠知道多少社會真相‧‧‧她們許多觀念大約都是由國定教科書上背得來的‧‧‧所以請勿太要求她們‧‧‧更勿以此而弄得不愉快‧‧‧

泥土又及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溫 良 恭 儉 讓 的 [先 生 ]各 民 族 皆 有 ﹐ 得 全 面 觀 察 ...
2011/04/07 21:48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4-07 22:55 回覆:

完全同意。

實在不該那樣輕率地論斷問題

怎能那樣啊

泥土有感


通霄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親歷的台灣日治印象
2011/04/07 21:35
我是最後一代受過日本教育的一代人, 日本警察對嫌疑人的虐打成招, 今天看來是絕對違反人權的, 更不用說是違反人性,小時候這種虐待台人的事例我們聽得太多了。 當然, 當時一般台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 至於各行各業, 同工不同酬, 日人的工資多出台人很多, 也是大家所知悉。至於強招台人到大陸屠殺中國人, 那更是寫不盡的血淚史。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4-07 22:47 回覆:

謝謝您以自身的經驗回應。

可歎就在聯合新聞網的珍貴篇幅上就有那樣的權威報導‧‧‧

努力地由教育和治安方面,合理化當前社會「哈日」的理由

如此缺乏自尊與理性自知的社會,未來在複雜的世界哩,能有理想的前途麼

泥人真感到擔心呢

泥土敬白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