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0 19:26:24瀏覽670|回應1|推薦25 | |
這是一個嚴肅的建議──〈原刊於「中間選民同盟會」〉 「中間選民」──其中有個「選」字,當然是指在選舉的大環境下,具有自主意識的公民;不願意「輕率地」把票投給任何一方的人。選票是相當神聖鄭重的。 當然不是類似被宣告了「禁治產」的,也不是那種不想投票,簡直就像是沒有投票權的人。 它這「中間」兩字,應該是在各方角力下,可能與各方互動的「中間」,更是積極自動尋求各方資料,以進行正確判斷的「中間」,不是一廂情願的「中間」;並且應該是以謀求最佳判斷,以利其進行投票決策的公民。 由此來看,任何理性勝過黨派性的積極的公民,應該都有可能成為「中間選民」──因為選舉期間,各方陣營的資訊紛紛出籠,理性公民面對五花八門的資訊,他若對自己的理性有信心,更應該放棄黨派性,讓自己成為「中間選民」,接受各種資訊的考驗。 不過,這時出現了一個問題,在當前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中間選民」是否擁有可以幫助他們判斷問題的資料? 例如,讀到過一位來自高雄的高手,所謂── 「馬簫提出愛台十二建設以後,被認為是統媒的報紙,怎麼會在社論和讀者投書,都刊登一堆負面的評價?按照你說的什麼新聞界定律,那是不是聯合報也向民進黨靠攏了?故意打壓馬英九?所以才讓馬英九"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這根據所謂「統媒的報紙,都刊登一堆負面的評價」,來支持自己的論述,在此就借他這判斷問題的資料,來討論真正的「中間選民」,對於當前媒體生態應該要有的基本認知── 綠營習於以「統媒」指兩大報,在此不談,要談的是今天不只兩大報的記者有其言論自由,讀者如果自許理性就應該隨時以自己的理性考量,而不是以「統媒」言論,來推託自己引用的責任;而更重要的是,現在三、四十歲的中高階人員,尤其在黨部或是報界,當年大約都是熱心於民主理想的青年,大多成長於李登輝路線當紅,把民進黨當成進步的象徵,把國民黨貶得一文不值的氛圍下──難免有習而不察的輕蔑── 所以,真正的中間選民,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要認清過去歷史發展的這個基本史實──然後,才比較容易在紛雜的種種資訊裡,梳理出真正有價值的、足資正確判斷的資料! 無色的研究台灣史,促進政黨政治的中間選民泥土敬白 |
|
( 不分類|不分類 ) |