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的研究── 〈本文另刊於「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
馬營應該打的是倫理與文化──
在馬先生對原住民道歉之後,二審宣判之後,順勢由「誠實認錯」開打──「扁腐長貪絕不認錯」── 長有十多案,與之競選有點丟臉──
指出大家最大的擔心,一是民生問題,一是教育問題
民生是失業壓力,過去從沒如此大!大家皆由自殺率上可看到‧‧‧
教育文化問題上,主打──我們希望小孩未來會生活在怎樣的都市叢林裡──由於扁長的榜樣與游魁的變動倫理說統治的七年多──那可能使未來成為怎樣的社會?──馬寧願被人把「潔身自愛」,「從一而終」曲解為「不沾鍋」的負面含義,也有必要提倡發揚傳統的良好倫理道德──因為馬覺得一個有倫理道德的社會太重要了。○要很誠懇地表達●
主論述──
中國傳統論述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是幾千年的生活經驗的積累;過去強調現代化,根據傳統與現代的幼稚二分法,以為所有傳統的生活經驗都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就都是落伍的,不現代的東西;其實人的生活無論在怎樣的變遷中,基本人性的關懷和需求,改變得並不多;尤其,例如,如果我們深刻地掌握了傳統社會中自身與時空遷移的變易的道理,讓傳統的倫理道德成為活動的發展的人生態度,其實並不會成為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首先,在此應強調中國傳統哲學中類似「康德批判哲學」的「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的圓融認知態度,若能根據這種我國作為「入德之門」的「大學」理念,求知為學,做人處世,自然不會偏聽,偏袒,自然不易過激,不會犯下如扁腐長貪的大錯。
其次,應該強調我國傳統孝經的精瓍,孝既是「孝順」的孝,也是「移孝作忠」的孝;不過,隨時代進入人權民主的時代,更應該轉出在孝經「諫諍章」中所謂「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不爭於父,臣不可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發為這種傳統大孝「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不爭於父,臣不可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的精神;倘能如此,哪有不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問題呢?甚至於,當今的扁腐與長貪若能推行這樣的倫理道德,我們的社會也就不會陷入今天的危機中了!?
其三,在當前撕裂藍綠兩陣營的,對於台灣歷史的認知上,建議也要用我們這種傳統「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的態度來彼此溝通;不但將來要讓孩子們在教科書中就有機會讀到不同的多元說法,或者當前也可以就在各大報上讓雙方把各認為重要的問題提出來〈例如,每週一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彼此機會均等地互相答辯;這時不但是「真理越辯越明」,相信一定能幫助我們更能看到史實的真相,從而減少雙方無謂的對立激情。並且,相信整個過程不論對於年輕人與成年人都會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個人相信它將會像當年促進我們社會進步的另一次美麗島大審,給予社會極大的影響──不過,這卻將是一次促進社會和諧,讓人們的思考能力自然更趨於深刻周詳的機會。
以上想法請大家充分討論──
無色的中間選民泥土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